

來源:財新網
特朗普關稅炸燬全球經濟架構,歐盟與東盟等經濟體正推動相互間的自由貿易。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傑出經濟學榮休教授胡永泰(Woo Wing Thye)表示,美國選擇孤立主義,中國理應考慮與其他國家多做生意。
這位知名馬來裔美國經濟學家在近日於北大國發院舉辦的一場題為“減輕美國去全球化政策的附帶損傷”的講座中做出上述表述。胡永泰為研究東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經濟的專家,也曾擔任美國財政部的特別顧問,1994至1996年率一組國際經濟學家為中國稅收和匯率改革提供諮詢。
4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通電話。李強表示,中歐都是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倡導者,應加強溝通協調,擴大相互開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的貿易投資(詳見財新網報道《李強與馮德萊恩通話:中歐應擴大相互開放 共同維護自由開放的貿易投資》)。
“特朗普衝擊”已經令歐盟一體化步伐加速。胡永泰稱,歐盟成員國間無疑存在變得更加緊密的動機,目標是全面一體化,甚至包括政治一體化,同時強化與他國的聯絡。歐盟的例子也會激勵東南亞國家,因為它們也看到成為大國間對抗代理人的風險。
“歐盟和東盟國家都意識到自己很容易成為棋子。”他說,它們不想選邊,因為這將讓政策以及可服務的市場規模都受限,最好能夠形成一個大國中間的經濟緩衝地帶,創建出一個儘可能大的一體化市場。
自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以來,歐盟重啟了與馬來西亞的自貿協定談判,加快了與菲律賓、泰國和阿聯酋的談判,與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的談判也在推進,目標是在2025年年底前與印度達成協議。2024年12月歐盟也與涵蓋巴西、阿根廷等國的南方共同市場敲定自貿協議,該協議將覆蓋超過7億的消費者。特朗普第一任期以來,歐盟已經與日本、加拿大、越南以及新加坡達成自貿協議。
“特朗普對我們所有人加徵了關稅,我們不應該相互加徵關稅,更應該推動相互間的自由貿易。”胡永泰建議,打造一個由歐洲和亞洲中等實力國家主導的中等強國聯盟。這樣一個聯盟成形的一個重要元素是,富裕國家需要幫助貧窮國家,否則後者可能被其他大國收買。
他回憶,當中國早年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商談中國-東盟自貿區時,對馬來西亞表示,“我對你立即開放我的市場,你也對我開放市場,但可以有過渡期、幾年後再開放你的市場。”這個背後的一個考慮是,馬來西亞的經濟及出口部門尚小,哪怕單邊開放對本國的出口影響也有限。
類似的,當美國奧巴馬政府任內的美國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時,他前往馬來西亞並表示TPP雖對國有企業有限制,“但別擔心,我們給予你們20年的豁免期,你就加入吧。”不過,由於美國社保體系薄弱,貿易帶來的就業轉移讓美國在特朗普第一個任內退出了TPP。
胡永泰分析,東盟人口近7億,歐盟加上英國人口5.2億。歐盟人均GDP較高;東盟雖然收入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但如果有類似“一帶一路”等他國的幫助,有可能繼續保持較快增速,到2045年經濟規模接近歐盟。目前,歐盟經濟體量與美國、與中國大體相當。所以,當東盟發展起來時,歐盟加東盟將是美國或中國經濟體量的2倍。
“我想請你們把這當作一種現實可能來考慮。”他呼籲,“因為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摧毀了全球經濟架構,我們需要構建一個新的全球經濟架構。”鑑於美國的孤立主義趨勢,美國至少在中期內都不太可能參與這樣的努力。中國理應選擇加入,因為既然很難再與美國做生意,那與世界其他國家做生意是個好主意。
目前,美國進口總額佔全球進口總額的份額已降至12.5%,而21世紀初該比例約為20%。中國進口占全球的約12%,歐盟進口也佔全球的約12%。此外,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12個成員國中涵蓋多個東盟國家,加上韓國、瑞士、挪威三個小型開放經濟體佔到全球進口的22%。
北大國發院院長黃益平在主持該場講座中表示,“中等強國聯盟的想法極有啟示,尤其是這可能對維持世貿組織框架、自由貿易以及自由投資極有助益。考慮到美國肯定不會加入這個聯盟,我最好的猜測、至少我的建議是,中國絕對應該加入這個聯盟。中國已經是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重要成員國,且已經表達了希望加入CPTPP的意願。”
在胡永泰看來,激勵人們的往往是一個成功的範例。歐盟的例子會激勵東南亞,而且東南亞對歐洲這個榜樣非常熟悉,因為東盟國家曾經與歐洲存在許多歷史淵源和情感聯結,更重要的是,兩者間的貿易日益頻密。

新增徐老師微信
立即諮詢
國際在職“MBA/EMBA/DBA”


點選底部“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在職“MBA/EMBA/DBA”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