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失業中年人,開始準備“保命錢”

2025年已經向我們徐徐展開。過去一年,國家層面頻頻出臺政策,刺激消費、重振樓市,鼓勵人們不要再捂緊錢包;打工人還是等來了國家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今年1月起,退休延遲成為現實。
對於剛滿四十歲、上有老下有小的毛寅來說,他的焦慮情緒也在2024年歲末達到頂峰。失業、父母生病、房貸斷供,每一件事都足以摧毀他現在的生活。人到中年,毛寅開始用買保險的方式,抵禦對未來的恐懼。
2024年一整年,他見過幾個保險經紀人,每個人說法都不太一樣,大保司太貴,小保司他不敢相信,猶豫再三,最終也沒買成。
最近,毛寅結識了幾位從事網際網路保險業的工作夥伴,經過詳細諮詢和慎重考量,年貨節期間,他唯一的消費行為,就是透過微信小程式為自己和家人下單了幾份保險。
付款結束後,毛寅長舒了一口氣,他終於為自己飄搖不定的生活買了一份“安全感”。

“脆皮”年輕人
失業的中產
開始主動買保險
毛寅是一名獨立導演,八百多萬“北漂”中的一員。過去幾年,他離開穩定的單位,結束了一段婚姻,工作起來居無定所,總是全國各地跑,生活沒什麼規律可言。
自從某次體檢報告有幾個指標亮了紅燈後,毛寅已經幾年沒敢體檢了。近兩年,他總是間歇性陷入焦慮,憂心自己的前途,也擔心愈加年邁的父母。他知道,自己看似平靜的生活,根本禁不起一場大病、一次變故的衝擊。
毛寅萌生買保險的念頭,是看到一個老鄉出現在大病籌款平臺的頁面裡,第一次,他具象化地感受到“因病返貧”有多可怕。
在那之後,毛寅試著諮詢過幾個保險經紀人,他們每個人主推的產品都不一樣,一度讓毛寅陷入了選擇困難,他也有點招架不住經紀人們的“過度熱情”,最後都以不了了之收場。
前段時間,毛寅在一次拍攝工作中瞭解到,現在已經可以在網上自助購買保險,而且保費相對較低,毛寅立即產生了興趣,和一位認識的保險從業者詳細溝通了自己的現狀和需求。
大約十天前,在外出差的毛寅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後,開啟“元保”微信小程式,為自己和孩子買了重疾險和醫療險,並給父母都配了防癌險。在傳統線下保司,這幾份保險的保費至少要上萬元,而在網上買,毛寅只付了六百多元,他選擇的是月付。
和毛寅一樣,北京寶媽張可也在2024年毫不猶豫地給自己和家人買了健康類保險,起因是婆婆的一場重病,讓她看到了家庭潛在的財務危機。
“85後”張可和她的先生都是家中獨子,二人在北京就業、安家。過去幾年,他們的家庭年收入都超過百萬,雙方老人輪流來北京幫忙帶孩子,小家庭蒸蒸日上,前景光明。
但就在過去一年,曾經的幸福日常像泡泡一樣一一破滅。先是斥資千萬購買的學區房開始連續降價,後是張可先生所在的行業開始降薪。消費降級成為這個中產家庭的無奈選擇。
然而,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去年年初,張可的婆婆被診斷出腦部疾病,手術迫在眉睫,她的先生動用一切資源為母親找醫院和專家,最終的治療費用除了醫保報銷的部分之外,他們還自付了十多萬元。
婆婆手術剛過兩個月後,一邊帶娃、一邊工作,已經快要無法喘息的張可又迎來當頭一棒,公司裁員輪到她了。
被裁一個月之後,張可終於冷靜下來,開始分析自家的財務狀況。她意識到,過去幾年,他們只顧著賺錢,卻沒想到要預防風險,只給孩子買保險是遠遠不夠的。
張可立馬開始在各個社交媒體看分析文章和買保險攻略,最終,她決定“快刀斬亂麻”,先透過網際網路平臺為自己、丈夫和父母買了全家重疾險,一份保單覆蓋全家人,花最少的錢為最壞的情況兜底。
最近,張可還準備為自己和先生再買一份醫療險和意外險,鑑於她幾次投簡歷都石沉大海,張可也把購買商業養老金納入自己的規劃。
這兩年,房價下跌、低利率時代到來,保險成為金融行業備受矚目的存在。無論是“脆皮”但惜命的年輕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還是不想為子女增加負擔的老年人,都開始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畢竟,浪潮退去,誰都不想成為裸泳的那個人。
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人和毛寅、張可一樣,選擇在網上買保險。“便宜、快、不用面對銷售”,人們選擇線上購險的理由有很多。相比於線下動輒一年起付的保險產品,可月繳的網際網路保險確實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份《2023年中國網際網路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在2023年,各年齡段消費者的線上購險率普遍提高,老年人對線上的偏好度顯著提升,越年輕對線下的偏好度越低。
這份《報告》發現,消費者在線上購險主要是因為“繳費靈活”和“投保便捷”,收入越高、城市等級越高,越看重投保流程的便捷性、自主性和“騷擾少”。
而66歲的退休老人Z女士選擇在網上購險的理由是,銷售人員在直播間把產品介紹得非常詳細,有問題可以立刻諮詢,都能得到及時的解答。
前述報告分析,科技的進步對整個保險行業的變革產生了深遠影響,智慧化理賠大大提升了理賠時效和消費者的體驗,隨著大模型時代的到來,線上購險渠道預計將在不久後反超線下渠道。

最划算的投資:
每月保費幾十元
生病理賠43萬
網上買的保險,可信嗎?能順利理賠嗎?來自山東的劉遵超四年前就被問過這個問題。
當時,劉遵超在刷短影片時,刷到了“元保”百萬醫療險的介紹,他覺得價格實惠,就給自己買了一份。身邊有朋友調侃他,“老劉,你這麼精明,怎麼在網上買保險?那都是騙人的。”
“這個保險的條款就有好幾頁,上面保險公司都蓋章了,還能是騙子嗎?”老劉反問朋友,他決定相信自己的判斷。
劉遵超沒想到,自己隨手買的這份保險,成了日後能救命的一筆投資。
從煤礦技術員做起,後來自己創業,爭強好勝的老劉曾經是縣裡小有名氣的老闆。“2008年以前,我賺了1800萬。”說起曾經的輝煌,他仍不掩傲氣。
然而,後來的幾次投資失敗,讓老劉的積蓄幾乎清零。備受打擊的他一度陷入人生的低谷,終日鬱悶消沉,寢食難安。長期的精神壓力給老劉的身體健康帶來沉重一擊,有一天早晨起床後,他發覺自己的右手不聽使喚了。
老劉的妻子最先警覺起來,她要求老劉放下手頭的事情,立即去醫院檢查。當得知檢查結果是淋巴癌的時候,老劉忍不住問醫生:“我這個病,還能活幾年?”
醫生的回答坦誠得近乎殘忍,“得了這個病,(活著的時間)都是按天算。”
老劉覺得天塌了,等情緒平復,想到家裡年幼的孩子和十分依賴自己的妻子,他還是決定積極治療。
這次生病,住院、手術的費用不低,好在,老劉提前在網上透過元保買了保險。經過客服的引導,他在第一次手術結束後立刻提交了理賠申請,沒想到,理賠款很快就到賬了,順利得出乎意料。之後提交理賠,到賬速度更是一次比一次快,常常當天提交,第二天就到賬。
治療期間,老劉從醫生口中瞭解到一種新療法——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這種療法能夠將今後癌症的複發率降低20%-30%,但是手術也有風險,而且價格不菲,要花費30餘萬元。
老劉又試著諮詢元保平臺,得知保險能夠為他墊付此次住院的費用後,他決定再賭一把。
治療的過程堪稱驚險,老劉反應很大,在無菌艙昏迷了兩次,用他的話說,是“到鬼門關走了一遭”。
最後,不服輸的老劉挺了過來。走出醫院時,他第一次感受到,曾經熟悉的世界是那麼美好,“嶄新嶄新的、亮堂堂的”。
整個治療階段,老劉的治療費用達到78萬元,其中社保報銷了35萬元,餘下的近43萬元都由保險理賠成功,商業保險累計賠付了22次。在產生理賠之前,老劉每月的保費不到一百元,他覺得,這是他這輩子做得最值的一筆投資。

如今,老劉的身體已完全恢復健康,與往常無異,他又開始重操舊業,到貴州做起了煤礦生意。曾經的重病像一場真實的噩夢,雖然心有餘悸,但都已成為過去。
老劉的妻子不止一次感慨,“元保這個保險平臺真的是救了老劉的命,救了我們一家人。”而老劉覺得,保險不僅給了他絕處逢生的機會,還保全了他的尊嚴——生病期間,他沒開口找任何人借錢。
得知老劉的情況後,身邊的許多朋友都把買保險提上了日程,據他所知,至少有六家人跟著他買了元保平臺的保險。

隨手買的保險,真的能救命,老劉不是個例,在保險公司的理賠使用者中,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對許多人而言,在重大疾病面前,保險成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來自江西九江的蔡安桂,在前半生早已熟悉了苦難二字。年近六十的她離異、無業、大女兒智力發展遲緩、靠低保度日,這些都沒能壓垮她,直到2021年確診乳腺癌,蔡安桂第一次產生了放棄的念頭。
醫生建議她立即手術,防止癌細胞擴散,但是手術前要交的3萬元押金,對蔡安桂而言也是個天文數字。最後,親戚們給她湊齊了住院押金,蔡安桂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抗癌之路。
在絕望之時,蔡安桂想起自己在網上購買過的元保醫療險,第一次住院的費用很快報銷了,得知後續醫療費還能繼續報銷,她安心地開始了化療和靶向治療。
蔡安桂在年輕時就有一定的保險意識,她曾經給自己買過重疾險和意外險,後來因為無力負擔每年大幾千元的保險費用,被迫停繳。在這次確診乳腺癌時,蔡安桂在網上買的元保醫療險剛生效幾個月,她覺得,這一次殘酷不公的命運終於對她網開一面了。
如今,蔡安桂的病情穩定,只需要每21天去醫院打針一次。因為化療掉光的頭髮又重新長出來了,蔡安桂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酷愛唱歌跳舞的她,時常在自己的抖音號“時來運轉(抗癌之路)”上更新手勢舞的短影片。
劉遵超和蔡安桂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他們靠著偶然購買的線上保險,為自己贏得了治病、救命的機會,也讓許多人相信,網際網路保險不是“騙人”的。

網際網路保險
讓不被看見的他們有了底氣
從2013年至今,中國的網際網路保險業已經發展了十年多,誕生了許多引領行業發展的創新保險產品,中國保險行業的數字化、智慧化水平也在快速提升。
能夠跳出傳統線下代理人展業的地域限制,讓保險覆蓋更多下沉市場和基層群眾,匹配中國實際的人口地域分佈國情,是網際網路保險的一個重要特點,這是繼承和發揚了網際網路自帶的“普惠”基因。
擁有較低的定價、多樣化的產品和靈活的支付方式等特點,不難看出,網際網路保險走的是一條“群眾路線”,目的是降低商業保險的門檻,讓所有人都買得起、買得到。
在現實中,一些健康類保險投保條件苛刻,客戶被拒保的情況時有發生。對此,網際網路保險企業創新性地為一些特定群體量身打造了保險產品。
比如,針對60歲以上老年人無法購買重疾險的情況,不少網際網路保險平臺推出了“防癌險”,80歲及以下的使用者均可投保,將可投保年齡提升了20歲。還有平臺推出了女性特定疾病保險,針對性地將乳腺癌、宮頸癌等女性高發重疾納入保險範圍。
還有針對各類打工人的“打工安心險”、為騎行愛好者設計的腳踏車綜合意外險,以及寵物醫療險、齒科專項保險等等,在網際網路保險平臺上,各類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正在被看見、被滿足。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一些網際網路醫療保險產品中,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社會痛點,有了破題的可能。
來自山東省濟寧市鄒城縣唐村鎮的牛娟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2022年春節前夕,剛剛30歲出頭的她確診了“乙狀結腸惡性腫瘤”,且CT結果顯示腫瘤已經轉移到肝臟,縣醫院的醫生建議她儘快去濟南治療。
在一家人手足無措、愁雲籠罩之際,牛娟娟的丈夫葛洪雨曾在快手直播間為她買的保險派上了用場,找到電子保單後,他確認自己在2021年5月10日,曾為妻子買了“元保·百萬醫療險”。
2022年2月12日,牛娟娟在濟南接受了第一次手術。之後,葛洪雨按照客服的引導,整理了入院治療的資料,並在網上提交了理賠申請。2022年3月4日,他收到第一筆理賠款41763.06元。
收到錢後,葛洪雨篤定地安慰妻子:“安心治病,咱們有保險兜底。”
更令葛洪雨感動的是,牛娟娟為期一年的醫療險到期後,於次年順利重新投保 。而且,針對牛娟娟的情況,元保平臺為她定製了保障責任更全面的方案 ,新增了異地轉診保險金20萬元和靶向藥報銷等。
葛洪雨沒想到,這次升級對牛娟娟的治療也至關重要。手術之後,牛娟娟每21天還需要去濟南注射進口的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卡度尼利,一針近6千元。這個藥品不在社保保險範圍內,如果沒有商業醫療險,這個家庭將難逃“因病致貧”的厄運,而牛娟娟或許會為了家人放棄這種先進但昂貴的療法。
截至目前,牛娟娟的治療費用一共是60多萬元,除去社保報銷的部分,元保醫療險共報銷了44萬餘元,個人自付只有599元。
在治療過程中,葛洪雨還為妻子申請了一次異地轉診,希望到北京的廣安門醫院看看,試試能否透過中醫緩解治療後的身體不適。跟元保平臺溝通後,平臺為他們申請了就醫綠通,可以提供掛號和專業陪診的服務。
葛洪雨帶著一家人來到北京後,醫院裡陪診師全程引導,取號、繳費、整理單據、拿藥,不到兩個小時就順利見完了醫生。這讓葛洪雨非常詫異和感激,經過這件事,他一口氣給自己和一家老小都買了元保線上保險。
目前,牛娟娟身體恢復得不錯,體重回升到110斤,能正常接送孩子,打理自家賓館的衛生。單從外表看,你很難看出她是個得過癌症的病人。
牛娟娟生病的事傳遍了全鎮,葛洪雨也很快成為鎮上的“元保野生代言人”。他是個典型的熱心腸,在幫助老鄉和客服溝通的過程中,他也知道了許多保險知識,重疾險和醫療險有什麼區別?什麼是“等待期”和健康告知?什麼人適合買哪些保險?
很多唐村鎮的人們第一次對保險有了認知,他們還意識到,他們在網上買到的保險,和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的客戶買到的都是一樣的。
今年九月,葛洪雨和牛娟娟一家決定去拍張全家福。那天,牛娟娟罕見地化妝了,臉上一直帶著微笑。
葛洪雨悄悄地告訴我們,牛娟娟從小生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生病之後,孃家人沒捨得把買車的錢借給她,曾經讓她十分絕望和灰心。
好在自己的小家庭給了牛娟娟重新振作的力量,如今,那個從小被忽視、少言寡語的女孩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她抵擋了癌症的侵襲,變得更加強大。
在牛娟娟的小家庭遭遇危機時,保險以契約之名,化作抵禦風險的堅固盾牌,讓這家人在逆境中亦能心懷希望。
或許,我們每個普通人都是一樣的,面對疾病或意外,有錢、有愛,就能度過一切難關。
書單SHUDAN攜手@元保
用一個短片記錄了他們的故事

在2025年開年之際

希望藉由他們的經歷
傳遞勇氣與力量
願你我,都能始終擁抱生活「美」一刻
元保是國內領先的專業保險中介平臺
聯合國內知名保險機構嚴選普惠保險
成立5年來
元保已守護數千萬家庭
萬元以下理賠5天內到賬,就醫服務貼心護航
讓每一個小家,都經得起大事
 -END-
● 撰稿 | 林知意
● 主編 | 宋函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毛寅、張可為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