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瓦臺魔咒最終還是落到了文在寅身上。
韓聯社援引韓國官員28日的訊息稱,韓國檢方已經以涉嫌受賄指控傳喚前總統文在寅,目前正在與文在寅法律團隊協調訊問時間。
這場調查源於文在寅女兒文多惠與前女婿徐某的 “泰國航空公司高薪任職” 事件,檢方認定徐某任職期間獲得的 2.23 億韓元薪酬屬於變相賄賂,將文在寅列為調查物件。
在韓國,前總統被調查並非個例,“青瓦臺詛咒” 似乎又一次應驗,文在寅能否打破這一宿命,成為韓國民眾和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青瓦臺詛咒” 並非無中生有,回顧韓國曆任總統的命運,彷彿一部充滿悲劇色彩的政治史詩 ,他們在權力的漩渦中掙扎,最終大多以悲劇收場。

獨裁者的末路
李承晚,這位韓國的首任總統,在美國的扶持下開啟了韓國的政治篇章。他執政期間,一心鞏固自己的獨裁統治,操縱選舉、打壓異己,政治腐敗叢生。1960 年,“四一九革命” 爆發,民眾的怒火如燎原之火,李承晚被迫辭職,流亡美國,最終客死他鄉。他的離去,是韓國民眾對獨裁統治的有力反抗,也為韓國的政治發展敲響了警鐘。

李承晚
1960 年,李承晚跑路後,尹潛善被國會推上了總統寶座。可這尹潛善也是個“短命總統”,掌權還不到 9 個月,就被朴正熙發動的 5.16 軍事政變給踹下臺了。

尹潛善
朴正熙,透過軍事政變登上總統寶座。在他長達 18 年的統治中,韓國經濟實現了飛速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 “漢江奇蹟”。然而,他的獨裁統治手段同樣令人詬病,對民眾的政治權利進行了嚴格限制。
1979 年,朴正熙被親信金載圭刺殺身亡 ,這場血腥的政變,不僅結束了朴正熙的生命,也讓韓國陷入了短暫的政治動盪,成為韓國政治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朴正熙
全斗煥,軍人出身,透過 “雙十二政變” 奪取政權。他上臺後,實行軍事獨裁統治,鎮壓民主運動,其政權被民眾視為非法。1996 年,韓國法院以多項罪名判處全斗煥死刑,後改判無期徒刑。在金大中的建議下,全斗煥被特赦,但他的政治生涯徹底終結,成為韓國民主化程序中的反面典型。

全斗煥
盧泰愚,作為全斗煥的政治盟友,在其執政期間,韓國經濟繼續發展,但也面臨著諸多政治問題。1995 年,盧泰愚因秘密資金事件曝光,被判無期徒刑,後改判 17 年有期徒刑。他的入獄,再次證明了韓國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即使曾經站在權力巔峰,也難以逃脫法律的制裁和政治的清算。

盧泰愚
理想者的悲歌
朴正熙死後,崔圭夏接手了這個“爛攤子”,結果1980年8月16日,全斗煥發動政變,崔圭夏也只能灰溜溜地下臺了,他這總統才當了 10 個月,堪稱韓國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總統。

崔圭夏
金大中,被譽為 “亞洲的曼德拉”,為韓國的民主化程序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執政期間,積極推動經濟改革,實施 “陽光政策”,改善了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然而,他的晚年卻深陷子女貪腐醜聞,這不僅給他的政治生涯蒙上了陰影,也讓韓國民眾對政治人物的家庭廉潔問題產生了更多關注。

盧武鉉,這位出身貧寒的總統,以清廉政治為目標,試圖打破韓國政壇的腐敗局面 。他執政期間,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努力緩和朝鮮半島局勢。然而,他的理想與現實發生了激烈碰撞,在卸任後,遭到了李明博政府的離職審查。2009 年,面對受賄調查,盧武鉉不堪壓力,選擇跳崖自殺。他的死,震驚了韓國社會,也讓人們深刻反思韓國政治的黑暗面。

盧武鉉
文在寅,作為盧武鉉的政治盟友,在執政期間致力於推動改革,如加強對財閥的監管、改善民生等。他曾誓言要打破 “青瓦臺詛咒”,但卸任次日即遭 2600 民眾聯名舉報 ,如今又面臨受賄調查,命運似乎又一次驗證了 “青瓦臺詛咒” 的存在。他的遭遇,讓人們對韓國政治的未來充滿擔憂,也讓 “青瓦臺詛咒” 的陰影更加濃重。

文在寅
改革者的困局
金泳三,以反腐和改革的姿態登上總統寶座。他執政期間,大力推動金融實名制等改革措施,試圖打破韓國政商勾結的腐敗局面。然而,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讓他的改革成果付諸東流,韓國經濟陷入困境。
金泳三是少數沒有進監獄的韓國總統,但他也沒能全身而退。他的兒子因貪腐問題被抓,儘管他本人躲過一劫,但“青瓦臺魔咒”依然籠罩在他的家庭之上。

金泳三
李明博,在執政期間打造了 “清溪川奇蹟”,推動了韓國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然而,他在卸任後也未能逃脫政治清算,因受賄等罪名被起訴。他的案例再次表明,韓國政治的改革與反噬如影隨形,即使是曾經的改革者,也可能在政治鬥爭中成為被攻擊的物件。

李明博
朴槿惠,韓國首位女總統,她的執政之路充滿坎坷。她試圖推動改革,加強國家的穩定和發展,但最終因 “親信干政門” 事件,成為韓國首位被彈劾下臺的總統。她的下臺,引發了韓國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思,也讓人們對韓國政治的穩定性產生了質疑。

朴槿惠

面對 “青瓦臺詛咒” 的陰影,尹錫悅上臺後做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耗資 300 億韓元將總統辦公地點遷至國防部大樓。

這一舉措被外界解讀為試圖透過改變風水來躲避詛咒,甚至有傳聞稱他請 “天供法師” 作法改運 ,一時間成為韓國民眾茶餘飯後的談資。
然而,諷刺的是,這位以檢察官身份步入政壇的總統,最終還是沒能逃脫政治的漩渦,成為韓國曆史上首位在任被捕的總統,他的 “風水突圍” 計劃徹底失敗,淪為了人們的笑柄。

2024 年 12 月,尹錫悅宣佈實施緊急戒嚴令,這一決定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韓國政壇掀起了驚濤駭浪。反對黨迅速以 “內亂罪” 提起彈劾,1200 名警察突擊總統官邸,場面一度失控,宛如電影中的驚險情節。

這場憲政危機不僅暴露了韓國行政與立法權之間的惡性對抗,也讓韓國民眾對國家的未來感到深深的擔憂。在這場政治風暴中,韓國社會陷入了分裂和動盪,人們對民主制度的信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在韓國政治的舞臺上,司法武器化已經成為一個惡性迴圈。從李明博清算盧武鉉,到文在寅調查朴槿惠,再到尹錫悅起訴文在寅,韓國檢方逐漸淪為政黨鬥爭的工具,失去了其應有的獨立性和公正性。
憲法法院 6 名法官中 3 名由尹錫悅任命,這種戲劇性的局面折射出韓國政治制度性腐敗的深層危機,法律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玩物,正義難以得到伸張。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的政治生態日益惡化,民眾對政治的信任度不斷降低,社會矛盾也逐漸激化。

韓國總統的命運,似乎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詛咒,“青瓦臺詛咒” 的背後,是韓國社會深層次矛盾的集中體現。
財閥陰影下的權力博弈
在韓國,財閥的影響力無處不在。
三星、現代等十大財閥集團控制著韓國 70% 的 GDP ,這些財閥不僅在經濟領域佔據主導地位,還透過政治獻金、媒體控制等手段滲透到政治領域,形成了 “政商勾結” 的畸形關係。

總統在 “討好財閥” 與 “對抗財閥” 間艱難抉擇,任何試圖挑戰財閥利益的總統,都可能面臨巨大的政治風險。

文在寅執政期間,推動了《資本市場法》改革,加強對小股東權益保護,試圖打破財閥對企業的絕對控制,這一舉措觸及了財閥的利益,也為他日後的政治困境埋下了隱患 。
美式民主的水土不服
韓國照搬西方三權分立模式,立法權屬於國會,行政權由總統掌握,司法權屬於法院。然而,韓國並沒有建立起成熟的政黨協商機制,國會與總統之間的權力博弈頻繁,導致政策執行困難。

總統單屆 5 年任期制,使得總統在執政期間急於求成,形成 “賭徒式執政”。文在寅任內提出了 134 項法案,其中 43 項遭國會否決 ,這不僅反映了韓國政治體制的低效,也使得總統的改革計劃難以順利實施。
歷史週期律的警示
從李承晚到尹錫悅,韓國總統平均任期僅 4.8 年 ,他們的命運起伏,反映出韓國政治的不穩定。青瓦臺魔咒本質上是韓國壓縮式現代化程序中,權力集中與社會轉型矛盾的總爆發。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韓國社會的貧富差距、階層矛盾等問題日益突出,政治體制未能及時適應社會的變化,導致權力鬥爭不斷,總統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當尹錫悅在拘留所錄製 "避免流血" 的影片,當文在寅律師團隊與檢方展開拉鋸戰,韓國政治的戲劇性仍在繼續。或許正如中山大學孫興傑教授所言:"改變風水易,改革制度難。"
唯有打破司法工具化、財閥干預政治的惡性迴圈,才能真正終結這個持續 70 年的 "總統詛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