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年初,一個名為“肥娟小吃”的直播間火了。這個直播間不帶貨,卻被許多品牌商家狂刷禮物,品牌不需要交“坑位費”上位,主播不需要對品牌負責,“獲利”多少全憑網友。這種模式可複製嗎?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聽筒Tech”(ID:Tingtongtech),作者饒言,編輯艾莉亞。文章所述觀點不代表新榜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一場全新的商戰,正在直播間打響。
這場商戰來得毫無徵兆。
2025年新年伊始,不少網友擠進一個名為“肥娟小吃”的直播間“吃瓜”,“XXX榜一了,XXX加油衝”。為了衝上榜單,各大商家更是毫不吝惜,狂刷禮物。
有意思的是,在直播間,該主播並不帶貨,只是日常經營自己的店鋪。這些被網友催刷禮物的,也不是個人,而是品牌商家。
“榜一”大哥的回報是“豐厚”的,“這個品牌從來沒聽說過,榜一後,去他直播間下了一單”、“在直播間,從榜一到榜十,各下一單”、“十年賣貨無人知,一直榜一天下曉”……類似的討論陸續出現在社交平臺。
這是一場“主播與商家毫無互動”,卻實現了“雙贏”的營銷大戰。這場商戰,也給直播生態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品牌不需要交“坑位費”上位,主播不需要對品牌負責。
這就意味著,過去主播必守的“品控”一關,在這種模式下失靈,主播也不必受選品、品質等困擾,而品牌(商家)則完全透過自己的“實力”來實現“廣而告之”的目的。當然,這其中的第三者平臺方,也在其中獲得了自己的利益。
而決定三者“獲利”多少,主動權卻交到了廣大網友。
不過,這種模式的複製並不易,比如對主播個人形象、商家產品本身的需求遠比過去要高。某種意義上,一場考驗主播的新直播電商模式已經到來,行業的玩家們也是時候迎戰了。

瘋狂的“肥娟小吃”直播間
在過去的歷史長河裡,從未出現過如此“樸實無華”的商戰。
最近,廣東湛江遂溪縣一小學旁邊,一個僅僅幾平米的小吃店鋪直播間爆火。每到下課,這個小店就擠滿了小學生,還有上萬名網友線上“監工”其製作小吃。
沒有吆喝賣貨聲、沒有“123上鍊接”,在該直播間,主播“肥娟”身上貼上了手寫品牌商家名稱的白紙,旁邊的塑膠小凳和地上,也同樣是手寫品牌的白紙,或者擺放著相關品牌的商品。
如果品牌名字出現在“榜首”,工作人員會將一張手寫品牌名的A4白紙張貼到“肥娟”身上,而其他榜單上的商家,只能出現在其他位置。
1月8日,《聽筒Tech》多次進入直播間,線上人數均超10萬,在這10萬網友的圍觀下,品牌方不斷送出禮物,以衝擊“榜單”。

圖:2025年1月8日(左)、1月9日(右)“肥娟小吃”直播情況
來源:抖音《聽筒Tech》截圖
但這又是一個豪華的直播間。
連續多日,“肥娟小吃”直播間線上觀看的人數始終超10萬,禮物刷個不停,“嘉年華”直接擠滿螢幕。甚至一度因禮物過多,導致“擠黑屏”。
1月8日中午12點左右,在《聽筒Tech》進入直播間的短短5分鐘時間裡,僅嘉年華便超30個,按一個嘉年華3000元一個,短短5分鐘時間,直播間僅嘉年華便刷了9萬元。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透過不同方式“吃瓜”肥娟小吃的直播間。
“XXX品牌衝到榜首了,XXX(品牌)還不加油”、“XXX(品牌)今天不給力,快去和領導請預算”、“這個榜一大哥沒見過,站穩了別下去,抓住這個機會”……
“肥娟小吃”何許人也?為什麼會引發如此高的熱度?
相關資料顯示,“肥娟小吃”是一家位於廣東湛江的小吃店,由老闆娘邱智娟(肥娟)和丈夫林景歡經營。原本是一家鞋店,由於店鋪位於學校門口,肥娟夫婦在店內安裝了電視,供孩子們觀看,使得這裡成為了孩子們的“快樂老家”。
後因鞋店生意冷清,肥娟夫婦決定轉型開小吃店。在轉型過程中,他們得到了許多小學生的建議和幫助,最終開設“肥娟小吃”店,主要售賣火雞面、薯條等小吃,價格親民,深受小學生們的喜愛。
因真誠和樸實的態度,肥娟小吃店迅速在網路上走紅。剛開始,網友只是進直播間看熱鬧,“進去看她一天的營業額”、“看她稱體重”、“給主播出主意怎麼做小吃”……
但很快,肥娟夫婦因“樂觀”和“視金錢如糞土”的態度,人氣爆漲,直播間每日線上人數保持在3-5萬。不少網友調侃,“幾萬人的直播間,說下播就下播”、“眼裡除了炸薯條,就是炸薯條”。
隨著人氣的增加,肥娟小吃店的直播間吸引了大量觀眾,品牌商迅速嗅到商機,但因為“肥娟小吃”並未考慮帶貨,無可奈何的商家只能另想辦法。
商戰最開始是由電視引起,在某品牌主動送出電視贏得“肥娟小吃”最高冠名權後,不少商家“眼紅未果”,只得另闢途徑。
隨後,某品牌透過刷禮物獲得網友“狂贊”,“支援XXX,讓肥娟賺!在小孩哥小孩姐身上虧的,在商家身上賺回來!”
隨著越來越多網友的追捧,品牌商家迅速抓住機遇,搶進直播間狂刷禮物,爭當“榜一大哥”,以求在店內獲得廣告位。
一場直播間的狂歡,才由此開啟。

直播開啟3.0模式
很顯然,這或許成為一場全新模式的直播模式。
和過往直播帶貨不同的是,這種模式網紅和品牌分離,賣貨和直播分離,“我做我的網紅,你賣你的貨”。
新模式下,主播並不主動帶貨,不收坑位費,不參與選品,不對商品負責。在整個直播過程中,主播不對商品進行任何介紹和推薦,購買的主動權,完全回到了消費者手中。
而品牌商唯一能夠獲取消費者的方式,便是衝上“榜單”。榜單憑實力獲取,且能夠獲得良好的ROI(投資回報率)。
據未考證的訊息稱,某品牌在刷了15萬元“禮物”佔據榜單後,當日銷售額超百萬元。
該訊息雖無從考證,但透過“佔榜”,不少品牌得以啟用。如某牛奶品牌,過去並不知名,市場侷限在區域內,在佔據直播間榜首後,迅速廣為人知,不少網友進入該品牌直播間直接下單。
甚至還有不少網友線上呼叫自己過去支援的品牌前來衝榜,並表示,“再不來就晚了。”
另而還有網友線上為品牌出招,“回去申請XX萬預算,站上榜單。”

圖:網路上關於“肥娟小吃衝榜”的討論
來源:網路
“這種模式,完全將直播間的傳統模式革新了。”針對“肥娟小吃”直播間現象,不少業內人士笑言,直播開啟了3.0時代。
在電商從業人員亞哥看來,“肥娟小吃”店的直播模式,解決了過去直播模式的諸多問題。在這種模式下,主播不再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去進行“選品、運營”,去承擔庫存和資金壓力,也不承擔商品品質風險。
“過去都是主播和商家主動投入大量的成本去獲客,現在,是網友‘追捧’。”亞哥便表示,這種模式,不僅解決了過去直播行業存在“高運營成本”問題,更是一舉解決了導致不少主播“塌房”的“商品品質問題”。
而在品牌方,不需要承擔“坑位費”,也不必考慮主播“塌房”所帶來的風險。
“畢竟,過去不少品牌房,重金壓注某網紅,網紅塌房後,帶來的損失無法估量。”亞哥指出,在“肥娟小吃”直播模式下,品牌完美地避免“塌房”的風險。
“另一方面,這種模式,沒有主播佣金,(禮物)的收益直接歸主播和平臺,平臺也賺到更多。實際上,平臺也是獲益的一方。”在亞哥看來,這實際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難以複製的模式
不過,亞哥表示,這種模式,並不易複製。和傳統的直播帶貨模式相比,對主播和商家的挑戰均極大。
在亞哥看來,“肥娟小吃”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高的人氣,並不是“一時之勢”,而是過去多年積累的“真誠與善良”,讓網友看到了“平凡中的美好”。
“這種模式下,網友掌握了對主播和商家的評判權,對主播的個人能力(形象)挑戰遠比過去大。”亞哥表示。
“過去主播那些吆喝式賣貨,甚至‘譁眾取寵’的套路,在這種模式下肯定是不通的。”亞哥直言,“捧誰,和去誰那裡消費,由網友決定,而不是商家或主播決定。虛假的、博取眼球的那些東西,這屆網友已經不Care了。”

圖:網路上關於“肥娟小吃衝榜”的討論
來源:網路
除此之外,亞哥還指出,除挑戰主播個人能力外,這種模式對商家也是巨大的挑戰。
“品質這關,已經轉移到商家這邊,這就要求商家不僅要有‘財力’,在品質上也要能夠經受挑戰。”亞哥表示,過去,商品出了問題,一定程度上,主播還會轉移到部分壓力,但在這種模式下,品質的責任,則完全由商家把關。
當然,作為整個直播生態的重要載體,平臺方將在其中起到更為至關重要的作用。
“平臺的監管和引導作用,可能也需要針對這種模式有所調整。”亞哥直言,“尤其是對商家側的把控,部分壓力已經從主播分擔到平臺身上了。”
當然,目前來看,“肥娟小吃”能火多久,下一個“肥娟小吃”在哪,什麼時候會出現,這些問題,都尚未可知。
但一個無容置疑的事實是,在“肥娟小吃”直播間圍觀的網友,成功地捧出了一個直播的3.0時代,這個時代,主動權交到了網友自己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