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崩盤,油車的天花板頂不住了!

作者:楓葉
來源:正商參閱(ID:zhengshangcanyue)
集體崩盤!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BBA 2024年表現的話。
天塌了!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日系車2024年表現的話。
沒有危言聳聽,資料是不會說謊的。
2024年,賓士、寶馬、奧迪在全球銷量同比下滑分別為4%4%11.8%;在中國銷量同比下滑更加嚴重,分別為7%13.4%10.9%
BBA還在掙扎,日系三巨頭在華銷量下滑更是創歷史新低,豐田同比下滑6.9%,本田下滑30.9%10年新低),日產下滑12.2%16年新低)。
不知不覺間,汽車市場的格局發生了鉅變,往日風光無限的德系、日系車巨頭集體崩盤,國產車佔據了更多使用者的心智。
2024年,中國汽車銷量3143.6萬輛,同比增長4.5%;其中,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年銷量均在200萬以上,同比增長分別為41.26%38.4%32%5.1%
當然,其中少不了國產新能源車的重要發力,更是影響未來全球車市的關鍵因素。
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達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連續10年穩居全球榜首。“車王”比亞迪年銷量突破427萬,期間更是完成了累計產量從百萬到千萬的跨越。
去年種種資料也映證了,汽車產業的天平正在向電車傾斜,油車的天花板真頂不住了!
01
作為全球第一大產業,汽車工業的輝煌,往往也伴隨著德系、日系車的驕傲,可現在不一樣了!
豐田、賓士、大眾、寶馬無不是世界級的品牌,就影響力而言,說是油車的天花板也不過分;
哪曾想,百年大變局面前,汽車工業格局徹底變了,德系、日系車巨頭集體崩盤,“天花板”也頂不住了。
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對電動化比較激進的大眾,淨利潤下滑64%;即便是對成本管控到極致的豐田,淨利潤也下滑55%;被譽為“買發動機送車”的本田,淨利下滑61%;被電車吊打的豪車品牌代表BBA,賓士淨利下滑54%、寶馬大跌84%、奧迪暴跌91%;日系車三巨頭之一日產,淨利潤更是暴跌達94%
作為全球汽車製造商淨利潤排名前十的存在,同比超過50%的腰斬式下跌,打臉豪車掙錢能力的同時,更揭露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油車的錢,不好掙了!”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各車企2024年在華的銷量,無不影響著車企去年的“總成績”。
日系、德系巨頭們的表現卻是“不及格”的。
首先是日系三巨頭,2024年在華銷量集體下滑:
豐田2024年在華銷量177.6萬輛,同比下滑6.9%
本田2024年在華銷量85.2萬輛,同比下滑30.9%2014年以來首次;
日產2024年在華銷量69.7萬輛,同比下滑12.2%2008年以來最低;
這可是日系三巨頭啊,日本製造業的精英代表,曾經風靡中國市場,每賣4輛車就有一輛是日系車,如今這表現簡直是“慘不忍睹”!
2024年,日系車在華市場份額降至11.2%,幾乎腰斬;日系車的天,要塌了。
02
為了守住中國市場的份額,日系車選擇下場“價格戰”,與國產新能源車正面“廝殺”,像本田雅閣經銷商終端價格已下降5萬元、東風日產軒逸最低起售價格僅為8萬元。
一味的降價不僅未能挽救日系車的在華銷量,甚至還拖累了業績。
減產、裁員、關廠也就成了日系車2024年在中國市場的關鍵詞,日產差點都沒了。
20246月,日產宣佈關閉其在常州的工廠,削減在華產能約10%11月,日產宣佈裁員9000人,佔到全球員工總數的約7%。本田在去年10月和11月也分別關閉了其在廣州和武漢的工廠,以削減生產規模。
日產到底緊迫到了什麼程度呢?
日產高管去年曾透露稱,目前日產可以支撐的時間,只剩下12-14個月。
不過,就在日產汽車站在破產邊緣時,突然峰迴路轉了。
去年底,日本汽車行業傳出了一則重磅訊息:本田汽車與日產汽車正計劃展開合併談判。
打不過就抱團,說不定還能催生出來一個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呢。
不過,日系車兩大巨頭的合作也不是三兩天就能促成的,雙方需要就收購價格、股權結構等關鍵問題進行深入談判,並需要得到相關監管機構的批准和股東的認可。
這不,前不久本田公司提出,日產需要在 2026 財年之前將年營業利潤至少提升 3 倍,才能確保計劃中的合併成功。
本田不想做“冤大頭”的意思很明顯,合作的條件越談越苛刻。
果不其然,剛剛本田又提出了除盈利能力之外的新要求。
本田希望在雙方達成合並之前,日產可以處理好它與雷諾之間的關係,甚至提出讓日產買斷雷諾所持有的剩餘的日產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三菱也將在20251月底之前決定是否加入合併。
目前,本田、日產、三菱、雷諾、富士康這幾大巨頭的收購合併大戲已進入關鍵時間節點,這場足以影響世界汽車市場現有格局的重磅合併能否成功,即將在不久的將來揭曉。
03
老話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如今看來也未必,至少對BBA(賓士、寶馬、奧迪)來說不是這樣的。
前不久,德系三強BBA陸續公佈了2024年銷量,那簡直是崩的稀里嘩啦。
2024年,賓士、寶馬、奧迪在全球範圍內的含子品牌總銷量分別為238.9萬輛、245.1萬輛、167.1萬輛;
寶馬去年全球銷量跌4%,中國銷量跌13.4%;賓士全球銷量同比下跌4%,中國銷量跌7%;奧迪同比下跌11.8%,中國銷量下跌10.9%
銷量大跌之下,BBA卻還在嘴硬。
賓士說,自己的核心產品銷量上漲,寶馬說自己是2024年豪華車第一,奧迪表示自己是國產燃油豪華車份額第一。
BBA再嘴硬,中國市場失去的份額,在全球範圍內也沒能補回來。
BBA為代表的外資豪華汽車品牌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產品線以燃油車為主,通常配備大排量發動機,注重操縱性、舒適性和內飾豪華。
然而,在當前新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比配置比動力比舒適感,BBA跟同價位的國產新能源車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所以BBA越便宜越沒人買,但貴的品牌價值優勢也早已消耗殆盡,玩不轉新能源的BBA目前只能在銷量上被動“捱打”。
去年,17萬的寶馬、19萬的奧迪、21萬的賓士,淨利下滑超50%,在百年大變局面前,德系三傑集體崩盤,徹底揭開了BBA的遮羞布。
緊接著,奧迪、寶馬多家4S店爆雷,人去樓空,有人卡里還有幾萬服務費沒來得及用,有人交了80萬元卻無法提車……BBA的“信仰”徹底塌了!
其實,“BBA的慘敗,不僅是個別車型的問題,而是整個品牌在新能源轉型中的困境。
總結來說就是,國產汽車比BBA更懂中國客戶需要,國產新能源車更懂中國汽車市場。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打破BBA和保時捷等外資製造商對中國高階車市數十年的壟斷。
往日風光無限的外資豪華汽車品牌,躺著數錢的日子一去不返了,慘遭國產新能源車吊打的同時,最後只能被迫轉型!
04
歷史終將銘記,2024年是國產自主新能源車“羽化蛻凡”的一年。
電動車時代,BBA等豪華車品牌被吊打、日系車遭遇轉型尷尬;智慧化時代,國產新能源車走上神壇。
2024年,比亞迪多次重新整理紀錄達成“全球首家”,單月銷量突破50萬輛,年銷量突破427萬輛,累計產量邁過1000萬輛門檻!
比亞迪去年銷量427.21萬輛,同比增長超40%。其中海外銷量超40萬輛,同比增長超70%
理想汽車去年銷量50.05萬輛,同比增長16.2%;鴻蒙智行、零跑汽車去年銷量分別為44.5萬輛、29.37萬輛,零跑汽車同比增長103.75%(鴻蒙智行是去年才開始統計全系銷量的)。
另外,小米汽車憑藉SU7這一款在售車型,完成了“現象級”的銷量表現,超額完成了雷軍在去年11月臨時提升的年度銷量新目標(13萬輛)。
怪不得馬斯克說,中國新能源車實在是太厲害了,如果沒有貿易壁壘,中國電動車企能摧毀世界上大多數競爭對手。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能源汽車助力下,我國汽車行業迅速崛起,汽車產業成功實現彎道超車,歐美氣的都想掀桌子了。
不過,大勢是不可逆的!
沒有永遠繁榮的行業,更沒有盛久不衰的品牌,求實創新、順勢而為才是企業常青的唯一答案!
而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用世界級的品質,講中國品牌的故事!”
END
行研君
你們怎麼看?底下留言區見~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
點選這裡,800000+份報告免費下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