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狸學院
小編注

Y同學來自國內,在美高就讀,參加了我們的低年級規劃輔導和本科申請專案,在早申階段錄取麻省理工。
基本資訊:SAT 1550, AP 5門,中國國際生身份
榮譽和暑期專案:SUMaC,USAMO,尤里卡專案,Mathily
封面圖片:MIT姐妹會 Alpha Chi Omega Source: MIT

麻省理工錄取專訪
Q
今天非常感謝你抽時間來聊一聊你的學習和申請經歷。雖然這個申請對你來說已經結束了一段時間,去年12月中旬你就收到了結果,但我還是想和你討論一下幾個要點:首先,能否分享一下你的申請經歷?其次,我也想了解一下你在高中這幾年的經歷。你對自己的高中經歷和申請過程的感覺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方面讓你覺得自己做對了?如果讓你再來一遍,你還會這樣做嗎?又有哪些時刻或資源你覺得沒有充分利用,回想起來會覺得應該做得不同?能否分享一下你在這四年裡的一些感悟?
我對高一的印象並不是很深,因為那時候主要是線上課程,我也沒有參加很多活動。高一的暑假我沒有上夏校,後來參加了海狸的尤里卡專案,我覺得這個專案非常好,我在申請作文中也用到了相關的經歷,所以算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活動。另外,我申請了一個我比較喜歡的數學專案(Mathily),它不僅有趣,還激發了我對數學的興趣。相比之下,SUMaC 的含金量更高,學習的內容也比較深,但由於也是線上課程,我的感覺是每週上一次課,下課後幾乎沒有與同學交流的機會,也沒有深入瞭解數學的機會。因此,我更喜歡這個Mathily專案。【喜報】9位海狸學子錄取斯坦福數學營SUMaC!

在Bryn Mawr College舉辦的Mathily數學營
A
Q
雖然SUMaC含金量很高,但Mathily也是一個不錯的數學專案,你覺得它幫助你打開了對數學的興趣,並且讓你對數學的其他板塊有了更多的認知,對嗎?之前你主要是參加數學競賽,透過Mathily你是如何意識到數學不只是競賽的呢?能具體說一下嗎?
我之前覺得數學就是解題,刷題,主要是為了競賽,沒什麼特別有趣的地方。但在Mathily,它激發了每個人的創造力,不僅僅是解現成的題目,而是讓你自己去編寫各種理論和題目,親自參與定製和深入理解。此外,還有很多有趣的選修課。我記得其中有一週的課是關於一個叫SaaS的卡牌遊戲,我們花了一週時間研究這個遊戲背後的數學理論,雖然我具體忘了是什麼數學內容,但整個過程讓我覺得很有意思。

卡牌遊戲
A
Q
關於卡牌背後的數學理論,尤其是你提到的尤里卡專案,它讓你收穫了很多,包括對博弈論(game theory)的理解,並將其應用到了多個有趣的領域,你能具體講一講這是怎樣的經歷嗎?從你的角度看,博弈論在數學和經濟學方面的應用是怎樣的呢?
我有一個很好的機會能夠與教授合作,深入瞭解博弈論相關的知識。起初,教授不僅帶領我們進行研究,還透過上課的形式教我們如何應用博弈論進行研究。我覺得這部分收穫很大。之後,我與教授溝通並修改了我的論文,這讓我接觸到一些之前從未了解過的領域。我對博弈論產生了濃厚興趣,因此未來在大學裡我可能會選擇相關的課程,進一步深入學習。
不過,雖然我寫了一篇關於博弈論的論文,但我覺得它的應用範圍相對有限。我的論文主要集中在疫情期間大家測試COVID排隊問題上,涉及的情境比較簡單,更多是理論上的分析,而不是那種在實際城市中會遇到的大規模問題。因此,我的研究複雜性較低,應用性也不太強。不過,透過這個論文,我確實學會了如何在文書中引入不同的內容,比如“為什麼選擇這所學校”和“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等問題,並結合博弈論的理論進行解釋。
A
Q
你現在會對經濟學感興趣 嗎?因為你數學非常好,在MIT上經濟課的話也算是比較遊刃有餘了,你現在對專業的選擇有什麼考量嗎?
我在高四的時候就是選修的經濟,然後覺得挺有意思的,所以我準備就下學期上一下經濟的課。之前申請的時候是就是寫的就是數學,但我並不希望自己只專注於純數學,我可能會選一個計算機,目前考慮的是就計算機的那種經濟分支之類的,比如6-14專案,即計算機與經濟應用。此外,我對資料科學也很感興趣。由於我現在還沒有上過很多其他課程,所以下學期我打算嘗試一些商業課程,以看看自己是否對此感興趣。

計算機和經濟學交叉學科
A
Q
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非常出色,今年又有兩個諾貝爾獎得主,你在高中時期的學術興趣是如何逐漸培養起來的?你提到過參與了SUMaC專案,並參加了一些競賽,成績也相當不錯,對吧?
對,我參加了AMC競賽,其他活動參與得不多。學校的社團我也參加了幾個,比如數學社和亞裔學生社團,但感覺比較普通。我真正比較喜歡的專案是高中期間參加的一個文學雜誌專案,我從高二到高四都參與了這個Literary Magazine。這個專案讓我收穫不少。
回想高一那年,我其實有點浪費時間,因為當時不知道該選什麼藝術課,就隨便選了一門。結果被安排到做舞臺劇的幕後工作,也就是負責一些雜務,雖然這個經歷很有意思,但感覺收穫不大,因為像是玩得比較多。因此,在高二時我決定轉到文學雜誌。這個專案相對來說比較小眾,因為我之前從未聽說過。在課堂上看到這個機會後,我就去向一位學姐瞭解,便決定參與。由於這是一個小規模的雜誌,我有很多機會參與實際主要工作,小班環境也讓我與學姐和同學們建立了親近的關係。隨著時間推移,到了高三和高四,我自然地擔任了主要編輯的角色。在高四時,我成為了主編。擔任主編後,我與學校的其他部門和學生交流,向他們交流一些寫作內容和照片等,獲得了不少寶貴的經驗。

學生主辦的文學雜誌(Literary Magazine)
A
Q
從你的簡歷來看,似乎並不是一個典型的純理工科競賽型學生,因為你還有擔任主編的經歷,對吧?另外你的社會活動也非常豐富多彩,你能講一下你參與百度百科編輯的經歷嗎?
在八年級的時候,或者更早的初中階段,那個時間段由於我比較空閒,偶然就在網上發現可以編輯百度百科。當時我注意到我喜歡的一個遊戲或漫畫沒有相關詞條,於是我就自己建立了一個。之後,我發現我還可以修改完善其他詞條,所以只要一有空我就會做這件事。當時我很投入,有一次班級裡也比較空閒時,我發現了一個叫“百科星圖”的新社團。這個社團主要負責百度百科的一個新板塊,叫“星圖”,它可以把相關詞條關聯起來,幫助使用者更直觀地瞭解相關內容。因為當時這個功能是新的,我覺得挺有意思,就加入了社團。之後,我發現這項工作並不難,所以我慢慢成為了正式成員,參與編輯星圖。後來,我還成為了類似於導師的角色,教新人如何建立星圖,並找出新的關聯詞條。雖然後面因為時間關係沒有再深入參與,但我偶爾還是會編輯詞條、修正錯誤或解答別人的疑問。我覺得這項工作非常有意義,也讓我很開心,因為這並不是一種強迫性的任務,而是我發自內心地想做的事。

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百度百科的編輯建立
A
Q
我印象中你參與編輯了將近2000篇文章對吧?但是你身邊的同事都是成年人,只有你一個高中生,對嗎?而且你那個時候還是初中生,是這樣嗎?
主要就是在八年級的時候搞得,後面就沒有特別就投入,差不多,但是他們也不會去核實你年齡,所以你正常交流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A
Q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活動,後來也寫成了我們的主文書內容。從你的角度來看,參與文學雜誌的經歷是否讓你感受到收穫,比如在思維方式、教育意義和其他方面的提升?你是否認為這些經歷非常有意義?
我記得當時申請時有一個小作文的問題,問除了必須完成的任務外,還有什麼是我自己非常喜愛的。我寫到的就是這個雜誌,之前它不太為人所知,連我自己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後來我們透過將圖片和文字結合編輯,逐步讓更多人瞭解它。我們還經常在Instagram上釋出編輯的內容,組織活動,促進大家分享他們喜愛的藝術作品。這些經歷不僅鍛鍊了我們的領導能力,也幫助宣傳了這個雜誌的重要性,因為它已經存在了很多年,我們不希望它消失。此外,我還學到了許多編輯軟體的相關技能。
A
Q
回憶你高中這幾年,如果讓你重新再來一次,你會有哪些地方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我可能更傾向於說,我並沒有參與太多的科研相關活動。除了在尤里卡專案中短暫參與了一個暑假後,我沒有再進行其他科研工作。雖然我之前有向海狸老師提供過科研支援,但因為我一直比較忙,所以也沒有機會進行對接。在高一的時候,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並沒有詳細記錄。回想起那些頭腦風暴的時刻,有時會覺得有些事情似乎被我遺忘了,導致感到時間的浪費。此外,我發現自己的作文寫得也比較緊張,寫作時沒有充分把握節奏,導致比較倉促。幸運的是,進入後,壓力減輕了,但在此之前,我還需要寫很多作文,而我自己的寫作節奏並不理想。
A
Q
如果再回憶這個申請的話,有哪些比較深刻的感受?
我覺得首先時間確實很緊,因為我不太喜歡寫作文。每次面對要寫那麼多作文時,我總是抗拒開始,擔心寫完後還得返工。結果到最後時間不夠了,只能硬著頭皮去寫。因此,我每天都在修改,感覺很痛苦。不僅寫作耗時,我還有其他功課要做,比如複習和上課。即使在感恩節假期,我也一直在寫作文。
A
Q
關於時間管理,你提到的幾個關鍵時間點包括暑假、開學後的兩個月、11月份的感恩節和發榜,如果你覺得能更好地利用這些時間的話,當時你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在這幾個時間段裡,如果讓你重新分配時間,你會如何安排?具體到什麼時候完成哪些寫作任務?
我覺得在六月份開始寫主文書是個好主意,因為這樣我到了八月份就能完成,不需要再修改。當時有些人還在寫主文書,而我已經開始寫小作文了。然而,到了九月份,我沒有很好地利用時間,因為剛開學時仍然處於暑假的狀態,週末也沒花太多時間寫作文。我注意到身邊的同學在九月份就開始抓緊寫作,每個週末都在努力,這讓我意識到需要更有效地管理時間。我先寫了Georgia Tech的文書,因為對他們的網站比較熟悉,寫得比較輕鬆,並且感覺在網上釋出資訊的過程很愉快。因此,我很快完成了這篇文書。
至於麻省理工,雖然多次瀏覽,但因為截止日期較遠,我在截止前一週才寫完。這段時間雖然有效,但由於麻省的時間線較長,導致我沒有在那段時間內開始撰寫其他數學相關的文書,也需要同時等待反饋。而UT Austin的文書,我最終只用了最後兩天寫完。最初我計劃申請UNC,因其10月15日截止,但後來由於時間緊迫且對這個學校沒有特別的喜歡,所以我決定不申請。
A
Q
你從11月份開始到RD階段時間管理上有什麼經驗分享嗎?
在常規申請階段(RD),我有很多學校要申請,所以也需要提前開始準備。雖然11月之後我寫了很多文書,但主要進展集中在感恩節期間。因為11月裡考試特別多,為了保持GPA,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在複習上。當時幾乎每週都有考試,所以在感恩節假期裡,我基本每天都在寫文書。
A
Q
根據你的申請經驗和教訓,時間管理確實非常重要,那麼除了時間管理之外,還有哪些申請經驗或建議可以分享?
我的老師在申請前期要求我們做了很多research,11月時讓我把計劃申請的學校列出來,然後在每個學校的官網上查詢相關資訊和連結,比如我感興趣的專業、特色課程等,還讓我們將這些內容整理成表格。然而,後來我發現這些提前準備的連結沒什麼用,因為在實際寫文書時我並沒有去翻看它們。我更喜歡在寫作過程中直接去查詢需要的具體資訊,而不是依賴之前列出的連結。此外,由於當時只收集了連結,內容本身並沒有深入閱讀,導致提前的research顯得多餘。
A
Q
在選擇學校和寫why school的時候,你認為訪校對你有沒有幫助?
作為國際生,由於父母在國內,我無法獨自去各個學校訪校。於是,我唯一訪校的機會是MIT,在MPFG活動期間。這次訪問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因為我和同學們一起參觀,還住在學生宿舍裡,與其他學生也進行了交流,還結識了一些朋友。同時,我也參加了校園導覽,瞭解了不少校園文化和特色課程。在之後的面試中,這次訪校經驗給了我豐富的談資,我的面試內容有 80% 都源於此,包括我見到的建築、與學生的交流等。如果沒有這次機會,我的面試可能會缺少內容,難以深入交流。而有了這次經歷,我能與面試官聊到 MIT 的特色專案和校園氛圍,使得談話更有深度。

麻省女子數學競賽 (MPFG) Source: MPFG
A
Q
在文書寫作方面,你是否可以分享一些對學弟學妹有幫助的經驗?比如說,頭腦風暴的過程對你是否有效?在主文書題目的選擇上,你是一開始就找到了方向,還是經歷了多次嘗試、寫了不同思路的草稿後才最終確定的?
寫 BSQ 對我來說確實有些痛苦,因為在寫作過程中需要不斷回憶,把多年來積累的經歷全部記錄下來。所以我建議平時把做過的事情記錄下來,這樣到後面需要用的時候就容易找到。不過我覺得 BSQ 裡的某些題目確實有幫助,尤其是一些和小文書主題相關的題目。這樣,我可以直接從中選擇一些事件或活動來寫,而不用重新構思內容。在主文書方面,我覺得自己進展得比較順利。我選擇了百度百科作為主題,這是我特別喜歡且獨特的內容。在和老師討論後,很快就確定了這個主題,然後開始寫作,中途只是做了一些小改動,很快就完成了。所以總體來說,主文書寫作過程比較順利。

痛並快樂著的頭腦風暴
A
Q
在申請過程中,還有哪些關於申請機會或申請本身的經驗是你認為有意義並想分享的?可能我沒問到,但你覺得值得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什麼?
一定要確保提交的文書和活動清單都備份好,這一點非常重要!包括所有相關的活動描述。我記得在10月提交麻省理工申請後,雖然文書有備份,但我沒有儲存活動列表。因為麻省理工的活動要求和Common App的不同,他們要你提供四個學術獎項和其他非學術類的成就。當時我隨便填了幾項,後來需要參考時才發現沒有儲存,只能重新寫活動描述了。這讓我意識到備份所有申請內容的重要性,特別是包含背景和非學術類成就的部分。由於我非學術獎項不多,只能寫一些百度百科和志願者獎項來補充。
A
Q
在申請這方面已經比較清楚了,但我還想請教一下:你目前已經在麻省理工就讀,應該也認識不少新同學。基於你對身邊同學的瞭解,在麻省理工的同學們是否也有一些沒有特別大競賽獎項而成功申請進入了的同學?
進來後我發現周圍有很多同學都曾參加過RSI,所以RSI在這裡並不算罕見的經歷。儘管他們確實很聰明,但在學習上依然遇到挑戰,需要付出相當多的努力。他們和我一樣,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來學習新內容。此外,這些參加過RSI和其他競賽的同學們往往彼此認識,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學術圈。

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
A
Q
進入麻省理工後有什麼感覺不一樣的地方嗎?
剛進校時,我有些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可能不適合這裡,什麼都學不好。但後來我調整了心態,決定重在學習,而不必挑戰難度過高的課程。現在看來,整個學習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雖然沒有特別難,但依然經常需要熬夜完成作業。這裡的關鍵是專心跟隨老師的安排,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的話,一般不會有問題。考試只要根據老師的指導複習,成績也不會差,還有機會考得不錯。
此外,這裡有很多豐富的活動機會,比如我正在參加射箭課程,每週兩次,一到兩個小時,教練也都非常好。這裡還提供很多高中沒有的體育課程,比如射擊、擊劍、帆船等。如果週四去上帆船課,還可以獲得“海盜證書”,但這個課程很難搶到位置。如果有機會,我也很想試一試。(小編tips:可以關注一下J-term課程,J-term裡有很多有趣、好玩的課程,這些課程的內容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習課程,更偏向於體驗型的活動。)

MIT的射箭俱樂部
A
Q
在MIT上學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和學弟學妹們分享嗎?
新生可以參加並競選各種社團職務,比如我現在就在負責一個社團的一個小職位,幫助大家組織活動。我覺得這個經歷挺有意義的,不僅能認識學長學姐,還能學習一些他們組織活動的經驗。這周我比較忙,不過一般下午五點以後就有空,可以自由安排活動。我感覺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的,有各種社團活動可以參加。
目前我加入了一個姐妹會。在高中時我從沒想過會加入這種組織,因為網上對姐妹會的印象通常是以派對為主,缺少實質內容。但在MIT,我發現姐妹會的活動很豐富,還有很多學術性、支援性的專案,也有不少以女生為主體的活動。這種體驗跟我之前在女校的經歷有些相似,讓我覺得很親切。透過姐妹會,我認識了不少同學和學姐,收穫了很多。總體來說,MIT的姐妹會並沒有很高的加入門檻和要求。

MIT姐妹會 Kappa Alpha Theta Source:MIT

姐妹會 Kappa Alpha Theta的專門宿舍 Source:MIT
一個A
E
N
D

尤里卡科研專案







長按此二維碼,填寫諮詢表,報名諮詢海狸學院所有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