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轉學芝大!理科男生“化悲傷為動力”!他用4段科研敲開芝大的大門….

以下為訪談全文
吳老師:大家好,我是IVYPEDIA的創始人吳老師,今天非常高興能夠邀請到T同學。他在剛剛的轉學申請季中,從UCLA透過TED轉學到了芝加哥大學。那麼第一個問題,UChicago是你的夢校,你覺得它最吸引你的點是什麼?
T同學:我覺得更多的是對去年申請結果的不甘和遺憾。去年我ED申請了芝加哥大學,但是被拒絕了。我覺得芝加哥大學是我瞭解最深入的學校之一,而且它與我的高中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說它們都有一種叫housing system的制度,將整個學校分成了四個不同的學院,就像哈利波特一樣。
再加上我非常喜歡芝加哥大學在經濟學方面的一些研究,那裡的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非常多。還有,芝加哥大學位於美國第三大城市,是中西部最好的學校。所以綜合很多因素,我選擇了TED我的夢校芝加哥大學。
吳老師:我們都知道UCLA其實已經是一所很不錯的學校了,那麼你為什麼還是會考慮轉學呢?
T同學: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方面是就業,我想走的專業方向是諮詢和金融,但UCLA本科沒有商學院,再加上學校給我們的資源非常有限,我與教授建立不了很好的聯絡。
第二個原因是UCLA的校園太大了,所有人都像陌生人一樣,你見過他一次之後,第二次見他可能是幾個月之後。在課堂上也是如此,UCLA一堂課會有好幾百人,你想提問題的話,可能需要等很久老師才能回答。還有像吃飯,有時候站在那裡排三個小時就只為了吃一份晚餐。
我覺得UCLA人實在是太多了,這是作為公立學校的弊端,但是學校的資源實際上是很不錯的。如果UCLA能夠將學生數量減少到現在的10%,我相信它絕對是一個能和哈耶普斯麻並列的學校。
吳老師:那麼,你為什麼會選擇資料科學這個專業呢?
T同學:選擇資料科學是因為我在高中時期做的一些科研專案與資料密切相關。當時我最感興趣的一個領域是SLAM,它研究的是機器人在運動過程中如何構建3D地圖。在本科階段,由於沒有直接研究SLAM的專業,所以最接近的就是資料科學。
再加上,我個人對純數學並不是那麼感興趣,數學對智商的要求非常高,很不幸的是我並沒有那麼聰明,能在純數學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而與統計學相比,我認為資料科學更側重於實際應用,比如收集現實生活中的資料,用於分析問題。這就是我選擇資料科學的原因。
吳老師:好的,那麼你在UCLA也參加了非常多的科研專案,你覺得你自己比較突出的科研是什麼?
T同學:其實我的科研和別的人相比,並沒有非常突出的地方,因為到目前我還沒有發表任何文章。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數量,以及你和教授的關係。因為最後你做科研的目的,一是放在你的活動列表上,二是找教授寫推薦信。
所以我覺得,與其進到一個很難的實驗室中去做一些很基本的工作還不如找一個傳統意義上大家都認為不是很好的實驗室,去做一些能讓教授記住你的工作。
比如說有一個實驗室,我其他的同事們都在抱怨工作太簡單,就是在Google上面搜尋關鍵詞,然後截圖放在資料夾裡面,來給一些模型進行資料集分析和資料準備。我覺得這個工作用爬蟲就可以代替,於是我編了一個軟體,真的幫上了教授的忙,讓教授對我的印象很深刻。
還有一次,教授說如果我們能有一個AI的Gemini影片分析軟體,就不用一個一個單獨傳影片了,然後我就去把這樣一個框架給做了出來。
我一共在UCLA參加了四個實驗室,其中三個實驗室的專案都蠻難的。比如其中一個是研究心電圖的醫學相關的專案,用AI進行心臟和大腦的CT切層分析。對於這個實驗室,我在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一是地理位置距離UCLA太遠了,二是專案太難了,我很難在其中脫穎而出,所以在1月份的時候,我就和教授申請退出了。
總結來說,我覺得自己最突出的並不是某個科研專案,而是我和一位研究NLP(自然語言處理)的教授關係很好。UCLA規模很大,公立學校的很多實驗室都是100人或50人的規模,你很難讓教授記住你。所以我覺得自己最突出的點應該就是,我做了很多能讓教授記住我的事情,比如收集資料集和編寫爬蟲軟體。
吳老師:你在UCLA也選了非常多的課,然後你又有那麼多的科研專案,所以你是怎麼樣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的?
T同學:我覺得時間管理非常重要,我在選課前會先花3天時間看如何把課表排滿。我告訴自己這些課雖然很難,但之後如果我發現自己應對不了,可以申請把這些課撤銷。同時我也會不斷提醒自己,還有六週堅持下去,還有三週堅持下去,還有兩週堅持下去,最後一週堅持下去,終於我把這些課全部上完了。
第二點,我選的課很多是隻有1或者2個學分的,還有很多是我實驗室的課程,所以我可以一邊做科研一邊賺學分。還有些課只是講座形式,並沒有上課作業,所以只要去聽講座保證出勤就好。另外,我選了一些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比如性別研究、酷兒(Queer)相關的課,每週只需要去一次,就可以拿到5個學分。
在選課前,我會上UCLA一個叫bruinwalk的網站,去看教授的評分以及這門課拿A的機率。我選了很多容易拿學分,同時拿A機率高(大概60%-70%)的課。所以總結來說,處理好學分、科研、社團和生活的關鍵就是給自己做一個時間表。
但其實我在時間安排上也有很大的問題。我每天起床已經是10點、11點,所以很多時候我只能去看教授的錄播課,然後去上下午的課,再去實驗室工作一兩個小時。我所有的作業都會在課堂上寫完。因為教授並不一定每時每刻都在給你很有用的資訊,所以在他講到一些我已經瞭解的知識點時,我就會利用這段時間去做其他事情,提高自己的效率。
很多人會說選“水課”不好,但我認為沒有課或實驗室是“水”的,只是說它的門檻不是很高。所以我會建議,當你不確定自己的興趣方向時,你可以多去做嘗試。我申請的就都是門檻很低的實驗室,它們能幫助我去探索資料科學的不同方向。
其實,我上的課並不是非常多,而且很多課的技術要求並不是很高。我夏天認識的一個女生她上了35個學分,我只上了27個學分。那些只上13或14個學分,也就是一學期只上三門或四門課的人,他們其實有很多空閒時間。比如我前室友,他每天上完課回來就在床上刷影片,我問他:你只上三門課嗎?他說是的,三門課上完之後就沒有事情做了。所以我覺得六門課,其實對中國學生來說,並不是一件特別高難度的事情。
吳老師:你覺得我們IVYPEDIA在你整個轉學的過程中,給你幫助最大的是什麼?
T同學:我覺得最大的幫助是督促我做好時間管理,我的時間管理能力非常糟糕。我經常會給教授寫郵件說:不好意思,作業我晚交了五分鐘,能不能通融一下;和助教說:不好意思,我上課遲到了十分鐘。
以及去年大一申請的時候,我當時在土耳其旅遊,所有文書都是在DDL前一兩天才開始寫的,我覺得這是導致我申請失敗的很大原因。去年我ED申請芝加哥大學的時候,甚至在文書裡同樣的一句話出現了兩次,但我當時沒有發現。
所以我覺得IVYPEDIA對我的幫助是,Daniel老師他每次在群裡面發訊息,以及其他老師催我的時候,我就會開始有時間觀念。這些外界的壓力能夠正向地轉化為動力,讓我開始認真準備文書和活動。
我在UCLA選了很多課、加入了很多實驗室,但老實說,我覺得自己並沒有達到最佳的狀態,我還有一半的時間被浪費在一些很愚蠢的事情上面,而IVYPEDIA幫助我把這些浪費的時間挪到了正常的軌道上。
還有一點就是,Daniel老師讓我在寫文書的時候更加自信了。我去年在寫文書的時候,會和之前的中介反覆確認,這個單詞我應該用嗎?那個句子不該用嗎?我應該改用第一版、第三版還是第六版?我之前的中介會說你要學會自己做出判斷,但我是一個非常糾結的人,而Daniel老師他能非常果斷地幫我做出選擇,給我一個很明確的方向。
以及,每次在我修改好文書之後,Daniel老師都會給我留下一些很有鼓勵性的標語,讓我更有信心、有動力進行下一輪的修改,這形成了一個很良性的迴圈。如果沒有IVYPEDIA,我可能會帶著拖延症,很慢很慢地往前走。IVYPEDIA像是化學中的加速劑一樣,幫我形成一個最強迴圈,走得更快。
外籍顧問Daniel
加州伯克利本科畢業
NYU前招生官
吳老師:美本申請季剛剛結束,現在有很多同學,可能和去年的你一樣,對自己的申請結果不是很滿意。對於可能也在考慮轉學的他們,你有沒有什麼建議?
T同學:我覺得第一點是,你現在所有那些很龐大的悲傷,與整個人生相比,它們微小得像塵埃一樣。比如說去年這個時候,我感覺我的人生完了,因為我的所有同學都申到了好學校,而我沒有,但這種失望在我進入大學後不久就化解了。過一年、五年、十年之後回頭看,你會發現本科四年在哪裡讀都是幾乎一樣的結果,學校的好壞更多是自己的執念。
所以第一點是,千萬不要因為你申請失敗了,或者被你的夢校拒絕了,就感覺非常失望。人生有很多彌補的機會,你可以選擇大一轉學,大一轉學失敗了還有大二轉學,或者申請研究生。
我個人會覺得,高中最美好的時光就是申請完大學後到畢業前的那六個月。但如果你的同學都在享受這段時光,而你在糾結說為什麼我被拒絕了。這時候,你可以花一週時間去旅遊,或者去冥想,去忘記這些不愉快,然後快速地準備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認為我就想去哥倫比亞大學,我就想去芝加哥大學,這個時候你就要開始去計劃你的轉學。悲傷是沒有用的,你需要去解決問題,才能夠擺脫悲傷。
我建議要做的事情,一是儘量上夏校,夏校可以給你提供一個額外的學期來展示自己。二是開始給你的教授發郵件,問能不能加入實驗室,確保你在進入你現在選擇的大學之前,就與教授建立良好的關係。
第三,心態非常重要。大學雖然對你的就業有幫助,但更重要的是去享受它。它可能是你人生中最美滿的、在你二十五歲前最好的四年時間。你在大學裡會擁有更多的自由,以及選擇的權利,所以去享受它。同時做好轉學的規劃,來確保你自己並不只是沉浸在悲傷中,而是將悲傷轉化為了正向的動力。
吳老師:正能量和樂觀的心態在轉學的過程中肯定是至關重要的。那我們今天也再次感謝T同學從百忙之中抽空和大家做了這麼精彩的分享。我們也祝你之後在芝加哥大學的求學之路可以越走越順,謝謝T同學……
去年轉學戰績
斯坦福大學*1
哥倫比亞大學*8
賓夕法尼亞大學*5
杜克大學*4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3
  芝加哥大學*4
布朗大學*4
達特茅斯學院*4
康奈爾大學*8
哥大巴納德*7
範德堡*15
埃默裡*2
華大聖路易斯*3
明德學院*1
南加大*8
弗吉尼亞*2
卡梅*2
北卡*5
紐約大學*3
……
去年部分轉學學員分享
持續更新中
想了解我們的轉學服務?
具體請諮詢中方顧問曹老師
微信:umm-sh

想看轉學乾貨文章?
<向下滑動檢視更多文章>
名校轉學也挑本科學校?
USC康奈爾女神回顧轉學路
名校轉學門檻和名額解析
轉學必須先去差學校?
不要荒廢轉學前的暑假!
轉學“黃金年”來了?
密歇根轉到西北杜克?
從邁阿密圓夢USC
為什麼你轉不到夢校?從Brandeis到Top20
杜克錄取分析
我該為了排名轉學嗎?
活動和故事有多重要?
網課GPA沒4.0怎麼辦?
”你學校夠好了,別轉了!“
我放棄了自己的夢校
名校轉學錄取率統計
達特茅斯轉學錄取分析
美國有多少名人轉學?
哥大錄取分析
你還要錯過多少機會?
芝大轉學分析
名校不會在原地等你
轉學不能說的四件事
Common App又崩了!
你可能搞錯的幾件事
高三別划水!
轉學2.0時代來了!
“我保證你轉到哈佛?”
比我差,憑什麼去藤校?
精英轉學機構揭秘
西北轉學申請暴漲40%!
“投行”“諮詢”再見!
職場可能在逼你”轉學“
中國轉學生大資料統計
大一轉學VS大二轉學
高中成績差怎麼辦
斯坦福轉學錄取的秘密
Top10轉學學員分享會
斯坦福學姐轉學分享
斬獲哥大賓大的哲學女孩
轉學毀了你大學?
從UCLA轉到哥大的故事
NYU到西北“紫心”依舊
只用60天,雪城到哥大
UCSB到USC的追夢少年
心態到底有多重要?
賓大轉學錄取率新低
你沒有想象中重要
你覺得轉學容易嗎?
Top50”全聚德“的執念
Brandeis到USC
文書讓我從UCB到芝大
UIUC理工女孩逆襲USC
疫情不是藉口
芝大學員訪談&書單
BU女孩GPA3.6絕地逆襲
“我不喜歡現在的大學”
斯坦福學姐“多棲發展”
5秒判斷你是否要轉學
現在轉學晚了嗎?
GPA3.7-多大到密歇根
你懂“時間&競爭”嗎?
轉學生50%定律
我只要哈佛,其他不要
學校沒名氣,必須轉學?
冷門專業=藤校offer?
你們必須錄取我!
為什麼你轉不進Top20?
Top10的靈魂拷問
你還敢等多久?
不轉學可以讀哈佛MBA
女孩不用上好大學?
請立刻停止做這三件事!
春轉康奈爾offer揭秘
T100到康奈爾的絕密文書
“我沒敢想過康奈爾”
轉到斯坦福靠“決心”?
轉到西北後,我後悔嗎?
一樣的排名還轉學?
斯坦福女孩背後是什麼?
GPA4.0成標配了?
被藤校全拒後的選擇
別人的錄取為什麼更好?
斯坦福保錄專案?
中國轉學生大資料報告
五類最被討厭的轉學生
你還敢申請經濟嗎?
藤校和伯克利難度激增!
不要Gap,你很難轉學了
斯坦福哥大都愛的幸運兒
SAT1490能進哥大賓大?
PSU可以到Top15?
優秀到哈佛也不敢錄?
普渡到MIT,怎麼做到的?
轉學西北秒進Top3投行
十一&星河灣攜手範德堡
威斯康星到康奈爾的奇蹟
曼荷蓮破格錄取康奈爾
託福未上百,卡梅哥大雙錄!
Top5美高沒進Top30?
芝大媽媽完全“放飛”
冷門專業穩進Top名校?
UVA到賓大的理工男神
BU到西北的傳媒女神
WashU到哥大太“絲滑”
USC“佛系”轉學斯坦福
北卡到賓大有多難
“嚴肅轉學”人數驟降
夢中的阿默斯特成真了
從“森林”到JHU繼續“考古”
UCI到西北的60天
UCSB到範德堡&NYU
埃默裡到JHU的藝術路
NYU到Top20之旅
巴以衝突如何影響轉學?
<向下滑動檢視更多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