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身體接觸、愛發脾氣、喜歡空中危險動作?這些行為不是病,而是一種感覺處理障礙!

⬇️點選關注美國媽媽網⬇️
在幼兒時期,我們通常會注意到孩子

對噪音、光線、綁得過緊的鞋帶和刺激性的衣服等有異常的不喜。

我們還可能會注意到孩子行動笨拙,爬樓梯困難,精細運動技能(如握筆和係扣子)差,等等。

但更令我們困惑和擔憂的極端行為還有:
  1. 如果臉沾上了水就會大喊大叫;
  2. 當家長試圖給他穿衣服時會發脾氣;
  3. 疼痛神經異常敏感;
  4. 容易撞到牆壁甚至人;
  5. 總喜歡把不能吃的東西(包括石頭和油漆)放入口中。
一些非典型的兒童行為可能反映了感覺處理障礙(sensory processing issues),即孩子難以整合來自其感覺器官的資訊。
這可能導致孩子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從而表現出混亂的行為。這些有這類問題的孩子的父母通常將這種情況稱為

感覺處理障礙(SPD)

然而,精神科醫生指出,SPD在醫學界的標準參考手冊《診斷與統計手冊》中,並未被正式認定為一種疾病。
是什麼感覺處理障礙?
業治療師A. Jean Ayres博士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了感覺處理困難的概念。她認為,某些人的大腦無法處理大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即處理透過七種感官傳入的所有資訊,這七種感官包括觸覺、聽覺、味覺、嗅覺、視覺,以及身體意識和前庭運動(Ayres博士新增的“內部”感官)
當大腦無法同時綜合所有傳入的資訊時,感覺處理障礙專家Nancy Peske用“頭腦中的交通堵塞”來形容這種情況。感覺處理障礙一般會有的跡象,將在本文後部分說明。
情緒波動大且愛發脾氣
一開始,我們通常會注意到的孩子行為古怪和情緒波動很大,特別是在面對環境變化時,孩子的反應會十分異常。這種反應可以說是根本無法解釋。
例如,一個在安靜環境中表現良好的一年級孩子,當處於視覺和聽覺刺激過度的環境中時,可能會表現出極端的發脾氣行為。
Nancy Peske也在她的兒子Cole身上經歷過類似的問題。她指出,“這些孩子的脾氣發作非常激烈、持久,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讓人無法忽視。”
喜歡逃避或有攻擊性
當孩子面臨無法應對的情況時,除了過度反應和發脾氣外,他們還可能會選擇“逃跑”。當孩子試圖遠離某些令他難堪或沮喪的事情時,這種行為可能並不容易被其他人察覺。孩子可能正在尋找一個能夠讓他們感到平靜的環境整理心情。
當孩子的這種心情超負荷時,他們可能會變得具有攻擊性實際上,他們正在對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日常感覺,做出神經‘恐慌’反應。
眾所周知,一些自閉症兒童總喜歡在水邊走,這很危險。有一種理論認為,水可能為這些孩子提供了他們渴望的感官輸入,這也出於他們的感覺處理障礙。
並非所有感覺處理障礙的孩子都會表現出這種行為,但大多數孩子可能會傾向於尋找讓他們感到平靜或刺激的感覺和環境。由於有的孩子自我調節能力有限,他們可能需要那種特定的感覺或體驗水中的平靜,來確保自己的安全。
此外,有感官障礙的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除了過度敏感,也可能表現為過度不敏感。
內部感官表現
首先,本體感受感受器位於關節和韌帶中,主要負責運動控制和姿勢。它告訴大腦身體與其他物體的相對位置以及如何移動。
對於對本體感受輸入不敏感的孩子,他們可能會渴望更多的身體活動,喜歡跳躍、碰撞和撞擊,以及類似被緊緊抱住的那種high pressing活動。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對感覺過度敏感,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身體更容易撞到東西。此外,由於他們很難感知自己施加的力量,可能會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力度。
前庭感受器位於內耳中,透過提供與運動和頭部位置相關的資訊,告訴大腦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這對平衡和協調等重要功能至關重要。對前庭輸入不敏感的孩子經常喜歡快速轉圈或劇烈運動,喜歡在空中的感覺,所以喜歡在傢俱之間跳來跳去。
.
而對前庭感覺過度敏感的孩子,可能會害怕進行需要良好平衡的活動,包括爬上游樂場的裝置、騎腳踏車或單腳站立。
如何判斷感覺處理障礙?
孩子的行為是否存在嚴重的感覺處理障礙,是有一份詳細的感覺檢查清單的。
它涵蓋了各種感覺輸入的反應,包括赤腳走路、嗅聞非食物物體等方式,以及涉及精細和粗大運動功能( gross motor function)的問題,如使用剪刀、接球等。
對於嬰幼兒來說,如果他們拒絕擁抱,這可能是他們覺得自己被弄疼了,這就可能與感覺處理障礙有關。學齡前兒童過度敏感可能會產生焦慮,導致頻繁或長時間的脾氣暴躁。
對於學齡兒童,對感官不敏感的兒童可能會表現出看似過度活躍的行為,實際上他們正在試圖找回自己的感覺;而感覺過度敏感的兒童則恰恰相反,可能會拒絕刷牙或拒絕在臉上塗面霜。
此外,孩子們可能同時具有以上兩種特點,既有本體感受和前庭的挑戰,也有與傳統五感相關的問題,這使得情況更加複雜。
感覺處理障礙的治療
因為目前感覺處理障礙還沒有被醫學公認,所以許多受影響的家庭不知道去哪裡尋求治療。儘管缺乏廣泛接受的診斷標準,但職業治療師通常還是會提供治療。
具體的治療方案取決於孩子的個體需求。通俗來說,就是幫助孩子更好地完成他們通常不擅長的活動,並幫助他們適應無法忍受的事物。
感覺處理問題的治療方法被稱為感覺整合( sensory integration)
目標是以有趣、好玩的方式幫助孩子迎接挑戰,使他們能夠學會在日常場景中做出適合的反應,糾正之前過於敏感或過於不敏感的反應。
有一種由Stanley Greenspan醫學博士和Serena Wieder博士開發的治療方法簡稱DIR模型(the Developmental, Individual Difference, Relationship-based model)。
該療法的一個主要部分是“地板時間”方法。該方法涉及與孩子和父母進行多次遊戲會話,每次會話持續20分鐘。
在會話期間,首先要求父母跟隨孩子的引導做遊戲行為。例如,如果一個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摩擦地板上的同一位置,父母也會這樣做。雖然這些行為看起來很古怪,可是在孩子眼裡父母正在“進入”自己的世界。接下來是第二階段,父母需要利用這個機會與孩子交談。
治療會根據孩子的需求定製。例如,如果孩子對觸控和聲音的反應較弱,那麼在第二階段的遊戲會話中,父母需要表現得非常活躍;如果孩子對觸控和聲音的反應過於強烈,父母需要更加溫柔。
參考資料:
https://www.webmd.com/children/sensory-processing-disorder,
https://childmind.org/article/sensory-processing-issues-explained/,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asics/sensory-processing-disorder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你們家容易發脾氣嗎?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