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太太|我家五個孩子,從沒打過點滴

(圖片源自紐約華裔攝影師Hoover Tung)
文首宣告:
本文僅記錄我們家庭對待孩子生病的觀點和做法。
不作為醫療建議。寫出來僅供各位參考。
如果問我孩子生病的事情,我的觀點永遠是:
僅遵醫囑。
如果對醫生不信任,那就換一個醫生再看。但最後看病治療這事,不能靠想象力,還是要聽醫生的。

經常會有人問我,家裡有五個孩子,孩子生病怎麼辦。
我過去一直沒有理解人家問我這個問題的點,每次聽到這個問題,我簡直比問問題的人還困惑:
孩子生病,不是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嗎?你說的怎麼辦,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直到最近幾年,我才意識到,很多家庭對孩子感冒發燒的重視程度和我們好像不太一樣:很多父母對待發燒,好像打一場戰役,一定要“把燒壓下去”。
而我們對待孩子感冒發燒,就像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就也會覺得心疼,但不會那麼緊張。我們家也有過敏的孩子,也有天生體弱的孩子,但是就是有病治病,這些事沒有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

我們幾個小朋友小時候也會時不時就發燒,但我們都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孩子年紀小,免疫力就差。隨著一次次的發燒,他們就變得越來越強壯。到了小學高年級以後,發燒的次數幾乎都是以年來計算的。
小朋友發燒的處理辦法也不復雜:
如果是38.5以上的高燒,通常是病毒感染。我們會物理降溫+吃退燒藥。如果小朋友精神挺好,那我們一般也不會去醫院。
如果小朋友精神不濟,我們會去醫院。去醫院的目的主要是驗血檢視一下孩子是不是細菌感染或者支原體感染,如果不是,那我們也不會吃抗生素
(這一年多在美國,我發現美國的急症醫生甚至都不驗血。他們看看耳朵,聽聽胸腔,然後問我,孩子有沒有外傷,我說沒有,那他們就覺得不太可能是細菌感染。他們會查查血氧,如果孩子血氧也沒問題,他們什麼藥也不會開,就直接讓我們回家去。)
我們五個孩子全部加一起,在過去10年裡細菌感染的次數,可能也就10次左右——所以我家孩子也幾乎沒有吃過抗生素。
我記得以前在醫院裡聽一個奶奶說起她家孩子,她說她家孩子吃一般的抗生素藥已經沒有用了,一定要吃很貴的更高階的抗生素藥才可以把燒壓下去——她說話的時候竟然還帶著一種炫耀感,好像要給孩子吃貴的藥才體現了孩子精貴的身份。
——但孩子以後的路還長啊。如果病毒感染都要吃抗生素,孩子很小就對抗生素產生耐藥,那將來真的生了重病的時候,靠什麼來救呢?

95%以上的時候,孩子就是病毒感染。
孩子病毒感染的時候也會伴隨一些其他的症狀。咳嗽,鼻涕,喉嚨裡有痰,嘔吐,肚瀉……這些都很正常,病好了的時候也自然會好的。只要孩子沒有特別誇張的症狀,比如脫水,昏厥之類,我們通常就是讓孩子多喝水,多睡覺,也不會作很特別的處理。
有人覺得,孩子病毒感染也要吃藥,但我的看法不同。確實有寥寥數個病毒性疾病,有十分對症的抗病毒藥可以加快病程——但是大部分的病毒性感染,都是無藥可治的——它就是一種自愈性疾病,過個幾天一週兩週的,就自然而然全好了。
有人會說,病毒性感染如果拖著,也可能會變成細菌性感染。這是對的。謹慎也是對的。所以如果孩子發燒4、5天還沒退,或者發燒由高燒轉為低燒,我們會直接帶孩子去看病。
在我的觀念裡,低燒不退,比高燒40度要嚇人嚴重得多——這才是真正要引起重視的。

孩子發燒的時候,我們家有幾個實踐中的做法。
一是我們一般不會半夜去看病。孩子高燒是很讓人心疼,但是半夜去看病,全家都折騰,孩子睡不好也影響病程的。我們家裡常備退燒藥,通常會給孩子吃退燒藥,觀察一晚上。如果有需要,白天去看病,醫生能夠做的檢查也更全面。
二是我們不給孩子吃中藥、中成藥。因為這些藥上都寫著不良反應不明——我覺得不值得在自己孩子身上嘗試。所以我也從來沒有給孩子注射過中成藥。事實上,這些年除了疫苗,我們全家好像都沒有注射過什麼,感覺正常疾病吃藥都能解決。
三是我們沒有給孩子打過點滴——我們去的醫院,從中國到美國,也從來沒有建議過給孩子打點滴。
我到現在也很困惑,明明可以吃藥,為什麼要打點滴?我和我老公生病,我們也沒有被建議過打點滴。在過去十年裡,我想到打點滴的時候,都是我生孩子或者做手術的時候,醫生會給我打一點什麼東西——平時好像完全就不需要啊。
但是有時候看很多文章,給發燒的孩子打點滴好像是一種很正常的操作……如果是我,遇見這樣的醫生,我下次會直接換一個醫院——因為感覺這樣的醫生和我們家的醫療理念完全不同。

還有想到的一些:
我們家幾個小朋友,前三個都是十五個月就送託班,老四是兩歲送的託班。很多人會說,小朋友送託班以後經常會發燒,所以就不送了。但我覺得這是長大的一個必然過程,孩子到了小學中高年級以後,發燒的次數就以年計了。
我們家孩子很多,如果一個孩子感染了病毒,很多時候這個病毒會陸續在全家身上都感染一遍。但我們很少對孩子進行隔離——因為孩子跑來跑去摸來摸去,也很難隔離。所以感染就感染了,這個禮拜大家是精神不濟,但下個禮拜全好了我們還是跑去公園舒展一下。
最後,我覺得我和老一輩很不同的一點是,我沒有“自己用藥”的習慣。不管家裡人是什麼病,如果達到讓人擔心的程度,我就會去醫院,我不會硬撐;我可能會上網搜,但不會自己吃藥。
不管是外塗的還是內服的,我都只用醫生開的藥。
有人覺得看病很麻煩,我也覺得麻煩——但我覺得這是對待疾病正確的態度,我也希望把這樣的態度傳遞給我的孩子們:
有病不要怕,看病聽醫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