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暴李小璐8年,可她是無辜的

01
李小璐“做頭髮事件”,已經過去了八年。
兩個當事人雙雙淡出娛樂圈,那些陳芝麻爛穀子,慢慢從他們的人生中剝離。
但對一個人例外,13歲的甜馨。
大人之間的糾葛,每天都在她面前重複上演。
她發了條對鏡自拍,穿著cos服,說自己不會戴假髮。
只是小朋友分享剛接觸的愛好,卻被罵到登出微博。
他們說:“你媽媽那麼會做頭髮,怎麼不教教你?”
她開心地曬過年收到的壓歲錢,一共一萬,被說成炫富,無奈關閉了評論。
不論她發什麼,永遠有人樂此不疲地攻擊她。
因為她有流量,她是李小璐的女兒。
當年那場風波,是絕佳的出梗素材。
只要翻翻舊賬,就能輕易激怒一個小孩,看她的笑話,找找樂子。
她聲援停止校園暴力,發了學校日常。
他們故意說:“有小萬叔叔嘛?”
她過生日,發小時候和長大後的對比影片。
他們貼臉玩梗:“萬萬沒想到,甜馨都這麼大了。”
就連身邊的同學也是如此看待她。
接近她,為了蹭她的流量,找她共創影片。
用完了,再孤立她。
成人世界的波濤洶湧,劈頭蓋臉地砸在她身上。
她站在輿論裡,成為網路時代的祭品。
網際網路的髒水,我們都無力招架,何況一個孩子?
誰還記得,她是最無辜的?
所以刷到她釋出長文,寫道“我不是當事人,有人想過我的感受嗎?我又做錯了什麼”的時候,讓人心裡一緊。
甜馨的身上,映射出無數普通孩子難以言明的痛楚——
原生家庭最疼的,不是落下的巴掌,而是精神世界的風刀霜劍。
02
風霜從何而來?
心理學教授賀嶺峰分享過一個故事。
復旦大學一對教授的兒子,14歲,跳樓割腕好多次,幸好家人發現及時,才沒有生命危險。
他們帶孩子去找賀老師做心理諮詢。
孩子問,賀老師,你說人會不會早晚會死?
得到肯定的回答後,男孩繼續說:
“我現在14歲了,我爸爸媽媽是大學教授,我從小該吃的該玩的該去的已經都經歷過了,我覺得人生也沒啥遺憾了。
我接下來如果繼續活下去,要參加中考,考不上好的學校,我爸媽就覺得很丟臉,要是考上好的高中後,還要考好的大學,考上好的大學,還要讀碩士讀博士。
我再怎麼讀,也不一定讀得過我爸我媽,我就是讀成他們那個樣子,你看他們倆都是大學教授,不也現在就活成這個鬼樣子嗎?不也是社畜嗎?
夫妻關係也不好,天天吵架有啥意思啊?
我才不生孩子呢,要生像我這麼一個孩子還得天天操心,像我這樣的性格出去以後老闆保證會PUA我,然後我還要遭受社會的毒鞭打。
還要結婚,養孩子,被評價。
最後,還是會死。

我幹嘛一定要被社會全部折磨一遍以後再死呢?

早晚會死,那我現在死了不是挺好的嗎?”
賀教授聽完覺得這孩子說得太有道理了,他都快被說服了,生活如此艱難,活著有什麼意思呢。
我聽完也覺得難以辯駁,但很快就找到了這孩子最致命的問題:
父母營造出熱氣騰騰的生活對他來說都是假的,他對父母失望,對自己無望,對人生絕望。
他看似擁有很多,實則匱乏已久。
03
比方說。
他擁有高知教授父母,卻看不起他們,說是社畜。
他看不到父母對學校,對社會的貢獻和價值,在外界光鮮亮麗的一面。
眼裡只有父母相互貶低指責,怨恨怒罵的醜陋模樣。
他家庭優渥,自小遊歷各國,覺得什麼都經歷過、體驗過,很幸福,現在死了也沒有遺憾。
其實這恰恰反映出,他的幸福感非常少。
幸福的核心,是愉悅感和價值感。
吃喝玩樂旅行,能帶來短暫的愉悅感,但無法給予最重要的價值感。
而後者,才是人內心的充盈,讓人自愛自信,覺得生活有望,人生有意義。
站在大人的角度,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家世背景不知道領先別人多少倍,還尋死覓活,真是不知好歹。
瞧,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區別。
情緒是流動的,孩子是敏感的,尤其是對愛的感受。
比起社會身份,經濟條件,物質生活,他們更在意父母是否有愛,家庭是否和睦。
父母針鋒相對,破口大罵,言語化成刀劍揮向彼此,被刺得鮮血淋漓的卻是目睹這一切的沉默寡言的孩子。
可大人選擇性忽略了孩子心底的聲音,只覺得他腦子有問題。
兩個沒有愛的靈魂,傳遞給下一代,必然是愛的喪失,愛的匱乏。
甜馨和這孩子一樣。
儘管李小璐和賈乃亮在撫養甜馨這件事上,已經盡職盡責,做得足夠好。
儘管甜馨每次出鏡時流露出來的大方,自信,讓人倍感治癒。
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八年來,她無時無刻不在承受父母之事帶來的傷害。
這種傷害,既有明面上的羞辱,也有隱藏的暴力。
再開朗的孩子,也經不住這樣的風雨。
尤其,還是難以終結的,曠日持久的風雨。
04
記得大V@荀夜羽 科普過三件事情。
第一件。
小孩在飛機上哭鬧,並非小孩不聽話,而是氣壓導致的耳鳴耳痛,所以你打他罵他沒有用,應該給他備一些零食,因為咀嚼吞嚥可以緩解耳痛。
第二件。
小孩子不愛洗澡,一洗澡就哭鬧不止,並非小孩不聽話,而是因為水溫太高,他們覺得燙覺得疼。
大人覺得舒服的水溫,對小孩來說不亞於慢煮。大人覺得力道舒服的搓澡,對小孩來說不亞於扒皮。
第三件。
很多小孩都挑食,這並非小孩不聽話,而是他們的味覺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和大人感受的味道不一樣。
你覺得豆腐清爽,可對他來說可能是想嘔的腥臭。你覺得青椒不辣,可對他來說可能是針扎般刺痛。
為什麼大人永遠不懂孩子的世界?
因為大人沒有真正蹲下來陪孩子看世界,而是要求孩子將就他們的世界。
只要他們蹲下來就會發現,在孩子眼裡,大人的世界全是屁股。
長大後,這些錯位的感受可能變成另一番模樣。
你羞辱他沉迷遊戲荒廢學業,也許他只是現實生活沒有朋友找不到樂趣,所以才想要從虛擬世界裡得到彌補。
你責備他青春期叛逆,也許他只是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你覺得父母權威受到挑戰但又不想“屈尊”平等地和他對話,乾脆貼上標籤。
你奚落他矯情假裝抑鬱,也許他真的是病了,但你沒有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反而總覺得在面對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這突然讓我感慨,孩子過得好不好,全仰仗我們大人。
從小嬰兒的時候,換完紙尿褲,要認真把腰貼粘到最合適的地方,既不勒他,也不至於漏尿,還要把花邊翻出來,讓他舒舒服服。
要讓他指甲整潔,幾天就要修剪一次,避免把臉劃傷;要每天清理他的臉蛋鼻孔手指縫,腋下胳膊肘膝蓋窩,保持乾淨,沒有白泥。
要及時拍嗝,更換衣物和口水巾,注意室溫溼度,調整被子薄厚。
大人細心觀察他呵護他,他就過得好,反之,他就只能自己遭罪,完全沒有抗議的能力。
當他逐漸長大,生理難題逐漸上升到心理難題,你還是得細心觀察他呵護他,才能讓他過得好。
反之,他就只能自己遭罪。
所以甜馨那句“我做錯了什麼?”才振聾發聵。
孩子的所有問題,並非都來自父母。
但所有的問題,都是父母修行的必答題。
父母之修行,常懷思辨和自省。
要說有什麼捷徑的話。
“去做你小時候需要的那個大人”,就記住這一句話,它就是你成為合格父母的捷徑。
作者: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