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某個普通的傍晚,塞納-聖但尼省(Seine-Saint-Denis)的一條街上,一名男子拖著疲憊的身體下班回家。他以為自己能看到的,是溫馨的小家、柔軟的沙發,和一如既往的日常。
但那天,他面前出現的,是一道被破壞的門鎖,一個新加裝的鐵鏈——以及,他整個生活的碎片,散落在街邊的路面上。

自2018年起,這名男子住在這裡4年了,與年幼的女兒共同生活。他和前房東相處一直不錯,彼此尊重,生活安穩。
但在2022年夏季,這棟房子被原房主出售,買家是一位女士。據《費加羅報》援引的法律規定:在房屋交易的情形下,新的業主必須承接原租客,並尊重租賃期限和條件。也就是說,即使房屋出售,租約依舊有效,且必須完整保留至原定期滿。
而他的合同本應持續至2024年,距離終止還有整整兩年。
所有手續看似正規,房主還安排了未來業主的參觀。彼時,租客並未察覺異常——他沒收到任何合同變動的正式通知。

變故發生在房屋交易完成後的第五天。那天傍晚,男子照常下班回家,卻發現大門被撬,門鎖被替換,屋內空無一人。
他心跳加速,以為遭遇了暴力搶劫。可當他環顧四周時,卻驚訝地看到,自己所有的家當被堆在了門前街道上——傢俱、兒童玩具、書籍、相簿,甚至連裝調料的瓶子,都被無情地丟在了馬路上,任憑風吹雨打。沙發已被撕裂,衣服東一件西一件地飄散著,連微波爐都被摔得四分五裂。
更糟糕的是,當他簡單清點物品時發現,許多東西早已被路人順手牽羊。男子立刻報警。警察到場調查後,確認並非盜竊、也不是非法佔屋,而是——新屋主將他趕了出去。

莫名其妙失去容身之所,誰也咽不下這口氣。租客以侵犯隱私和盜竊罪名起訴,此案被提交至刑事法庭,並在2025年2月作出判決。
雖然由於證據不足,法庭未認定“盜竊罪”成立(男子缺乏能證實其所有財物價值的完整發票),但法官明確指出:這是一場嚴重違法的“非法驅逐行為”。
最終,法院作出如下判決:
-
新房主被處以 2000歐元罰款;
-
被判賠償原租客 10000歐元物質損失;
-
賠償 3000歐元精神損失;
-
加上 1000歐元的司法費用;
共計賠償金額14000歐元。儘管這場勝利來得遲了兩年,也並未完全彌補男子喪失的居住權和心理創傷,但至少,法律給出了一次明確的警告:不能以“產權轉移”為由,肆意踐踏租客的基本權益。

然而,對於驅逐行為,這位新房東始終沒有提供明確動機。
是無知?是刻意?還是對法律的輕視?這些問題依舊懸而未解。Laëtitia Gasq推測,這或許是出於“對租賃權的不理解”,又或是“試圖快速清空房屋以圖自己入住或轉租”。
因為在法國市場中,已被租出的房產價格往往低於空置房。這也使得某些投機買家更傾向於忽視法律規定,用“野蠻手段”強行清場。但這起案件清楚地表明:租客的權利,不會因房屋交易而輕易作廢,更不容私下“清算”。

男子沒有繼續上訴,也沒有回到那所充滿創傷記憶的房子。他選擇離開巴黎大區,搬去了法國北部,重新開始生活。
他沒有進行過多公開發言,也拒絕媒體過度介入。他的沉默或許是無聲抗議,也可能只是對一段被粗暴打斷生活的悼念。
在法國,每年仍有成千上萬起與房屋租賃相關的法律糾紛,其中不乏“誤會”、“野蠻”、“故意規避法律”的情況。而這起事件之所以令人震驚,是因為它摧毀的不僅是住所本身,更是一個普通人本應受到保護的基本尊嚴與安全感。

在講求權利與尊重的現代社會,這種“先斬後奏”的私人權力不應再被容忍。不管是擁有產權的人,還是租住其間的人。
這片土地,必須屬於守規則的人。
-END-
Ref:
https://www.mariefrance.fr/faits-divers/expulse-maison-sans-etre-prevenu-par-nouvelle-proprietaire-lamende-record-1185261.html
文|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