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觀察下網路上或者周圍的人,那些講“孩子不管不行”的人,Ta們的語言基本都是邏輯混亂,有的句子乾脆沒有主語,語義粘稠不清,前後文沒有邏輯關係,喜歡講空泛的道理。
比如“凡事要有度/沒有絕對的自由/每個孩子都不一樣……”,Ta們的統一特點是,只會堆砌廢話,不會明確“度”是什麼,“自由和絕對的自由”的定義是什麼,從來不思考。混亂不清的語句絞成一團,彷彿一股子瘴氣迷霧。Ta們話都說不清楚,卻對教育孩子信心滿滿。
而清楚孩子是“我”之外的人,語言乾淨邏輯清晰,從“我”出發,主語明確講述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客觀描述孩子身上發生的真實變化,不講大道理,只說客觀事實。讓人讀完心氣疏朗,雲開霧散。
網友留言:還真是這樣,如果我沒有主語你我不分的說話,比如“過來把衣服穿上,一會兒著涼了”他就滿床跑。如果我跟孩子清晰地說:“胖胖過來,我把尿不溼給你穿上,我不想等下褲子尿溼了還要再換”,他就馬上躺下,等我給他穿尿不溼。
每個人都自帶一套完整的人格執行系統,一個孩子在得到基本的物質滿足和身心安全的養育環境下,所有人格能力都會發展,比如喜歡整潔和規律的生活,主動攝入自己身體需要的食物,喜歡探索學習新事物,對人友善等等。
請注意,每個人都自帶一套這樣的系統,而且僅存在一套,一旦養育者侵犯邊界,代理了孩子的某個功能,孩子的這個功能就被削弱甚至消失。
比如養育者特別操心孩子及時喝水、吃青菜,那麼孩子自身調節飲食的能力就被“偷走”了,父母代替了孩子的這個能力,孩子自身就失去了這個能力,厭食或者逮住零食無限度的吃,渴了也不知道要喝水。
養育者每天教育孩子要整潔,生活要有規律,那麼孩子一旦失去監管,立刻亂成豬窩,無節律得一塌糊塗。
父母要求孩子懂禮貌,見人就叫叔叔/阿姨好,孩子就會關閉對人際關係的感知力和興趣,長大了容易成為社恐。
養育者特別操心孩子的學習,孩子渴望學習新事物的內驅力就沒了,邏輯智力逐漸破碎,每天被盯著熬時間學習,但效率極低,事倍功半,喪失主動思考的能力。
總之,你要代理孩子的哪個方面,孩子就會失去哪個方面的人格能力。人格能力,有且只能有一套,你拿走了,孩子就沒有了。
只要父母肯努力,沒有孩子毀不掉。只要父母多操心,孩子一定能養廢。
每次看到類似這種評論:“孩子不寫作業我真的忍不了,不說他我就痛苦得無法忍受……”
我都感到悲傷。因為我看到一個父母,Ta的全部世界,就是孩子。
Ta把自己的人生囚禁在鐵籠裡。Ta沒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探索,Ta沒有自己的事業目標去前進,Ta把生命的重量全都壓在孩子身上,Ta當然無法忍受孩子一丁點不如所願。
平庸的父母,可能靠艱苦努力名校畢業,可能混進了大公司職位光鮮,但是靈魂的平庸與極致膚淺,讓這樣的父母看不到人類精神世界的豐富與深刻,自己也不具備難以替代的原生創造力,當然也不會相信孩子有無限可能的未來。
你看那些卓具才華的行業大拿,他們統一的特點,是對孩子沒有要求(閉嘴)。孩子想怎樣發展就怎樣發展,父母只是盡力提供好的資源(給錢)。
因為他們太清楚創造力不是雞出來的,是生而自由的靈魂自帶的。他們不屑於去做雞娃那麼膚淺的事情。
他們的生命有那麼多廣博的未知要去探索,有那麼多的創造力要去發揮,怎麼忍心把自己鎖起來雞娃呢?這不僅是糟蹋孩子,更是糟踐自己啊!
越平庸,越雞娃,娃越雞越平庸……平庸就是這樣家族穩定遺傳下去的。
有個媽媽焦慮地問,要是不管孩子看動畫片,孩子能一直看下去怎麼辦?我問那你追過劇嗎?她說經常熬夜追完整部劇。父母真是嚴於律娃、寬於待己啊!
我只能說:“做不到”和“不願意做”,這兩者可以誠實地區分開來。
看著孩子不寫作業,憋得難受,一定要去提醒孩子,做不到閉嘴,這是謊言。閉嘴是一個選擇,只有“願意或者不願意”,沒有“做不到”的說法。
“說出悅耳舒服的語言”,這是一個需要不斷累積覺知才能擁有的能力,這個可以說“我目前做不到”。
“閉嘴之後情緒馬上過去,很快就回到中心”,這是無法做到的,因為情緒無常的生滅,不受控制。唯一能做主的是,要不要閉嘴。
我只能分享如何在痛苦的時候去覺知,我無法教導“李雪老師我做不到閉嘴怎麼辦?”
當你決定閉嘴,決定不再寄生孩子,我們才可能一起探討,閉嘴後的焦慮痛苦,怎麼去理解,怎麼去覺知。
對自己誠實,可以從區分“什麼是能力範疇,什麼是選擇範疇”開始。
網友留言:雪,我看了你的書,也知道里面的大道理,但是就是經常做不到。昨天為了讓孩子練琴,我竟然發瘋似的吼了孩子,最後孩子還是沒練完琴。
李雪回覆:要誠實,這不是做不到,而是你選擇了發洩情緒。假如你吼孩子一次,1萬塊存款立刻消失,你看看自己是不是馬上做到了?侵犯孩子邊界發洩情緒,對孩子將來造成的負面影響,可不是幾萬塊錢的級別。孩子不斷掉坑輪迴,損失幾百萬也不一定醒得過來。
網友留言:有人說李雪在洗腦家長,可洗腦與否,根據什麼來驗證呢?我是按照李雪老師的方法養孩子的,結果孩子比我智慧太多 —— 比如一目十行的閱讀速度,超高的記憶力,自學課程,還能做各種拿手好菜,超高的與人相處能力,活力四射……各方各面比我優秀太多了。
李雪回覆:有些父母其實無法忍受孩子超越自己太多,就像是共生的繩索被扯斷,自己被孩子拋棄了。
所以父母會在孩子呈現獨立思考,跟父母有不同觀點時,去打壓教育孩子,以拉低孩子的智力到跟自己同一水平。
比如這個評論裡說李雪洗腦家長的媽媽義正言辭地說,“孩子怎麼能完全不管呢,必須要管教,不然他肯定通宵玩遊戲。”她也在評論裡承認自己文化不高,話也說不太清楚,但她依然堅信自己有資格教育孩子。
這種所謂的教育,就是把無限可能的孩子,拉低到跟自己一樣的心智水平,這樣才能“你我永不分”。
有的家長無論多麼平庸,都能在教育孩子那一刻,發自內心覺得自己是手握真理的聖者,擁有不可置疑的正確性。
@北京眼科醫生陶勇:教師是一種職業,需要掌握相應的理念方法知識等,從“教會孩子做題”,最後到“讓孩子高高興興地主動學習”,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雪回覆:唯一的路徑是父母放下教育孩子的自戀,這幾乎是要父母的命。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迭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沒有自戀的小我,所以並不干涉世間萬物的遭遇,大家都依照演算法因果輪迴。聖人也是一樣,聖人是修通了自戀的人,不以“我覺得應該怎樣”的標準去看待他人,邊界清晰。天地如同鼓風箱,蘊藏著無窮的能量有序地生髮,這是我們頭腦無法理解的力量。
大道本身就趨向流動、平衡、和諧,只要我們學會祛除妄想,躺平放鬆不執著造作,合於道,便能感受到命運的善意安排。
父母灌輸給孩子道理越多,孩子離“道”越遠,將來也越窮困。父母管好自己,意識安住在自身,就是孩子最大的福報。
學堂總編老狼,小時候把所有的零花錢全買書和雜誌了,沒錢就去撿破爛賣了買,不夠就買舊書攤上的過刊,或者與同學合資買,分著看。
兒童文學,天文愛好者,奧秘,飛碟探索,航空知識,艦船,科幻世界……就沒有他不愛看的。
現在常有人說學堂主編老狼博學,他說:我看書看雜誌多,興趣賊廣,當年的“不務正業”,至少在後來幹出版,現在當主播上,都賊有用。
閱讀的重要作用,不是體現在“我現在讀完就能立刻用上,立馬就能解決眼前的問題”;
它更像是種子,一顆顆關於審美力、判斷力、思考力的種子被種在心底,說不定什麼關鍵時刻,便會結出改變命運的果實。
2025雜誌訂閱季到了,不妨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雜誌讀一讀。
這次,我們準備的很全:萬物、好奇號、商界少年、陽光少年報、國家人文歷史、學科雜誌……統統都有。
點選下面小程式,即可訂閱
作者:李雪,心理學學者,新浪微博@李雪愛與自由。著有《當我遇見一個人》《走出劇情》《有限責任家庭》。噹噹、京東、淘寶、亞馬遜,全平臺在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