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神作,一杯茶裡寫盡情和欲、生和死

家族與愛情糾葛,世道與人心交纏。百年前,曹公筆下,大觀園歷盡悲歡。百年後,誰又在一盞茶裡,描盡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講人情世故,它寫:“母親說了,杭州的龍井,獅、龍、雲、虎,獅是最絕的,要送,自然是送獅字號的。”
講茶人精神,它寫:“算了算了,有茶桌沒茶桌一樣喝茶。”
圖/視覺中國
“內清明,外直方,吾與爾偕藏”,明裡寫的是那曼生壺,卻也是對為人之道最深沉的感悟;
“茶在最好的能掐出水來的時節,芽就被摘下來,然後被手揉捻,在火鍋裡炒,倒進罐裡封存,暗無天日,有一天開封,被沸水沖泡,夠狠了吧?但當它被製成世上最美的甘露,然後被喜歡的人一口口地品嚐,化為身體的一部分,靈魂的一部分,最軟的、最柔的那部分”,寫的是茶的顛沛流轉,也是人動盪起伏的一生。
有人稱它為民國版的《紅樓夢》,有人則說它是江南版《白鹿原》。上萬人打出豆瓣高分,一部比一部震撼。
圖/視覺中國
知乎上,它被列入“逢人就推薦的書”之一;
它,就是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的代表作——《茶人四部曲》。

在考察了無數杭州城史、茶史典籍後,作者以茶為線索,描繪了時代變局中江南杭氏家族六代茶人的命運長卷。
厚重的文化底蘊、極具氣象的故事編織力,讓這部鉅作在出版近30年後仍被無數人捧讀。
《南方有嘉木》重印4次,還被改編成電視劇,經久不衰;
最新續作《望江南》,更是一齣版就熱賣30萬冊。
有讀者讀完後說,“像有一團輕輕的霧壓在胸腔之上”,後來才發覺,那是杭城百年興衰沉浮的歷史重量。
它是一部足夠使人心碎、令人震撼、叫人無法自拔的史詩級鉅作,普通人能在裡面看見情和欲、生和死,茶人能嗅見氣性,江浙人能讀到江南史,文學家能感受到筆力,歷史學家則能窺見近代百年中國。
春日正是讀書天,三聯打算免費送你一份書單!
現在訂閱/續訂三聯數字刊會員,除了能解鎖三聯過往任意一期的茶專刊,還能免費獲贈今年最新集結的《茶人四部曲》全套珍藏本,還額外加贈 「望江南」周邊帆布袋。
現在下單,你將獲得:

①三聯數字刊年卡


②《茶人四部曲》全套珍藏本(含《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望江南》《築草為城》)

③主要人物譜系圖、杭州湖山長卷、硫酸紙書籤*4份


④「望江南」周邊帆布袋(定製周邊,不單獨發售)

總價值698元,限時優惠,298元到手!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帶你茶中見中國
為什麼《茶人四部曲》被現象級傳閱
我們仍說它是被低估的神作?
一部溫潤有力的茶史
如同走進一座茶的大觀園
愛茶的人讀到這部書,定會如獲至寶。
從乾隆皇帝的十八株龍井御茶樹,講到兩刀一槍”的太平猴,由《紅樓夢》裡妙玉用積雪烹煮的君山銀針,講到碧螺春茶的“嚇煞人香”……作者把茶人的經驗和茶史典籍中的理論落於紙上,構建出了一個精彩的茶宇宙
講龍井茶的炒制,青鍋、回潮、輝鍋,光是青鍋的描寫,就讓人如同站在一口滾燙的炒鍋前,看茶人揮動那久經高溫練就的溫柔“鐵砂掌”——“壓”是為鮮葉扁平挺直,“抖”則讓葉和心包在一起,把香味鎖進茶心,“搭”則讓茶葉的顏面、溫度和水分煞煞清爽。
春日一頭扎進這般清麗的文字間,彷佛能聞到那自茶山浮動而出的幽香,使人忘卻生活的浮躁。
它不僅是一部茶的教科書,作者更把自己的生命體驗,對人性的洞察,對茶的品味注入其中。你能跳出具體的茶,看每一碗茶湯裡倒映出的人物命運,在每一件茶器中觸控到中國人的性情的剛與柔、明與暗、氣與神,對茶有更加直抵核心的領悟。
茶香和茶性,作者把蘭香稱為王者香,是因“蘭花以香獨步天下,其幽居山間,遺世而獨立,知音者方能聞其天地間至香。最極致的花就是隻聞其香,人也一樣,最極致的人就是隻聞其聲。”
講茶器裡的人情世故:“杭人眼中,誰家藏了一把曼生壺,誰家的門第都會高貴起來”,一把贈壺,是禮節,更是情意;
見器如見人,作者又用極濃重而自然的篇幅寫了一場家庭聚會:
茶莊的第三代主人杭嘉和,把一隻最尋常卻人人叫好的斗笠碗贈予孫子,讓他記牢大道至簡的道理;然後拿出一隻錫包紫砂壺塞到了投身革命的妹夫手裡,因為紫砂芯子易碎,唯有錫,砸不爛、砍不碎;隨後,他又將一隻邢窯白釉缽送給外甥,因他的性情,與如銀似雪的邢窯最是相配……
當我們經由茶和茶器窺探著書中的人性和人心,合上書,我們又能尋著它們的名字,挖掘背後蘊藏的藝術審美和文人情趣,找到最能代表我們自身氣質的那杯茶、那隻盞。

被世人譽為民國版《紅樓夢》
一盞茶裡,道盡人世間的顛沛浮沉
作為中國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小說,別看它題材小眾,作者竟憑藉深厚的腕力,用茶串起一部中國近代史。
故事從清末開始,一直到20世紀末,講述了杭家六代人在太平天國運動、五四運動、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等歷史事件下,酸甜苦辣的命運人生。
翻開書,近代中國的百年風雲、杭城的興衰史影,大家族的榮辱鉅變、愛恨離愁,都在一碗茶湯裡沸騰著。
對大時代下小人物不同的人生抉擇和命運的書寫,也讓一杯茶散發出複雜的滋味向度:
當日寇逼近,逃難時的國學大師唯有兩樣食物斷不掉:一是早餐的豆漿油條,二是杭州的西湖龍井茶;
身處亂世中的茶莊主人,仍不忘採製新茶,給後輩傳授製茶手藝,在困難歲月裡仍能團聚家人、祝賀晚輩新婚;
當革命黨人面對硝煙和牢獄覺得熬不下去時,他仍會想起長輩的叮囑:“想一想山裡面的茶,它們沒吃沒喝,一點點的水,一點點的土,可是它們還是活了下來,還發芽,開花,長成茶蓬。一個人,要像茶一樣地活。

茶在這裡,既是柴米油鹽的真實滋味,也是人在低谷和逆境時的精神飲品;
讀完後我才終於懂了,為什麼中國人在風濤雪浪裡,仍能溫壺慢煮一杯茶。
一杯茶裡,展現的既是江南士大夫優雅的生活方式,也是中國人在歷史風浪裡恆常的生命哲學。
▼豆瓣高分神作,被譽為民國版《紅樓夢》

值得文學愛好者反覆琢磨的經典
茅獎得主力作,後勁太大了!
《茶人四部曲》中的《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作為當年高票拿下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其中的文字之美,也值得文學愛好者們慢慢細品。
它勾勒杭州的四時山色,寥寥二十字卻叫人嚮往:“春淡怡,如笑;夏蒼翠,如滴;秋明淨,如妝;冬慘淡,如睡。”
道至靈隱,煙雲龍井,空濛蘭竺,夢泉虎跑……字裡行間,一卷江南百景圖便徐徐展開,讓人彷彿在書裡就遊了一遍杭州。
而當你攜卷親赴杭州,文學與現實的交織,也會讓你對這龍井之鄉,多出幾分鄉愁般的幽微情思。
它描摹情慾含而不露,卻把杭家夫人林藕初和管家吳茶清的情感糾葛寫得撩人心魄:
“這是黃昏的南方,天光曖昧,灰塵乾淨地浮在空中;這又是個無人知曉的地方,三十歲的少婦無意間把茶篩豎了起來,便看見了被篩孔粉碎的月白色的背。“
話語中穿插的人生哲理、人性洞察,隻言片語卻入木三分:
“忠於自己也是忠誠嘛,人還是揀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來做才好。”
“中國人的表情很難捕捉,他們就像一個個熱水瓶,外面是涼的,裡面的溫度是多少,不知道。你得等,這很神秘。”
經歷聚散,見過生死,我們才終於明白,平淡清和的文字,也可以由千斤重的筆來寫;才明白,一盞清茶,也經歷過春秋冬夏。
翻開書,一紙內外,煙火終同。

《三聯生活週刊》數字刊
跨越時歲和地理,帶你尋找茶的答案
茶,多年來一直是《三聯生活週刊》深耕的話題。
從2006年至今,《三聯生活週刊》已持續推出了10本“茶”專刊,探尋的路徑也經歷了幾番演變。從關注物質層面——去各大茶山尋找最好的綠茶、紅茶、工夫茶,再到精神層面——去尋找“茶之道”。
比如在這期《自由自在中國茶——踏訪春茶的山水、人文與市井》中,除了對飲茶之閒情與佳境的探討,還聊到了淨室、良友、美器、好水、文火、適量、良匠、變通等飲茶的“標配”。
中國有沒有茶道?中國茶的精神性如何承載?
為什麼說,是陸羽的《茶經》將喝茶從形而下帶入到形而上?
明清文人的茶會雅集,日本茶道的一期一會、茶禪一味,背後有怎樣相似的精神背景?
除了茶在中國的歷史和發展,三聯也跨越地理,追尋茶在不同國度的境遇以及人們對茶道不一樣的理解。當我們在印度、日本、韓國走上一圈之後,再重新將目光投回自己,很可能收穫前所未料的啟發,以及對自身更透徹的理解。
被英國人走私到印度大吉嶺的中國老茶樹樹種,無意中幫我們保留住了中國傳統的茶味道。那是在一百五六十年前,我們祖先曾經痴迷過的滋味。
大吉嶺的茶園以此為豪,號稱“大多數茶樹是來自中國的原種”。
2017年,三聯派出記者前往印度大吉嶺,多地走訪,與印度茶園主人、拍賣公司主席、茶葉局官員深度交流,後推出《好茶之道:印度大吉嶺的滋味傳奇》一刊,向讀者介紹了這一古老滋味的傳統與意外。
2013年,三聯記者前往日本京都,尋訪了各個千家流派,試圖弄清“何謂茶道”這個眾說紛紜的問題。
《茶之道——中國與日本:茶史、茶事與茶境》一刊中,你還將讀到從唐宋到明清,中國茶道的嬗變,看懂明代文人的茶空間與茶器陳設,以及“禪”在日本茶室的體現。
2015年,為弄清“茶道究竟為何物”,我們又前往韓國。試圖從大壺與大盞、寺院高人、“茶聚的幸福感”中,了悟茶對飲茶者心性的滋養,以及那份從茶香中找到的率性、自然。
《茶之道:山場、活水與茶境》一期,記下了這些動人的瞬間。
其實,對一個有價值話題持續多年的追蹤、深化、多角度解讀,是三聯一貫的傳統。
比如,想徹底弄清中國人愛茶的緣由、茶文化的源起,你可能需要進一步開啟格局,從中國的山水、地理、文人中尋找入口。如今流淌在我們血液裡的東西,其密碼乃藏在更具體、鮮活的事物中。
詩意中國 ·蘇東坡地理 · 徐霞客地理
作為盛茶的器物,瓷器裡蘊含中國人怎樣的審美正規化?關於器物,中國人常說“巧者為下,拙者為上”,這是否也暗含了中國人讚賞的“為人”境界?
瓷之美ⅠⅡ
如同屬“飲品”話題的咖啡專刊,從2019年的《尋找一杯好咖啡》開始,到今年已出到第三期。為讀者不斷拓寬咖啡版圖,也見證了咖啡在中國產生的影響與變化。
我們還關注美食,從2013年“最想念的年貨”到如今的“年裡美味”,三聯每年都會製作一期年貨刊。十年尋味,因為我們仍相信“吃”在中國人心中的意味,和那牽動著鄉愁、依戀的深厚蘊藉。
我們亦善於調動敏感的觸角,保持對生活方式變遷的敏銳覺知。每年年末的“年度生活方式”系列,是我們對新浪潮的梳理與回應。
2017年的《物質審美》,2018年的《消費人格》,2019年的《青春崇拜》,2020年的《逃離演算法》,2021年的《逃離倦怠》,2022年的《新節儉主義》,2023年的《即時生活》……
今年的年度生活方式是什麼?它意味著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怎樣的社會,內心又該如何在多變的浪潮中保持自洽與自由。
如果你對這些內容感興趣,現在訂閱/續訂三聯數字刊會員,你不僅可以暢讀上述所有期刊,三聯29年來1200多期典藏內容,都能一鍵享用。古今中外、人文歷史、藝術哲思,輕鬆成為多個領域的“雜家”,直接升維你的智識與談資!
現在訂閱/續訂,還送你價值272元的《茶人四部曲》實體書+價值38元「望江南」周邊帆布袋!限量贈送,送完即止。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瞭解更多
《三聯生活週刊》數字刊
有哪些核心權益?
作為一本溫暖了國人近30年的家庭讀物,《三聯生活週刊》被認為是“一本真正有厚度和溫度的雜誌”
訂閱「三聯數字刊」後,可透過手機、電腦、iPad第一時間讀到全年52期每週新刊,無需經歷等待郵寄收貨的心焦。不方便閱讀時(如開車、健身、做家務),還可暢聽有聲版
01
三聯智識庫
除了未來一年52期,每週同步解鎖新刊。還有過往29年累計1200+期雜誌典藏內容,與你共享。從歷史文博到社會浪潮,從現實議題到智性談資,再到理財、消費、書、思想、藝術、收藏、旅遊、健康、美食……幾乎無所不包。
聽讀一體,隨時沉浸坐擁29年三聯智庫。貼心的“關鍵詞搜尋”功能——讓三聯29年文化儲備,秒變你的私家書房!
02

50+期獨家播客


供給新知新見

每一期面世後,我們都會邀請當期撰稿主筆、記者暢談報道“背後的故事”。從採訪細節到創作密碼,聽見更多文字之外的精彩,提供豐富的新知與思辨的可能。
一年50期,50次酣暢的思想交鋒。
03
獨家重磅,超值特輯
博物館系列,百萬年的光陰、浩瀚的往事、令人目瞪口呆的館藏,皆由三聯的主筆記者娓娓道來,帶你一一領略。在三聯數字刊,開啟一場世界文明巡禮。
歷史系列,從歷史、藝術、美學等角度,撥開迷霧,帶你係統感知中國文明的高光時刻。
家庭系列,揭示家庭關係中的幻想與真相,直麵人性的底色,幫每個有心人找到自洽的生活方式。
讀書月特價

訂閱三聯數字刊

限時立減90元


訂閱的讀者

還將額外獲贈《茶人四部曲》全套珍藏本
(含《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望江南》《築草為城》)
另有圖書周邊產品
(主要人物譜系圖、杭州湖山長卷、硫酸紙書籤*4份) 
再加贈定製周邊 「望江南」帆布袋
贈書有限,先到先得哦!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帶你茶中見中國

作者:陳荔枝


編輯:鞠歐
排版:蘇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