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事,21天讓你徹底學會斷舍離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亦文
來源:有書(ID: youshucc)
習慣改變行為。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韓丹朗讀音訊
《人民日報》曾經發文討論“簡單生活”:
衣食住行被不斷包裝,賬單隨慾望膨脹亮起紅燈;
每天吃喝玩樂,生活淪為“垃圾快樂”的俘虜;
被瑣事束縛、被無效社交困住,精疲力盡卻一無所得……
別再被多餘的負累“綁架”。
所謂成長,是學會刪繁就簡的智慧。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動作、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用21天效應來約束和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簡化生活,也是簡化心境。
21天斷舍離心法,透過一天一件事,可以讓自己從內覺醒,體驗極簡人生。
01
第一週:捨去物品
“舍”在斷舍離的概念中,是捨棄多餘的廢物。
過多的物品佔據空間的同時,也佔據著我們的感官和心靈。
成熟的人,擅於在生活中做減法,房間的東西越少,才能吸引更多的新鮮空氣。
那些會佈局人生的人,內心大多都是極簡的。
極簡生活,從清理環境開始。
  • 第1天,丟掉冰箱裡過期的食物
有人說:“人在身處逆境的時候,把周圍打掃乾淨,會給自己一種得救的感覺。”
丟掉冰箱裡過期的食物,騰出一個整潔有序的空間。
保證自己的食材都是新鮮的。
不囤菜,也給了自己一個去菜市場的理由。
來自食物的愉悅感,除了吃飯,就是逛各種食物的店鋪了。
  • 第2天,清理不用的護膚品
總是覺得自己的皮膚更適合還沒有用過的品牌。
恨不得集起所有品牌的明星單品。
日復一日,很多護膚品都來不及用,又入手了新的。
清理這些護膚品,也是調動自己的積極性。
只有用完的瓶瓶罐罐才有它的購買價值,不然就是多餘消費。
  • 第3天,整理自己的衣櫃
一到換季就沒有衣服穿,是很多人的感受。
整理自己的衣櫃你會發現,“只買對的,不買貴的”,不適用於每個人。
少買幾件,多穿幾次,才是買衣服的正確選擇。
捨去的衣服也都是自己喜歡過的。
再重新整理衣櫃,也是整理自己的思維。
  • 第4天,打掃房間的每一個角落
每天都清掃自己的房間,依然會有垃圾和灰塵。
都說這像極了快取在心中的小情緒。
及時打掃房間,也是清理內心的枝丫。
“百術不如一清”,人在清潔的房間待著,心情也會變好。
  • 第5天,清理書櫃
資訊時代,閱讀成了稀有行為。
清理自己的書櫃才發現,很久都沒有讀過紙質書了。
電子產品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剝奪了傳統閱讀的樂趣。
那些帶給自己記憶的好書,大多來自書櫃中的某一本。
不妨以書換書,約上朋友一起交換好書。
  • 第6天,放下手機
每天對手機的使用時間過長,導致近視和遠視的人群逐漸增多。
放下手機,讓眼睛和大腦放空。
沒有資訊的密集輸入等於在清潔大腦,也給眼睛一個健康環境。
大腦有了空間,可以思考更多問題,提升自我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 第7天,減少網購
每天9.9塊,買一大堆東西。
下單的快感過後,就是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
很多東西其實都可以不用的。
而且價格便宜也買不到心儀的質量。
多花錢不一定提升消費品質,但一定會給自己帶來負累。
減少網購,清掃自己的消費習慣。
02
第二週:斷減慾望
人有執念,就有慾望。
減斷自己的慾望,從行動開始。
如果說拖延會滋生恐懼,那麼行動就可以治癒恐懼和貪念。
作家周軼君認為,焦慮的反義詞是具體。
具體地分析自己的焦慮,具體地針對某一個目標行動。
減少不必要的慾望,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 第8天,早起10分鐘
每天早起10分鐘,不是簡單的把鬧鐘定好。
偶爾早起可以做一頓美味的早餐。
持續早起可以增加內容,比如揉揉鼻子、抻抻腿。
把早起的內容規劃好,就有了早起的動力。
長期早起10分鐘,可以降低焦慮,從容面對日常工作。
  • 第9天,獨自散步
看到過一句這樣的話:“一個人散步,是思想的解放。”
獨自散步,可以身心放空,多了欣賞四季的閒暇時光。
當人用風景入眼、入心,無形中就會消煩惱。
  • 第10天,拒絕網購
很多人發現自己網購上癮,每天不買東西就會覺得少點什麼。
沉迷網購的人,會影響工作和人際生活。
嚴重網購症患者,還會改變人的性格。
循序漸進地拒絕網購,可以減少自己購物的慾望。
  • 第11天,簡約出行
有人出差一週,一個揹包就夠。
簡單的行李,不僅方便移動,更能讓自己聚焦在工作上。
研究發現,行李的重量是人體重的5%,就不會造成負擔。
簡約出行,還能減輕人的心理負擔,常說的輕裝上陣,就是這個道理。
  • 第12天,積極暗示自己
心理暗示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影響人的情緒,決定人的行為。
心理暗示的正向能量,可以讓自己有一種“配得感”。
我認為我自己值得,配得,應得,最後你真的會得到。
  • 第13天,專注吃飯
一邊吃飯,一邊做其他事情,看似節約時間,時間長了,有人得了“胃漲氣”。
吃飯不說話,是為了食物能得到更好的消化。
專心吃飯,也是對食物的尊重。
細心地體驗每一個季節食材的味道,可以獲得被生活回饋的愉悅感。
  • 第14天,冥想10分鐘
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個人因心理健康問題而選擇輕生。
冥想10分鐘,可以讓自己向內觀。
自我的深度連結,會讓大腦放鬆,增強記憶,找到內心的平衡感。
冥想一種自我修養的智慧,適用於每個人。
03
第三週:離開煩惱
生活中,人的煩惱大多來自人際關係。
離開煩惱,就等於離開讓自己感到煩惱的人。
理清人際關係,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
捨不得又得不到的要離開;忘不了又追不上的也要離開。
只和滋養自己的人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事情。
  • 第15天,拒絕無效社交
高能量的人,從不做無效社交。
因為人的能量有限,投入就要產出。
沒有結果的關係,不值得浪費時間去維護。
真正的價值社交是資源共享,不是一起打鬧。
  • 第16天,設定一個目標
哈佛大學在1953年,曾經做過一次關於目標對人生結果影響的調查。
同一個群體中,只有3%的人對自己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年後,大學再次對該人群進行回訪。
結果發現那3%的人,都成為了各行業的引導者。
而其餘沒有目標或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沒有超越自己的預期。
有目標,才更容易成功。
  • 第17天,不說負能量的話
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的力量。
不說負能量的話,遠離負能量的情緒。
給自己營造一個正向的念力和環境。
有很多負面情緒也會自動消失。
好運氣都是會挑人的。
  • 第18天,找出自己的3個優點
找出自己的3個優點,並把它們放在日常溝通裡。
沒有人有義務主動發現你的優點。
把自己的優點告訴別人,就是在連結有效資源。
自己的標籤,自己貼。
  • 第19天,去郊外一日遊
經常生活在城市的鋼筋叢林裡,連空氣都是過濾的。
去郊外一日遊,你會發現十公里之外的天,真的好藍。
路邊的花也比辦公室裡開得自由一些。
放鬆不是簡單的休息,但是簡單的郊外可以讓你有效休息。
  • 第20天,減少飲料攝入
少喝飲料,看似是一個飲食習慣,其實它是個人際關係問題。
每一種食物對應的都是一個人群。
健康的人群,就連習慣都是健康的。
少喝飲料,減少糖的攝入,會讓人的精神和身體更加輕盈。
  • 第21天,覆盤
把自己20天的小習慣記錄下來。
覆盤自己的得失。
對於不足的繼續完成,對於完成的持續堅持。
覆盤,是為了整理自己,贏得翻盤的機會。
一個人在21天內,重複極簡生活的內容,就會看到自己的改變。
不要擔心2小時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
每個人一天的行為中有5%是非習慣行為,剩下的95%屬於習慣性行為。
專注極簡生活,21天人就會進入到一個新的生活狀態。
習慣改變行為。
你和優秀只差21天的練習實驗。
動起來,用極簡生活開啟2025年新的機遇。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