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零售轉型承壓,行長冀光恆詳釋如何“造血”

對於零售業務的調整和變化,冀光恆強調,平安銀行還是一家以零售見長、以零售為主、帶有科技基因的銀行
文|《財經》記者 嚴沁雯
編輯 | 張穎馨 袁滿
“零售現在至少第一步‘止血’的問題已經做到了,但‘造血’需要過程。”3月17日,平安銀行(000001.SZ)召開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行長冀光恆在談到該行零售業務調整時直言。
作為上市銀行中第一家交出2024年“成績單”的股份行,平安銀行去年實現營收1466.95億元,同比下降10.9%;淨利潤445.08億元,同比下降4.2%。2024年末,資產總額5.7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3%;不良貸款率1.06%,與上年末持平;淨息差1.87%,較去年同期下降0.51個百分點。
從具體業務板塊的貢獻來看,2024年平安銀行零售金融業務營收712.55億元,佔比相較2023年下降近10個百分點至48.6%;淨利潤為2.89億元,佔比較2023年的11.9%下降至0.6%。與此同時,該行2024年批發金融業務營收貢獻從2023年的32.5%提升至43.5%,淨利潤貢獻較2023年的63.6%提升至近80%。
貸款規模方面,截至2024年末,平安銀行個人貸款餘額為1.77萬億元,較2023年末下降10.6%,佔比也由2023年末的58%下降到了52.4%。
對於上述變化,市場關注,平安銀行是否還是一家以零售為主的銀行?未來又準備怎麼做?
冀光恆在業績說明會上強調,“平安銀行還是一家以零售見長、以零售為主、帶有科技基因的銀行,這是毫無疑問的。”
“緊湊”與“辛苦”是冀光恆對平安銀行過去一年零售業務調整的形容:零售隊伍風險管控迴歸,零售內部以豎井化管理模式回到了統一化管理。在此過程中,風險門檻提高,調整了高定價、高利差、高風險產品。同時,經過一年的變化,戰略已梳理清楚,打法亦基本形成共識。
公開資料顯示,平安銀行的戰略改革自2023年下半年啟動。彼時,該行推進組織架構調整,在公司金融板塊取消了行業事業部建制,將原來的六大行業事業部合併為戰略客戶部;零售金融板塊也進行了裁撤整合。
而在2023年報中,“零售做強、對公做精、同業做專”的戰略方針取代了此前平安銀行年報中“堅持‘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十二字策略方針”。
對於零售轉型的著力點,冀光恆曾在平安銀行2024年中期業績釋出會上提到,推動零售業務從高風險、高成本、高收益向中風險、中收益轉型,依靠主動管理逐步實現零售客群質量、資產質量、資產結構三方面的提升。
此次業績會上,據冀光恆介紹,目前平安銀行的零售改革轉型已進入關鍵時期。他透露,兩週前平安銀行對總行班子進行了調整:深圳分行原行長王軍擬調至總行並分管零售業務,發揮其年輕有衝勁,戰略領悟和執行能力強的特點。同時,行長助理張朝暉兼任深圳分行行長。
業績會上,平安銀行行長助理兼首席風險官吳雷鳴介紹了此輪零售改革的核心——打造中風險、中收益產品。
吳雷鳴稱,中風險、中收益產品摒棄了以前單一貸款產品的做法,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服務體系,同時發揮平安集團綜合金融和科技優勢。目前聚焦兩個領域:消費與小微經營領域。其中,第一類以個人信用為核心的貸款產品,目前正在部分分行試點完善,將逐步進行推廣和上量。第二類小微經營領域產品,目前處於內部測試階段。
年報顯示,截至2024 年末,平安行零售客戶數(零售客戶數包含簽帳金融卡和信用卡客戶數量,並去重)為1.26億戶,較上年末增長0.1%;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4.1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0%。
對於零售業務的調整,冀光恆坦言,“對於銀行來說,特別處於逆週期之時,沒有三五年的定力,我們很難爬出這個‘坑’。”而在另一方面,他亦提到“對公業務要補上來”。
業績會上,平安銀行主管對公業務的副行長楊志群表示,2024年該行重點投向優質企業,從行業來看,以基建、民生、高階製造、能源行業、科技企業為主要增量,增量接近70%。在客群方面,去年該行對普惠和“一大一小”進行價格改革,有貸戶大幅提升46.4%;在產品方面,平安銀行在供應鏈、跨境業務的優勢行業中,增加了一些中長期貸款,實現了規模增長。
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平安銀行企業貸款餘額1.6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4%;對公客戶數85.33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3.2%。
“我們完全有信心在2025年既能保持對公繼續高速增長,也能使對公的資產質量保持總體穩定平衡,並且處於同業裡較好的水平。同時,我們也會加強對公中風險領域的研究和投放,這也是我們2025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吳雷鳴進一步指出。
業務調整之外,股東普遍關注平安銀行的分紅情況。年報顯示,該行2024年全年擬以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6.08 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股利117.99億元。對比2023年超30%的分紅率有所下滑。
對此,冀光恆回應稱,平安銀行將在兼顧股東回報與資本需求的基礎上,保持分紅政策的穩健性。
“2024年底,儘管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年初降了0.1個百分點,我們還是保證了一定的分紅比例。如果把去年中期分紅和年末分紅加總,兩個口徑分別是28%和26.5%,基本上在合理的區間。”冀光恆稱,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會保持甚至提升分紅比例。
責編 | 張生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