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送房還倒貼錢?小紅書這些房主到底咋想的?

大家好!
前幾天比比寫了惠州十萬買海景房的事兒,後臺立刻有人炸鍋了十萬當冤種?!現在小紅書都開始免費送了!

🤏🐎 !還有這事?!
我衝上小紅書一搜,還真不少免費送房的帖子,發帖要送大豪斯🏠!!!

我趕緊私戳了幾個,問活動還有嗎?這咱免費到手好幾套房,退休後美美收租不就行了🤤?!
結果一問,對面不但沒打算拉我過戶,還問我徵信有沒有啥問題?
????說好的免費送呢??咋調查起我了啊?
仔細看了帖子才發現,大意了,後面說了不僅送房子,還送咱一筆貸款呢👇

眼看比子想撤,有業主趕緊給咱算了一筆賬——這房子當年付了40萬首付,全款130左右,還了6年貸款,40多萬,已經給出去快100萬了,貸款只剩70萬了。
現在只要咱接手剩下的貸款就行,半價不到購入!

人家呢,分文不取不要,還幫咱交了首付,外加幾年的貸款,可不就是免費送嘛!
有道理啊,雖然不是真送,可是倒貼幾十萬,咱也不虧啊。但我也好奇,為啥好端端的,要送房呢?

貸款都還了,房子咋不要了?
一聽到這,好幾個業主都大倒苦水😭
有人是幾年前衝著投資買的,想著旅遊城市,總會漲嘛。結果,旅遊業停滯,房價更是大跳水。
對半砍?那是砍到腳脖子了啊。
出租吧,壓根租不掉,扔那兒每月貸款還著,物業費交著,純純負資產。

其中有個大哥,還說走到這步也是迫不得已,之前還總想著咬牙還貸,等房價漲回來。結果呢,等了三四年,越來越沒戲….. 
大哥也不是沒想過斷供,可一看後果代價,還是不敢下這個決心:房子拍賣不一定能還清貸款,到時候房子沒了,還要虛空還貸徵信也直接黑掉,進了老賴名單。

而且像大哥這種投資失敗,想把房送出去的也真不少,我小紅書問的好幾個都一樣,在房價最高點的車。
2018-2021那幾年,房價早已不低了,但大夥買房熱情卻很高。
可很多人買房,既不是剛需,現金流也緊緊巴巴,而是怕錯過風口,入手房子想著以後能升值,結果一轉身卻被套牢了。
現在壓力越來越大,才想著趕緊脫手。

靠中介賣房,不如自己發帖?
但我也好奇,這麼多中介,怎麼跑小紅書上送了?業主坦言中介費高,還沒後續。
一開始他們也找過中介,可掛上去幾個月,只有稀稀拉拉三兩組來看房的,就算有人有意向,一算中介費,還得多掏兩三萬。
反倒是🍠發帖還好點,一來是多個渠道,多個可能,二來還能省筆中介費,就算是虧本買賣了,能少虧點也是一點啊。

問的人挺多的,但都在猶豫?
新的問題是,小紅書帖子是挺熱鬧,問的人也不少,每天光私信就得回一堆,可房子還是出不了手。
大夥都是衝著免費送房來的,一看還要接手貸款,一算賬就告辭了,哪怕有人真有意向,願意實地看房,也很難成交,別說比子問的這幾個了,能成交的,全網都找不出幾個。
我分析了一下,大概有三個原因
1️⃣很多人擔心還會再跌不敢入手。
2️⃣看似免費送房,其實沒啥價格優勢。
有個大哥算了筆賬,現在接手房子要還60w貸款。可我搜了下和同小區差不多戶型的二手房,掛牌價也差不多在60w出頭,最多也就賺兩三萬差價和裝修錢。更別說軟體還是掛牌價,實際成交價還能再砍啊。

3️⃣不走中介,多數人心裡更是打鼓:靠譜嗎?流程怎麼走?出問題找誰說理?
這事兒我也問了業主,不走中介,後續想要這房的話,怎麼操作?
發現如果是全款,倒是簡單,只要提前還清貸款,再走普透過戶流程就行。
一時拿不出那麼多,就要走轉按揭了,不少業主都拍著胸脯跟比子保證,這流程一點也不麻煩,確定後配合簽字就行。

聽起來很順,真能順到底?
我正有點心動,結果問了嘴律師朋友,一盆冷水給我潑醒了:送房交易能成,關鍵點在於,銀行批不批轉按揭。
之前的銀行貸款業務,轉按揭管得很嚴。現在政策鬆動了,才讓送房成為可能,可各家銀行、不同分行政策都不一樣,就算跟房東談妥了,徵信啊流水出了問題,銀行照樣可能一句話就把你卡住,想接都接不了。

律師還提醒我:為啥要這個時間,去背一屁股債呢?
現在買房的,除了剛需,都是打定抄底的心,賭房價不會再跌、或者跌不了太多。可萬一賭輸了呢?
接手大幾十萬的貸款,萬一明年一看,這套房只值個二三十萬,不就又虧進去了幾十萬?
也是,前兩天比子看到個影片,有大哥100多萬買的房,現在只值二十萬了,一看地段,送都不一定有人要,以後還可能會跌。買到這種房子,咋辦?
再過三年,也掛小紅書送人?!

再加上,在2021年上車的人,買到的房子質量,也被新房吊打。我看了下樓盤,位置都嘎嘎偏,沒啥配套設施,很多還是小戶型、公寓。租不動、賣不出,自個住也住不舒服。再加上前些年得房率還低,百分之六七十那都是正常的。
現在呢,有些地方連買帶送,得房率甚至能做到100%以上。

(來源:新京報)
第四代住宅出來,房屋質量更高,周邊配套、智慧家居、小區綠化……全方位升級碾壓了。那為啥不等一手,衝價效比更高的新房呢?

所以,接手免費送房這事兒,大家還是得慎重考慮,如果考慮到了這些風險,也確實看中了,又是剛需,再加上:1️⃣徵信沒問題2️⃣收入穩定、能負擔得起月供3️⃣能接受房價起伏,不靠倒賣賺錢
小紅書上的免費送房,倒不失為一個撿漏渠道

從房奴到送房,信仰崩塌了?
看完一圈,比子覺得真正變的,其實是大家對房子的心態。
06-08年那會,有個現在不怎麼提的詞:房奴,大家都自嘲自己是在給房子打工,覺得背上貸款,就成了房子的奴隸。
大夥雖然嘴上調侃,心裡卻是是認可房子的價值,甘願為奴的,房子是安全感,是生活的剛需。
後來房價一路猛漲,今天2萬,明天5萬,還當啥房奴啊,勞資是房東!那幾年,房子不只是資產,更是通往階層躍升的門票。

到了我入行寫房地產的那幾年,出現了一個新的熱詞:六個錢包
一個人買不起,得夫妻倆,拉上雙方父母才能勉強湊出首付。但大家還是咬牙買,也是因為房子雖然貴,大夥反而更認可它的價值。
像這種買房剛需家庭,預算低,大多一著急,哪怕撿個遠郊盤,也要先上車。
這個時期,買房的人也更多是收入不高、抗風險能力弱的普通人,被買房這一信仰裹挾著,硬著頭皮上了車。

直到這兩年,房價腰斬,租售比也不划算,當年高位上車,房子持有成本過高,當年貸款買的房反而成了燙手山芋。
甚至,把賣房的500萬,存個定期,用利息租房,還能有剩餘,那還買個啥房啊?
所以大家開始主動送房,房奴這詞兒,也被重新提了起來。只是這一次,房奴不再是努力上車的自我調侃,而是大夥真不願意當房奴了。

之前總有人說,買房一定要趕緊上車,以後有得漲。
現在看,房子不是一定會漲的,美元也不一定一直行,今年定投納指,更是能虧出血……
過去我們都太相信這些東西會一直漲了,一個勁擠進去,生怕自己慢一步。但仔細想想,擁擠度太高的領域,晚去不如不去。
一窩蜂扎進去的方向,哪怕真有好東西,也早被搶光了啊。。。
作者:比比
責編:嗚嗚
主筆:菁菁
設計:頓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