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又糾結了,啊啊啊

圖:Ai by 王益輝

盼星星盼月亮,房奴們盼來了一道選擇題:
房貸重定價週期」可以調整了。
不用苦等1年了。
各大銀行已經發了公告,接下來房貸重定價週期很快會有三種方案:
每3個月、6個月1年
估計近期各大銀行就會放出選擇按鈕了,屆時可以自由選擇。
我估計最快是11月初吧,明天起大夥就可以開啟APP試試。
我們都知道——
之前房貸重新定價週期是1年,1年調1次。
所以很多人吐槽,哪怕LPR近期降了、降了好幾次,房貸也得再等幾個月(最長1年)才能跟著降。
被銀行白白佔了便宜。
現在終於要改變了,可以LPR一降,月供很快也能跟著降了。
這屬於幸福的事。

但煩惱的是
選哪種定價週期呢?
銀行說,每筆房貸有且僅有一次選擇機會,選完就沒有後悔藥了。
真是,糾結死了。
這題有點複雜。
如果是在降息週期——
不妨優先考慮選3個月一調。
這樣LPR一降,我們房貸能火速跟著降。
但,如果是加息週期——
應優先考慮最長的1年一調。
這樣哪怕LPR漲了,我們的月供還能便宜一段時間,不會急著馬上漲。
可以擼一點銀行的羊毛。
但,未來是降息還是加息呢?
從2-3年視角,倒不難猜。
目前經濟環境不給力,房價持續下行、收入疲軟消費低迷…
肉眼都看到了。
未來兩三年保持降息的機率更大。
選3個月一調,未來兩三年內更合適。

但,如果看更長期呢?

抱歉,沒人知道了。
未來它是個盲盒,我們不知道會開出什麼樣的驚喜。
我以前分享了中國臺灣近20年的房貸變化:

有過兩次明顯的跳崖期。
從高峰期的6%降到了2%左右,之後就保持在低水準區間了。
最低時達到了1.3%的樣子。
這兩年臺灣房貸利率開始上漲了——
看了下,最近9月份漲到了2.19%。
搞得很多當地人抱怨:痛苦指數爆表

以上講了一些大邏輯。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願意選「三個月」的週期。
從個人心理講——
我不願意銀行佔我的便宜,也沒打算佔銀行便宜。
LPR降了的話,那房貸就早早降,銀行少從我身上摳錢;
LPR漲了的話,房貸早漲就早漲吧。
我沒必要從銀行上多摳出幾個月的羊毛。
可以不贏錢,但不能讓我白送錢

從現實角度想想——
LPR和房價關聯度極高。
它如果持續上漲,那就是進入了加息週期,很可能意味著:
經濟好轉了、物價抬升了、大夥收入穩中有升了…
那,房價就有支撐了。
這個時候哪怕月供早幾個月變高了,人的壓力也相對輕一點。
我們壓力並不單單來自於房貸。
更多是來自於:
揹著房貸的同時,房價明顯下跌,收入又不給力
前幾年房貸很高很高時,很多房奴咬咬牙也挺下來了。
原因是能看到自己房子在漲價。
那如果LPR上漲了,可能意味著房價也不再跌了,甚至回暖了——
房貸早那麼幾個月調高,痛苦度也會減輕挺多。
其實,房貸雖然最長可達30年。但一般人通常7-12年就會還清掉這筆房貸。
可能他換房了,申請了新的房貸;到時可以重新再選定價週期。
也有可能他已經還清了房貸。
太久遠的事不可測,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我先換成三個月的週期,博一博這幾年持續降息吧。
僅代表個人選擇。
PS.
另外,這次銀行還明確了一個事:
未來存量房貸,還可以申請繼續下調。
什麼時候能再申請呢?
等跟新房貸的差距又拉得足夠大時。
銀行給了一個具體的指標——
你的房貸加點,要比全國新發房貸利率平均加點高過了30個基點。
就可以申請下調。
可以下調多少?
重新約定的加點,不得低於全國新發房貸平均加點+30個點。且不低於所在城市房貸利率加點政策下限

咋知道這個”全國新房貸平均加點“呢?

央行以後每年1月、4月、7月、10月末會在官網公佈全國新房貸的平均利率。

用它-最新的LPR,就是全國平均加點了。
比如央行今天公佈的平均房貸利率是3.33%——也就是LPR-27點。
你的房貸要比它再高30個點,才能申請再降。
因為存量房貸剛剛調完,普遍調到了LPR-30個點。
大夥都滿足不了申請再降的條件。
所以挺長時間內,“存量房貸再降”這個事,估計都不太會觸發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