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義務教育,還沒有中考分流?這批北上廣深中產父母有點遠見….

7月6日,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正式放榜!放榜結果一齣,香港的亮眼成績讓人驚歎:今年全港至少有32名學生獲得滿分,創下近幾年的最高紀錄,衛冕“IB狀元之城”。
再加上近年來香港對內地高才優才家庭的優待,讓數十萬家庭選擇帶娃奔赴香港求學,但是來香港插班並不是一件易事。
前段時間我們寫過一篇文章:11.8萬內地中產娃,擠爆香港中小學!展現了香港插班的現狀。
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瞭解香港入學的各種資訊,成了中產家庭赴港的首要任務。
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梳理一下香港幼中小學的基礎資訊,幫助家長們更快地適應這座教育之城。
香港的義務教育
從幼稚園就開始了
從2017年起,香港推行15年的免費義務教育:3年幼稚園教育、6年小學教育、6年中學教育。
圖源:網路
從圖上可以看到,大部分孩子3歲就開始了幼稚園教育,根據孩子的年齡分為K1、K2、K3,即小、中、大班。
香港的幼稚園分為非牟利和獨立私營兩種:
非牟利幼稚園
由非牟利團體組織,如宗教組織或社會福利機構興辦,主要提供本地課程,報名前向香港教育局申請幼稚園入學註冊證,學費全免。全港約85%的幼稚園都為非牟利幼稚園。
獨立私營幼稚園
該類幼稚園多數由私人機構開辦,有本地幼稚園和國際幼稚園兩種,分別提供本地課程或者國際課程。這些幼稚園按規定所賺取的利潤不能多餘10%,想要入園的學生需要取得幼稚園入學許可書,並且費用全部自理。
幼稚園依據上課時間,分為半日制、全日制和長全日制。
半日制
上課時間約為3-3.5小時,有上午班和下午班。大部分幼稚園都是半日制。
全日制和長全日制
上課時間約為7-7.5小時,個別全日制學校會延遲到18:00,個別長全日制學校會延遲到20:00,適合工作繁忙無法按時來接送孩子的家長。
想讓孩子從幼稚園就接受香港教育的內地家庭,需要準備好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受養人簽證(未滿18歲)或單程證,且孩子的年齡需要滿2歲8個月。
非牟利幼稚園的申請時間為每年的9月至次年2月,具體流程為:
  • 向教育局申請 "幼稚園入學註冊證"(每年9-11月開放申請)
  • 向目標學校提交申請表格,附出生證明、疫苗記錄、照片等檔案。
  • 參加面試(11月):兒童需辨認物品、拼圖等;家長需回答教育理念相關問題
  • 12月公佈結果,次年1月註冊並繳費(註冊費約1,570港元,入學後退還)。
私立/國際幼稚園為全年滾動招生,家長自行承擔學費,部分學校可能需要購買債券才能入學(如滬江維多利亞學校)。
上下滑動檢視香港Top20幼稚園

圖源網路
雙軌並行,擇校升學更靈活
到了中小學階段,父母會發現,香港的教育選擇更多,豐儉由人,並且升學途徑靈活到不需要有太多壓力。
香港的中小學分為五種型別:官立學校、津貼學校、直資學校、私立獨立學校、國際學校。目前香港小學共有590所,官立、津貼和直資學校共474所。
官立學校
由香港政府直接辦理及經營,經費來自政府,教職員主要為公務員,部分是合約教席,官立學校的課程設定需要按照教育局的指引進行。在官立學校就讀的小學一年級到中六(相當於內地高三)的學生學費全免,想要就讀官立學校,就必須透過政府安排的中學分配程式,確保資源公平分配。
(資訊為人工統計,如有遺漏,可留言補充)
津貼學校
由社會及宗教團體主辦,政府將依照學生人數發放資助。官立和津貼學校合稱官津學校,小一至中六學費全免,但會收取堂費以支援教育開支。但是它並不接受教育局直接管理,而是由學校的法團校董會/校董會直接負責。全港有420多間這類小學,約佔學校總數的81%左右;全港有360間(包括兩間按位津貼中學)這類中學,約佔學校總數的78%左右。
(資訊為人工統計,如有遺漏,可留言補充)
直資學校
全名是「直接資助計劃學校」,自1991年開始實施,由香港政府撥款資助,2024-25學年,全港直資學校共79所,包括58所中學和21所小學,其中9所是中小學一貫制。相比官立和津貼學校,直資學校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學校可以收費,但比私立學校便宜,這也是新港人家庭很偏愛的價效比選擇之一。全港有21間直資小學,約佔學校總數的4%左右;有60間直資中學,約佔學校總數的13%左右。
(資訊為人工統計,如有遺漏,可留言補充)
私立學校
香港私立學校不會獲得政府提供的經常資助,因此學費也相對較高,但是私立中學可自行決定中一招生的辦法,並且私立學校不僅提供DSE課程,也會提供DSE+AP/A-Level/IB課程雙軌教學。
(資訊為人工統計,如有遺漏,可留言補充)
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也是私立學校的一種,但它擁有一定比例的外籍學生,提供和香港本地學制不同的國際課程。可以自主設計課程和決定招生辦法。
(資訊為人工統計,如有遺漏,可留言補充)
在小學,學生們會學習兩文(中文、英文)三語(普通話、粵語、英語),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英文作為第二語言。
升學這塊,香港小五下學期開始至小六會有三次呈分試考試,呈分試是香港小學升中的最重要的考試,會影響到孩子升中的派位組別。
升中派位分為自行派位統一派位
自行派位在每年的9月開始,即每個中學會根據學生們在學校內的成績和麵試表現,再結合操行、課外活動和特長,多方位評估來錄取,這部分的學生是中學優中擇優的尖子生。
統一派位,即自行分配未入選的學生們可以在1月份參加統一派位。政府會根據學生們三次呈分試的成績、學生往期在校的成績,根據一套演算法得出“最終調整分”。根據“最終調整分”來給學生們劃分全港派位組別&學校網派位組別。最後,電腦會根據學生的隨機編號、選校意願次序、派位組別進行派位,完成升中。
而不滿意統一派位的家長們,還有以下三種方式可以選擇:
叩門申請:在收到派位結果後的短時間內,家長可以帶著準備好的叩門資料去心儀的中學遞交申請表,透過學校的面試考核後就可以進入心儀的學校
插班入學:每所學校都會在官網釋出相關的插班申請資訊,家長們根據心儀學校的官網資訊準備好申請材料,稽核通過後孩子需要進行面試和筆試。
轉向私立/國際學校:無需參與派位和呈分試,選擇更多元。
不少私立小學和私立中學是“一條龍”學校,如弘立書院、滬江維多利亞學校等。私立小學的學生們畢業後可以直接升入對應的中學,無需參加其他升學考試或者申請流程,大大減少了升學壓力。
想要直升的插班家庭建議在小六之前就完成插班流程,確保順利直升。
還有一部分私立小學需要學生提前向心儀的私立中學提交申請,提供學生的學業報告和綜合素質報告,有些私立中學設有筆試和麵試,重點考察孩子的綜合素養。
AI生成
國際學校也設有直升部,但是多數學校要求小學階段總評成績維持在年級前70%–85%。
例如,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規定學生六年級年終排名需達前85%,才可保證直升其中學部。並且學生需具備與中學課程銜接的英語水平(如CEFR B2或以上),部分學校可能增設內部評估(如英文寫作測試或口語面試)。
今年聖若望英文書院(小學部)與美國國際學校(AIS)也建立了“一條龍”,2025年起其小學畢業生若符合學業及英語要求,可直接升讀AIS七年級,無需常規申請競爭。
非直升或者需要跨校升學的學生,則需要參加外部招生流程。每年的9-10月份可以提交入學申請,逾期申請將進入候補名單,部分頂級校如漢基、香港國際學校等不接受逾期申請。參加完筆試和麵試後,等待錄取結果公佈,確認學位並繳付留位費,留位費通常為學費的10%–30%。
一般六年級(Grade 6)的時候,因轉學或海外升學,學位的流動性較高,插班機會多於低年級,內地家庭中途插班可以選擇在這個時間段進行申請。如果父母持有學校債券或提名權可提升錄取優先順序。
圖源pexels
小學階段想要進入香港本地學校的內地家庭,可以透過關注心儀學校官網釋出的插班資訊,準備相應的申請材料,如近2年成績單,透過學校準備的筆試(中英文)及面試即可
建議孩子在小五之前入學,方便孩子參與最重要的呈分試,有了呈分試成績的孩子進入香港頂尖中學的機率會大很多。
多軌升學,不以“一考”定終身
目前香港共有512所中學,其中官立、津貼和直資學校共447所。

(上下滑動檢視香港各型別中學部分排名資訊
資料為人工統計,如有遺漏,可留言補充)
除了學校型別外,香港還根據綜合實力將本地中學分為了三個組別:Band 1、Band 2和Band 3。
但其實這個分類並沒有官方認證,只是教育局會透過三次呈分試的結果,再結合這些學生在入學前的測試結果,得出一個總分。根據總分來對學生們進行一個排名,從而分出三個組別。
Band 1 學校:
Band 1學校中的學生是全香港成績排名前33.3%的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在畢業之後都能上香港頂尖名校,如港大、港中文。進入了Band 1學校就意味著能享受全香港最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最廣闊的升學途徑,隨之而來的,Band 1也是家長們搶破頭的學校,不僅門檻高,學生壓力也大。
Band 2 學校:
Band 2學校錄取的學生處於全香港中間這33.3%,學校的資源與聲譽或不及 Band 1 學校,但也是很能打的,而且這裡的學習環境穩定均衡,比較適合穩定的學生。靠學生自身的不斷努力,也是可以進入心儀的大學。
Band 3 學校
Band 3學校主要招收全香港後33.3%的學生,整體資源和水平相對較差,但是壓力會比Band 1學校小很多,並且Band 3學校更注重學生的多元化成長,幫助學生們探索更多的特長,發掘自身的潛力。
不像內地的學生需要參加中考,香港合併了初中和高中,統稱為中學。這個階段一共有6年(中一至中六),中一至中三是初中階段,中四至中六為高中階段。學業壓力和考試壓力上,中一至中三的學生們相比起內地的學生們壓力會小很多。
AI生成
值得一提的是,中三開始香港中學會同時提供職業導向課程,職訓局會提供全日制課程,該課程會涵蓋中三至學士程度。
完成中三學習的學生們可以選擇繼續讀高中,也可以根據之前的職業導向進行職業教育。
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讀完中六,在完成了6年的學習後,他們需要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即HKDSE。目前DSE成績已經被全球300+院校認可(如劍橋、耶魯),在申請海外大學上也有一定的競爭力。
而且DSE考試不要求戶籍,只要年齡和要求達到了就可以參加考試,它也是全球唯一一個可以用中文答題的全球性考試。除了香港本科外,DSE考試成績也可以用來申請副學士。
報考香港副學士2+2的學生在經過兩年的學習後,如果達到相應的GPA,可以選擇直升香港高校或者去海外的本科大學讀大三。透過副學士升本科拿到的學士學位與四年全日制本科的學位證書是一樣的,並且受教育部認可。
圖注:2025年香港主要副學士課程申請要求
國際學校的學生們用國際生的身份來申請香港高校,相對於DSE和高考來說,這條路的申請量更少,壓力也相對更小。
DSE考試和國際課程考試是內地家庭來港插班最常見的兩個升學路徑,一般建議中一或中二就可以帶孩子進行插班申請,孩子可以對香港中學的教育節奏有時間適應,並且在中三這個關鍵的時間點做好充分準備。
家長可以透過關注心儀學校官網釋出的插班資訊,準備相應的申請材料,如成績單、推薦信、語言證明等。
AI生成
還有一部分學生會選擇參加華僑生聯考,它是專門為華僑、港澳臺籍學生專設的一項高考通道,考試壓力相對高考/DSE來說會小很多,考試難度更低。
香港本地中學生還有一個小眾升學通道: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SNDAS)。該計劃從2022/2023學年開始推行,適用於那些在藝術、體育等方面有突出成績的中六學生,有點類似於內地的特招生。
每所香港中學可以提名2名特長學生,提交相關的作品集和活動證明,並參加相應的面試。八所資助大學會根據考生對應的特長匹配課程。2025年已經有299個課程參與該計劃。

本期福利
作為教育寶地,香港優秀的教育資源每年都虹吸著數十萬內地家庭,然而對於新到港的父母,如何高效地育娃求學是一個不小的難題,本期福利我們準備了香港各院校對非本地生入學要求及學費、生活費,掃碼新增小助手即可獲取👇
大灣區活動
如果你對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MIT這些“夢校”的求學之路也感興趣,別錯過我們即將舉辦的——
📅 8月3日 深圳|哈耶普斯麻 學生面對面見面會
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和MIT的新生/本科在讀生將親臨現場,和你面對面分享申請故事、留學體驗與成長轉變。
無論是正在規劃留學、為孩子尋找方向,還是想了解真實的名校生活,這場活動都值得來。
名額有限,感興趣請掃碼預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