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天||打好自己的基本盤

大家好!週末過得怎麼樣?開心吧。你說啥?還有周末?天天不都是一樣在複習嗎?雖然每天都在學習複習,但我們自己可是要把握一些大節奏哦。人生有大節奏,之前的三年學習、一年複習,有大節奏,現在倒計時三週、兩週、一週,乃至最後10天,也都要有自己的節奏。
沒有節奏感可不行啊,不能稀裡糊塗一起上,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有了節奏感,才能奏出好樂章,走出好佇列;有了主次先後,有了輕重緩急,才能打出好牌,才能打贏硬仗。
今天要講的主題,就是:打好自己的基本盤。
你們一定知道至少聽說“摜蛋”吧?不會打也沒關係,至少見過撲克牌,打過某種遊戲。我沒時間打牌,但我覺得摜蛋其實挺有意思的,還鼓勵北大學生社團舉行摜蛋聯賽,好像打了8年還是9年了,挺好玩。
三年前的2月5號,正月初五,假期中,我帶胡蘿蔔一起跟親友吃飯。他們打牌,我看著,胡蘿蔔畫著(胡蘿蔔把我畫得太老太醜了,我已經批評過,哼哼;為了給大家寫文章,我不顧自己的形象,發來給你們看,虧大發了)。

觀戰·打好自己的牌||胡蘿蔔畫20220205
打牌最討厭的是什麼情況?
不是抓了一手爛牌。牌不好其實沒關係,這把抓爛了,下一把可能就是最好的。最討厭的是遇到不爽的隊友。什麼樣的隊友最討厭?不是打牌水平高低,而是不斷地抱怨。他們很“聰明”,好像能記牌、算牌,打了還能覆盤,不斷回顧分析你打得對不對,抱怨你該出什麼,不該出什麼……
跟什麼樣的人打牌最爽?不抱怨,而是全力以赴打好手中的牌,哪怕是一把爛牌,也打出了精氣神,打出了哈哈笑,打出了開心和諧。
高考,我們也要打好自己手上的牌,不要猶疑抱怨,而要打好自己的基本盤。打好手上有的,而不是抱怨手上沒的。
備考期間,我們會有個固定思維:要想多得分,就得少扣分,所以我們備考時特別注意在容易錯的、沒學會的、甚至高難度的地方下功夫。攻堅克難,確實是學習突破必須的過程,但在臨考之前,我倒覺得可以換個角度,更加註意守好用好用活自己的基本盤,取得更好的效果。
之前說過,高考與我們平時的測試和練習相比,有兩個容易被忽視的不同點。
一是基本出發點,高考的目的是要考出學生掌握了多少,而平時測試練習要考出學生沒學會多少,換言之,高考重在驗證我們會了什麼,而不是重在揭露我們不會什麼。高中的有些測驗難度很大,甚至有那麼點兒以把學生考倒為“樂”的味道。二十多年前,我的母校桐城中學在高一第一考時,經常會用數學物理給這群驕傲的新生當頭一棍子,打得老老實實踏踏實實:)這些在平時學習練習中是必要的,但高考的出題思路會不一樣。
二是高考出題和閱卷標準面對的是全省乃至全國的考生,不像平時測試和練習面對的是某種程度的班級和學校。一個省幾十萬考生、全國幾百萬考生,都需要在這幾張卷子上相對公平公正合理地找到各自對應的成績點,全國幾千所高校,都得透過這幾張卷子以合理的區分度招到相對合適的學生。所以高考對知識考查的體系性、常規性、精準性,比平時測驗和練習的水平都更高。
高考的這兩個特點,提醒我們在最後時刻,不要太使勁去摳自己沒有學會的內容,不要過度地查缺補漏,而是一要注重夯實已經學會的內容,二要在夯實的基礎上確保能夠用得出來,儘量活得更加靈活,也就是守好基本盤、用好基本盤。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種思維的轉變,這種正向思維和負向思維的差別,我想舉個我們每天陪考倒計時的例子。
一種演算法:昨天距離高考還剩20天,今天還剩19天,明天還剩18天……是不是越來越緊迫,感覺到壓力甚至焦慮了吧?
來,換一種演算法!
我們為高考備戰三年,到昨天,已經準備了1075天(365天*3年-20天)!今天,我已經準備了1076天!明天,我已經準備了1077天!
怎麼樣,每過一天,我們的準備又增加了一天,就像存錢,我們的財富又增加了一些。每一天過去,我們的準備都更加充分,我們都更有把握!
你不是拿還剩的20天、19天、18天去戰高考,你是拿已經掌握的1075天、1076天、1077天來戰高考!越來越強、越戰越勇、必定勝利!
每過一天,不是更少一天、不是更緊張一分,而是準備更多一天、更加充分一點,更加有自信一點。
這兩天我跟多位高三同學通話,他們都說迴歸課本,迴歸原理,這些都很好,有助於找到通盤掌握的感覺和自信。但這個過程也有個風險,就是翻看了太多的知識點,一定會發現有不熟練、沒徹底搞明白、沒徹底記憶清楚的點,如果糾結於此,控制不好,就可能沿著這些點琢磨下去,會產生看得越多、不會的越多,甚至越複習越不會,越複習越焦慮的情況。這就搞錯方向,得不償失了。
如今,高考試題的靈活度很高,對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建立在知識儲備的基礎上,但臨陣死記硬背知識點,哪怕真的背下來很多,也是提高不了這種能力的。最後時刻對難點偏僻點的過度用功,對自己一直未能攻克的部分的過分執著,更可能浪費了時間,影響了情緒和節奏。
臨時攻克的知識點是短暫的、膚淺的、孤立的,熟練掌握的知識點是長久的、深刻的、內在關聯的。對於已經熟練掌握的知識,在充滿信心、主動發揮的積極狀態下,更能夠運用得淋漓盡致,這就體現出考查的高水平的綜合運用能力,在靈活的考題中更容易得分。
想起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巴林頓·摩爾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講座中有段很有意思的話,我摘錄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一個人如果不能區分瑣碎的與重要的知識形式,或者不能區分廉價、短暫的情緒和深刻、慎重的情緒,那麼他的頭腦和心靈很快就會看起來像沒有清空垃圾的吸塵器內膽。要是保險絲沒有被燒斷的話,這臺吸塵器將只能以大約四分之一的功率執行,而且時常會伴有讓人無法忍受的刺耳噪音。
高考這樣的時刻,我們當然不希望以1/4的功率執行,而是希望100%的功率甚至瞬時200%的功率執行,我們當然不希望伴有讓人無法忍受的刺耳噪音,而是希望能夠平靜地愉快地輕鬆地去迎接一次大展示。
那麼,我的建議是,少管別人的、外界的、練習的、測驗的、預測的、押題的風雲變幻,用心打好自己的基本盤,熟練掌握儘量運用自己的基本盤,考出自己的基本盤。
如果你問,難道我們就不要突破和增長了嗎?要的,明天的主題會說。但同時,我們需要記住:畢竟,考北大清華也不需要滿分,考第一名也不需要滿分,從來也沒有人考出圈滿分。
考出你本來的水平,就已經是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