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東
當地時間4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對武器出口的相關規定進行審查。這項行政命令的內容,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爾·華爾茲去年擔任眾議員時提出的相關立法建議相似,核心要點是放寬武器出口管制,讓美國的軍工企業更容易對外賣武器。順便提一句,邁克爾·華爾茲就是日前惹出“群聊洩密事件”那位,是該事件的始作俑者。
4月20日,朝中社發表文章,題為《放鬆武器出口措施就是擴大戰爭措施》。這篇文章的引子,是白宮助理威爾·沙爾夫在特朗普上述行政命令簽署儀式上說的一段話——“我們未能以可靠有效的方式向主要盟友提供武器系統,癥結在於美國武器海外銷售審批流程的低效與矛盾”。
朝中社4.20文章認定沙爾夫的這段話是為此次政策調整“極力正名”的說辭,並藉此狠批美國的這一舉措。朝中社稱,武器貿易“不僅是美國滿足金錢慾望的斂財渠道,更是支撐其霸權主義對外侵略政策的重要手段”,稱這一政策調整將“助長代理人勢力的軍事冒險,湧入熱點地區的美製武器將導致事態持續惡化”,將對世界和平穩定“造成災難性後果”。同時,朝中社4.20呼籲“國際社會決不可縱容美國擾亂世界的危險圖謀”。在這篇文章,朝中社點名美國的對烏軍援和對以軍售,以證明熱點地區的背後有美國黑手。
沙爾夫的話其實還有後半段,來解釋這項行政命令的目的——“這項行政命令將指示國防部、國務院、其他相關部門和機構重新制定我們的對外軍售制度,以確保我們能夠提供創造美國就業崗位的機會,為美國國防制造商提供明顯的收入,同時以可靠、有效的方式向我們的重要盟友提供關鍵軍事裝備。”但朝中社對此沒有“宜將剩勇追窮寇”,只是點到而止。
在我看來,朝鮮這樣批美國,主要還是針對美國的雙重標準。而“雙重標準”這東西,則是朝鮮一定要美國取消的玩意兒。我們之前曾經多次講過,朝鮮對恢復朝美談判的立場基本有三個——取消敵朝政策、取消雙重標準、維持半島軍事均勢。所以,這次借美國放寬武器出口管制措施之機,再次批一下美國。朝中社4.20文章的措辭雖然嚴厲,但實際上這次“狠批”不過是一次小敲小打。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要再次談到朝鮮的言論層級問題。我們之前曾經講過,朝鮮的言論是分層的,每一層級言論的程度都有所不同。在對美國的方向上,雖然“狠批”是基調,但誰說的,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以此次為例,同是針對美國放寬武器出口管制,金與正、外務省或國防省、朝中社誰出來說,表明的朝鮮態度有很大的差別。
在朝鮮的言論層級中,朝中社屬於基礎層級,因為朝中社(朝鮮中央通訊社,KCNA)是媒體機構,言論屬於媒體言論。這裡面有個朝鮮進行輿論戰的彈性限度,可進可退,朝中社說什麼以及誰來說,既可以成為正式或半正式的官方立場,也可以是文責自負的媒體或作者觀點。這就像“黨中央副部長金與正談話”一樣,以“受權”名義發表,就代表元帥,板上釘釘兒,一字入公門、九牛曳不回;以“個人”名義發表,則屬於試水探風,可進可退,合適則代表元帥,不合適則可以一風吹。
在朝中社的言論序列中,上述現象同樣存在。最高階,是“朝中社評論”,掛上這個名頭,則基本是官方立場的媒體表達。次一級,則是“署名文章”,比如“國際問題評論家某某某”或“軍事評論家某某某”等,這種言論雖然代表官方立場,但卻有一層“個人觀點、文責自負”的意思。再次一級,就是由朝中社對外發布的無署名文章,不知道作者是誰,儘管也表達官方立場,但基本屬於小打小鬧,或者依慣例批美日韓。
朝中社4.20文章就是上述最後一級的言論。這篇文章對美國放寬武器出口管制的“狠批”,大致顯示朝鮮對這件事情其實並不是很在乎,僅僅是藉機習慣性敲打一下美國——你都這樣賣武器了,還不准我賣五器?雙標對誰呢這是?如果朝鮮真的很重視這件事,那麼,就不會在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十天之後,才以一篇朝中社發表的無署名文章“狠批”之,而是在兩三天之內就派出外務省或國防省發言人“發表談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