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閥們的興趣不在地方治理,而是在上級政府或中央那裡謀求更高的官位。
西方貴族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蠻族國王的武士,一個是有武力的羅馬地主。羅馬帝國滅亡後,秩序大亂,民眾投靠到有武力的人門下。他們和武士簽訂契約,用繳納貢賦的方式換取後者的保護。

曹魏時期的司馬氏也源於做官生涯,司馬懿的父親就曾任職於東漢,司馬懿本人則從曹操手下的徵東將軍做起,一直做到大將軍和侍中,之後更曹魏的丞相。憑藉司馬懿的權力,司馬家族的其他成員才逐步壟斷朝廷官職,成為第一門閥併成功篡權。

中國門閥的發展方向一直是往“文弱“發展,東晉時期計程車族以弱不禁風聞名,他們熱衷於談論玄學,對政治事務和軍事都毫無興趣,他們最崇尚的就是阮籍、嵇康這樣隱居避世的文人。

到了梁朝全盛時,因為長期富貴,士族不僅不通軍務政務,甚至連學術能力也喪失了。
不過,提出離經叛道的思想是一回事,是否有能力實踐則是另一回事,以南朝門閥的文弱,他們也只能在弱主當政時為所欲為,一旦碰上軍事強人,馬上就會敗陣。身為流民帥的劉裕輕鬆獲得權力並不讓人奇怪。
說完南朝門閥的腐朽,我再談下北方為什麼成為恢復秦制,完成大一統的動力。
首先西晉覆滅後,大量漢族士族跟隨東晉遷徙到了南方,留在北方計程車族本就偏少。另外,少數民族政權往往是軍事至上,他們完全是憑藉武力在統治中原,而戰爭和征服最容易促成專制。
《國家為什麼失敗》一書中,作者對比了北美南美殖民地的不同,他認為南美之之所以較為專制,根本原因在於當地形成了殖民者和被征服者的二元社會結構,印第安人幾乎都是西班牙人的戰利品,雙方的關係高度不平等,這種社會結構很容易演化為專制體制。
而逃到南朝的東晉君主早就喪失了嫡系軍隊,不得不依靠南渡的世家和江左當地的門閥,從而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恢復皇權。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199元一年,續費有優惠
加入星球后可入會員群
與修明、鳳來儀和其他大咖交流
讓我們擺脫短期、碎片化的視角,看本質,看長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