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噹的第一個小學暑假,就快結束了,下半年就是二年級小學生了。回顧這一年的學習和生活,有得心應手的時候,也有手足無措的時候。
不過總體,我們還算順利過渡。
前些日子,有讀者留言孩子9月份要上一年級了,想看看幼小銜接相關的內容。

在和老師、家長聊天過程中,我發現,一年級孩子對小學生活的不適應,多數體現在:上課坐不住、聽不懂;寫作業磨蹭;學習不主動,沒興趣。
還有少數的孩子,不知道怎麼和同學相處,比如明明是想和別人玩,但不會正確表達,導致產生矛盾和衝突。
所以,幼小銜接要不要做?當然要!怎麼做?在下面這篇文章裡,去年我也寫過一篇:如何做幼小銜接?我找到權威全面的解答
今天我也來梳理下叮噹的一年級,有經驗,也有坑,先說說我覺得比較重要的三點:

我始終覺得,相比知識的輸入多少,保持學習的熱情,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是最重要的,對孩子的一生都受用。
目前叮噹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各科老師都挺喜歡,也沒有特別討厭的科目。語文是最喜歡上的,因為很喜歡語文老師上課的方式。再一個,我分析他閱讀量比較大,語感在這,對語文是很“親切”的。
別人很優秀、但我自己也不錯的自我認同感;
遇到困難、暫時落後沒關係,我可以努力去做好的自信心。
這一年,我會經常強調:遇到困難不可怕,也不要輕易放棄,很多事情就怕一個“熟能生巧”,只要多試試多練練,你是可以做到的!
以及,沒有必要因為別人的優秀而妄自菲薄,而是看到別人的優點也知道自己的獨特,同時還去深入瞭解了別人優秀背後的付出,知道堅持就可以把事情做好的樸素道理。

在學校的習慣體主要現在,上課保持專注,認真聽講。學會傾聽,不管是聽老師說,還是聽同學說,都非常重要。
題外說一句,我小侄子初二,經常是全班第一。暑假帶他去成都玩時,讓他給弟弟們分享學習經驗,他說最重要的一點,上課認真聽講。
所以如果孩子上課專注,抓住機會,多肯定多彩虹屁,正向反饋要給足。然後就是積極回答問題,能夠大膽地在多人的場合,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
在家的學習習慣,主要是:
1、主動做作業;
2、專注完成作業,不邊寫邊玩;
3、寫完後,養成檢查的習慣。
上半年做得還不錯,下半年嘛,爸爸陪做作業有些拉垮

,經過我全力補救,後期算是慢慢回到正軌中,二年級,還得我來陪。
放學後,有伴的話會先在樓下玩會兒,釋放一點精力,玩耍也是生命中頂重要的事情。回到家,叮噹會看一集喜歡的動畫,然後再去自己去做作業。
做作業前,我們會把桌面收拾整齊,不要擺放過多和學習無關的用品,免得分心。
一上時,是我帶著他一起彙總今天要做的所有作業,一下開始,這項事情我鼓勵由他自己獨自完成,每完成一項,就打一個勾。決定先做哪項作業,也是他自己說了算。
學校作業量不是很多,他在做作業時,我一般會在旁邊工作。他喊媽媽幫忙時,我會分析如果他能自己搞定,就說媽媽很忙,你自己再多想想。如果確實比較難,我再給予幫助。

有一點我特別想單獨拿出來說,那就是,有些孩子寫作業磨蹭,屬於心理上的原因,比如抗拒學習或者作業對他有難度。而有些孩子寫作業困難,是生理上的原因,是眼肌和手肌的發展不足,這會導致孩子不擅長完成與手眼相關的活動。
等。
另外,做完作業,一定要養成
仔細檢查的習慣。學校現在有“定時練習”(其實就是考試),我本身對這個不排斥,考試有它的重要性。一是孩子需要學會適應適當的壓力;二是這確實是查漏補缺的好機會。
只要家長不過分關注成績,事實上小學的成績和分數也不能代表什麼,只是一個階段學習的檢驗。心態放平,我們能從考試裡獲得很多。
這次期末考試,叮噹的數學、英語、科學還行。但語文錯了兩小題:一個是拼音細節,一個是“的”“地”不分,導致扣了兩分。
其實,做錯了有時候不僅是粗心,更是基本功不夠紮實。所以細節這塊一點要抓。考試之前,我也反覆強調,整張卷子做完後,一定要檢查檢查檢查!
考完後該表揚表揚,該分析分析。看看那些錯題,是不會做,還是因為粗心?如果是不會做,具體是哪部分哪一點沒理解透?趕緊一起查漏補缺;如果是粗心,下次不要再犯;如果是不夠紮實,那就再鞏固;如果總漏題,學著用手指指著題目一行一行地來讀。
這步工作我覺得很重要,需要父母參與,別指望孩子前期會主動去分析。孩子在一點一點進步,能夠超越自己,在我看來,就是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情。
不過,在生活自理這塊,我們拉後腿了。比如,自己收拾書包時,總有丟三落四的情況,學校抽屜也被老師投訴沒收拾乾淨……
反思了下,有時候是我們做得太多,反而讓孩子沒有發揮的空間。所以接下來,我們嘗試非必要不幫忙,讓他自己搞定。哪怕他會犯錯,會動作慢,我都耐心等著吧。

另外,上小學後,晚上真就跟打!仗!一樣。寫作業、休息、吃飯、洗澡,如果再上個興趣班,再加上睡前閱讀……哦豁,分分鐘搞到10點。
所以,早睡這件事情,我們一直執行得不太好,基本在10點半左右才能睡覺,還好第二天中午可以在學校午休1個小時以上時。
下學期時間管理這個事,還是得持續最佳化,和孩子商量好怎麼取捨,怎麼優先順序排序,就是感覺每件事情都很重要啊


同伴交往方面,我沒有太操心,叮噹雖慢熱,但熟悉環境後,也能和同伴友好相處。我想這得益於他的情緒穩定。以及他同理心也強,也是看書習得。
所以從小到大,我基本上收到過他在人際交往這塊的投訴。目前他在班上有一些關係要好的朋友,這些朋友,基本上也是家裡的大人在教育觀、三觀上等合得來的。
不得不說,現在孩子們遊戲及與同伴交往的方式發生了迭代,城鎮化和居住環境的變化,對孩子的玩耍也有了很多限制。
我覺得這個年紀的孩子,還是應該在大自然裡自由奔跑嬉戲的。這其實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解決人際衝突的能力。
所以私下我們也會經常約著一起看電影、出遊等,孩子們感情也就更好了。娃大了,應該多和朋友出去走走。

規則意識方面,和叮噹平時閒聊時,能感受到孩子還比較適應。比如課前幾分鐘,就要坐好,準備好這節課的課本及文具等等。

一年級的過渡大體是上面這個情況,雖有小小不足,但我們還算從容。而這份從容,很大程度上,來自我們在上學前做過的幼小銜接和準備。
這裡我說的準備不是學科知識上的準備,不是說要認識多少個字、加減法要會多少、英語要看到哪個級別的讀物。
這樣去理解幼小銜接,我覺得是有偏差的。銜接,最重要的是身份的銜接,能力的銜接。
📚閱讀,把閱讀放在最前面說,也是因為我最重視它。雖然上了小學後,時間各種被壓縮,但我也是排除萬難,去保證睡前閱讀的時間。

多閱讀,培養語感,總沒錯。且要在小學低年級抓緊時間大量閱讀、擴大孩子的知識儲備。這樣可以在小高課業任務重時,為其它更難的學科騰出時間。
這裡也給學齡前孩子一句勸,好好享受沒有作業的閱讀時光吧,大量閱讀不會錯!上小學以後,時間就變成了海綿裡的水,不擠就沒有。
一年級後,叮噹的閱讀難度明顯有提升,但下半年的閱讀口味偏非虛構類,所以接下來,我還要找些有趣的虛構類書籍平衡下。
🧒拼音,孩子只在學前零星的學過,但上課認真聽講,他也能跟上老師講課進度的,不過沒有到滾瓜爛熟的程度。
比如,自己根據字詞來標拼音的時候,也是會出錯。後來我給他買了個拼音機,每天5分鐘集中讀一讀。多讀幾次,再輔助一些注音書,也熟能生巧了。
📰識字,識字多對小一生的幫助也不小,至少孩子讀題能力強點。不過這不是個大問題,上小學以後,孩子的學習能力比幼兒園更強了,一年級開始認字,也不晚。
如果學前孩子對這塊感興趣,順應興趣去認字,是最好不過的。孩子不感興趣,不要硬凹,失去學習的興趣,就得不償失了。
✍️練字的話,真就是個老大難了。
叮噹寫字不算快,怎麼說呢,還是練得不夠。練字這件事,就是付出時間,一定能看到收穫的。不管是字的美觀度還是書寫速度等,都要靠多寫多寫多寫。有時候作業多,或磨蹭了下,要急著去閱讀,我們就忘記練字了。
所以,有機會提前練是最好的,且要堅持練。練字時,適當提醒孩子,先觀察再下筆,字的大體結構、筆畫位置與關係等等,先做到心中有數,再開始寫。而且,練字這個事情,關係到後面寫作業的速度……
叮噹暑假這段時間沒練,字的水平下滑

。練了或者我們盯緊了,他會有改善。比如他現在字的結構問題不大,就是寫的太大,需要督促他寫小點。

寫字方面,可以看👉3000元的線下練字班,輸給了69元的影片
✏️看圖寫話,這學期也開始了。說和寫是兩碼事,如果只要求“說”的話,那麼一幅圖,孩子們可以編很多東西出來。但是落實到寫,就好像突然沒話講了,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很多字不會寫。這點不用急,後期會寫的字多了,會有改善。
一般拿到圖,我會先和孩子一起觀察,圖裡的基本要素。有誰、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在幹什麼、心情怎麼樣?這個階段,先學會把事情有條理地說出來、說清楚,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
📚數學,更注重的是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生活裡的運用,底層的邏輯思維要打好。不去糾結會多少加減、會多少乘除、做對多少題目。
數學這塊,我們一直在上的是火花思維課,每週兩節,一節課45分鐘,時間上沒啥壓力,他也很喜歡,

平日裡會閱讀一些數學繪本,提升興趣,比如《這就是數學》《數學幫幫忙》等。

棋類遊戲,對於邏輯思維的培養,也非常好。


這個暑假,也有用學習機給他鞏固下數學培優課程。
數學思維方面,我之前寫過不少,可以看這些文章:
📚英語這麼多年回頭看,還是要多多閱讀,利用好分級讀物,閒碎時間多磨耳朵,進步那一定是肉眼可見的。目前我們也是在狂補閱讀,從分級讀物開始刷起,聽力部分也利用傾聽者跟上來。
不管怎麼說,學習到最後,一定拼的是自驅力和求知的熱情,所以從低年級開始,給孩子養成自信心很重要。孩子就是這樣,擅長的事情會越做越好,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今天主打一個閒聊,其實小學生活還有很多可說的。有些學前準備,不僅僅對上小學有幫助,實際上是對我們整個人生都很重要。
待人禮貌和善、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尊重規則也能大膽表達自己、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合理安排時間、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等等。
放在人生的任何一個座標點上,它們都有意義。相比起學了多少知識,這些才是人生的基石。願9月份入學的小朋友們,都能順利轉換身份,自信滿滿又充滿期待得踏入小學校門。


點選 閱讀原文加入好書福利群
關鍵詞
一年級
就是
老師
還是
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