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熱搜上“花42元鉅款過生日”事件,我才知道富人的傲慢有多惡毒 2025-05-18 08:08 爸媽研究所 作者:小椰子 |來源 :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 No -mama- 01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件引發爭議的事,被掛上了熱搜。 一位寶媽,曬出了自己給兩個女兒過生日的影片。 一家四口,一個月生活費只有350元,寶媽卻還是拿出了42元“鉅款”,來給女兒買東西: 姐姐想吃的15塊錢的牙籤肉,妹妹想吃的20塊錢的虎皮雞爪,還有7塊錢的涼拌菜。 寶媽在影片中不停地說,太貴了太貴了,但又不想女兒留有遺憾,咬咬牙一狠心還是買了。 最後,為了營養均衡一點,寶媽還給女兒們做了一盆西紅柿雞蛋湯、一盤娃娃菜。 飯菜剛端上桌,兩個女兒立馬狼吞虎嚥地開吃了,畢竟是平時很少能吃到的肉,吃起來很香。 一個簡簡單單、清貧中帶點溫馨儀式感的生活片段,沒想到卻引來了評論區幾萬條的嘲諷: “酸辣鳳爪牙籤肉什麼的,真的只是我下班隨手去菜市場買來作晚飯添頭的,甚至這樣我還覺得晚飯沒什麼菜。” “再也不想死了,如果投胎到他們家怎麼辦。” 而更多人,則在評論區裡曬出,自己司空見慣的優越生活: “我這一頓吃你們家幾個月的”; “高中普通的週末出去住個酒店都4千多”; “女兒生日,菜品1000多一桌,不算特別好,就是給女兒一個過生日的氣氛”; “昨晚一隻螃蟹就吃了你兩個月的生活費”; “突然感覺自己吃的算好的了”; “那我吃的這2000塊一個人的自助餐呢”…… 還有在評論區裡齊刷刷地感謝自己的爸媽,並曬出自己幾萬塊錢的月開支賬單的: 甚至有人拿自己家的寵物作對比:“我的小狗一個月600左右”。 我知道,很多人嘲諷這位寶媽的理由,一是推測她在用這種“苦瓜”影片博流量、吸引眼球; 二是覺得她“活該”:這麼窮了還生二胎,沒錢憑什麼讓孩子也跟著一起吃苦。 但就像網友的留言所說: “人和人的經濟條件都不一樣,沒有人想過窮日子。 也許家長是覺得小孩子過生日記錄一下,這麼諷刺真的有點傷人心。” “在人家經濟條件不如你的,就瘋狂嘲諷來彰顯自己的優越感; 在哪些特有錢的博主下,就不敢嘲諷了,紛紛老奴閃亮登場。” 不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將自己的優越感,建立在別人的苦難之上。 別人過得越是不堪、落魄,他就越是要炫耀自己的富足,好像能彰顯出他多有能耐一樣。 No -mama- 02 各大社交平臺上,這種“在別人失意時得意”的現象,幾乎是屢見不鮮: 比如,一位農村的寶媽,平時喜歡在網上發一些,自己對口型唱歌的短影片。 今年才20歲的她,已然被勞苦的農活、心酸的帶娃生活,折磨成了40歲的面相。 配的文案也都是透露著自己的無奈:“也許,路並沒有錯的,錯的只是選擇”。 她的評論區更是一群人秀優越感的重災區。 她發自己抱著娃的影片,底下就有一堆人在評論區裡曬,自己老公和婆婆有多好; 自己的婚姻生活有多幸福,每個月有一萬多的生活費,在家吹著空調吃外賣。 她發自己流著眼淚、無奈地看著大山的影片。 底下就有一堆人,曬出了自己的精修美顏照片: “35歲了不婚不育”; “98年,不婚不育,每天過得很開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是,你也許覺得她年紀輕輕就嫁人,才會落得如此境地是咎由自取,沒有你的單身瀟灑來得通透。 但事實上,出身農村的她,一開始原生家庭就沒有給她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機會。 早早被家裡人慫恿著嫁人,生娃,過著和其他農村女性一樣的生活,是她的錯嗎? 比如,有人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則帖子,訴說自己對在愛裡長大的同事的羨慕。 反觀自己,沒有家人的疼愛與扶持,還為家人傾其所有,但最後仍沒人伸手拉自己一把。 結果評論區裡,就有人曬出自己順風順水的生活,簡直就是故作天真的惡毒: “我38歲了沒上過幾天班,天天吃喝睡玩,老公的工資卡也讓我拿著,隨便我花。” 再比如,還有人,在別人訴說自己微不足道的小確幸時,也要出來顯擺一下自己。 有這樣一則帖子,就是發帖人說自己終於找到了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在冰棒批發店做營業員。 一個月工資5300,月休兩天,早上9點上到晚上10點,自由時間很多,而且離家5分鐘就到了。 結果底下就有人出來炫耀:“我一個月1.3W左右,年收入20W+。 一個月休息15天,上班時間8-17,上班的時候也能玩手機,你的工作好在哪裡?” 有什麼好顯擺的呢請問?一個真正內心富足的人,根本不會透過貶低他人、抬高自己來彰顯幸福。 No -mama- 03 這段時間,有這樣一句話特別火:“你的認知配得上你的苦難”。 什麼意思呢?就是有一部分精英覺得,一些人現在糟糕的處境,都是由於他們低層次的認知造成的。 就像那對“爛尾樓小夫妻”亮亮和麗君,他們掏空積蓄、加上父母的資助,買下了一套房子,貸款102萬。 即使工資不高,為了還房貸一直過著清貧節約的生活,但他們眼裡是有光的。 直到有一天,一切突然急轉直下:妻子降薪-開發商爆雷、期房停工-不得已只好辦理延遲貸款-向開發商索要返佣結果被毆打-心灰意冷帶著孩子離開鄭州回老家。 原本是很值得同情的遭遇,結果網路上鋪天蓋地地出現了這樣一種論調: “活該,誰叫他們沒有金融知識,經濟條件這麼差還敢買房。” 而一位大V更是赤裸裸地形容道:“一個人的認知確實是配得上他的苦難”、“他們好像從不思考、也毫無意識。” 因為自己沒掉進坑裡,所以就對坑裡的人冷嘲熱諷、高高在上地評判,這其實就是一種“精英的傲慢”。 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桑德爾在《精英的傲慢》一書中這樣寫道: “幸運的人很少對自己擁有好運的事實感到滿足,相反,他們還想確認自己理所當然擁有這份好運。 最重要的是,他想要確認,與其他人相比,他更配得上這份好運,而不那麼幸運的人所經歷的不幸,都只是他們自己應得的。 一些精英深深沉迷於自己的成功,以至於忘掉了一路上幫助他們的時機和好運,同時也導致他們鄙薄那些比自己不幸、比自己更缺乏資格的人。” 那些嘲諷著花42元給女兒過生日的寶媽:“窮人為什麼要生孩子,我一頓飯就吃掉你們家幾個月的生活費”的人; 那些在別人的苦難生活下面曬自己的照片、秀優越的人; 那些對別人的遭遇,冷血地說出:“你的認知配得上你的苦難”的人…… 這種精英的傲慢,真的既殘忍、又惡毒,同時又暴露出你的淺薄。 No -mama- 04 我還記得“苦瓜大隊隊長”小英,有一次在影片裡說: “很榮幸有很多大學生關注我,你們大學生看我是什麼感覺啊,會不會覺得很慶幸堅持把書讀下去了。 其實我心裡有很多遺憾的,夜裡總是會做夢。” 生在大山裡,原本條件就很艱難,又嫁給了一個不做事的老公,跑過很多次,次次都被抓回來打。 後來有了孩子,更是無法逃脫這種困境,但她依舊還是樂觀地面對生活。 就像《殺死一隻知更鳥》中所說: “你永遠不可能真正瞭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 可真當你走過他的路時,你連路過都覺得難過。” 我只希望,能有更多人明白,你當下優越的生活,不過是一種資源紅利,你沒有資格嘲笑處境不如你的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