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五)

 2024 
好書分享
「總有一種遠見,超越我們的未見。」 
–  許倬雲 
2024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 四 )2024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 三 )2024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 二 )2024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 一)2023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四)2023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三)2023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二)2023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一)2022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五)2022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四)2022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三)、2022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二)2022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一)、2021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四)、2021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三)、2021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二)、2021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一)、2020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六)、2020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五)、2020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四)、2020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三)、2020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二)、2020 年,一個書單裡的遠見與未見(一)這是一個滾動播放的書單,湊齊十本就會發一次。高質量閱讀的魅力在於,你不僅與同一時代的締造者攜手,還可以跨越世代,沿著人類進步的軌跡,接棒前一代大師們的衣缽,並影響下一代革命者。所以,天才的孤獨,都是現世的,在人類滾燙的星河裡,我們彼此心有靈犀。
01
失去的製造業
巨頭落敗,有一個共同原因,就是創新者窘境。他們過於忠實地傾聽現有顧客的要求,而忽略了新市場,新技術,和新挑戰者。日本人在半導體行業的敗北,跟沒有整體最優意識,片面追求區域性最優有關。對最多5年就會被更換掉的PC,卻要求用於其中的DRAM具備25年質保的高品質。日本公司在 DRAM 領域的敗北,核心原因是外界需求發生了更迭,不需要25年保質的,而需要低成本的,但日本公司沒有反應過來。
半導體制造需要3個技術階段: 元件技術,整合技術,批次生產技術。日本半導體制造商整體特徵是: 在高品質製造技術方面出類拔萃,但是在低成本製造技術方面卻處於劣勢。日本獲得成功的產業有三個特徵: 競爭力紮根於製造工序,需要高度整合技術,要求延續性技術。日本的強勢產業有一個共性,就是都會使用到液體材料。這類工藝技術很難轉化成文獻,是一種隱性知識。
三星在半導體行業的成功,得益於它的組織形態,即研發部門與批次生產部門的無界線。三星擁有一張無比強大的情報資訊收集網,特別是在對日本半導體制造商的技術收集方面。三星的理念是生產能賣掉的東西。日本很多公司的理念是賣掉生產出的東西。
 02
費曼的彩虹
生活在一個仍然能有所發現的時代是非常幸運鵝。最有價值的財富,就是將時間花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在物理學領域,最具革命性的成果似乎全都是由年輕人創造出來的。保持年輕意味著保留初學者的眼界。
很多發現都是這樣來的,透過新的角度去看待舊事物或者舊觀念。科學家都是腦力運動員,創造性的天才都是用神經突觸做苦工的人。始終接納自然或者生命中的一切可能,正是人類擁有創造力和幸福的關鍵。
在科學領域取得成功最關鍵的特質是堅持不懈。而長時間的堅持不不懈,需要很大很大的想象力和一定程度的自欺欺人。解決物理問題,要跟隨自己的直覺,並且接受自己並不完全理解自己在做什麼的狀態。
發明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亂中生有。想象力,就是記住曾經經歷過的事情,並將其應用於不同情況的能力。一旦擺脫掉現實和假想中他人的價值觀和期望這一負擔,人很容易就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費曼說,失去了愛妻後,他的餘生不必那麼美好,因為他已經擁有過一切。
 03
世界秩序
國際環境之所以混亂無序,是因為不存在一個可以確保世界安全的世界政府。政治學的偉大原理源於承認所有國家的切身利益。歷史之於民族猶如性格之於人。每個時代,人類社會都會出現魔鬼般的人物和蠱惑人心的酷政論點。政治家的任務是防止這種人上臺。
沒有自由的秩序即使靠一時的鼓譟得以維持,最終也會製造出反對自己的力量。沒有一個維持和平的秩序框架,就不會有自由,即使有也難以長久。秩序永遠需要剋制,力量,和合法性三者間的微妙平衡。一切偶發事件都是內因的結果。整體局勢的發展決定了具體事件的走向。
避免對絕對價值做出評價,轉而採取務實的態度接受多元世界,在剋制和妥協中漸漸生成秩序。地理大發現,印刷術,基督教教會的分裂,這三大歷史事件宣告了舊的大一統理想的終結。歐洲因四分五裂而興盛,並欣然接受了自身的多元。大多數的文明,王朝更替,江山易主,但每一個新的統治集團均自稱是在重建頹敗的合法體系。
 04
市場與政府
市場競爭,就是企業為消費者創造剩餘價值的競爭。資訊不對稱是市場本身創造出來的,有分工和專業化,就有資訊不對稱。市場經濟是一種責任制度,利潤是一種考核方式。市場把每個人的利己之心轉換為利人之行。沒有不確定性,就沒有經濟學意義上的利潤,利潤是對企業家承擔風險的補償。一個企業有多大的能力承擔責任,就有多大的利潤空間。
產權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給人們提供一個追求長期利益的穩定預期和重複博弈的規則。市場經濟中,企業是將一次性博弈轉化為重複博弈的機制,是信譽的載體。信任是在重複博弈中,當事人謀求長期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信譽機制存在的前提是重複博弈。市場經濟的外部性問題,包括環境汙染,本質是由於產權界定不清楚。讓經營者擁有索取剩餘權,是為了讓經營者不偷懶。讓資本所有者擁有選擇經營者的權力,是為了保證把最有企業家才能的人選拔到對應崗位上。
糟糕的產權制度會讓社會上所有人都追求一次性博弈。因為政府的目標函式是多元的,要想給管制者提供一個合適的激勵機制是很難的。政府應該從一個地區性的壟斷者轉變為一個全球性的競爭者。市場經濟 = 價格 + 企業家。高科技行業最依賴個人創業的積極性。
 05
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資本主義的核心是,有效率的私人財產權。初期資本主義的成功,端在專利,專利則要消滅競爭者。威尼斯之屬於資本主義的體制,大部分由於商業資本壟斷了政府的功能。資本主義帶有試驗與賭博的性格,而不安於按部就班的平淡經營。
中華文明的早熟,主要體現在很早就實現了中央政府直接向全民抽稅。而其他各國大多都是在工業革命後才具備這樣的能力。古代中國的官僚體制,處處籌謀食物之自給自足,不鼓勵各地專業發展其所長,忽視分配與運輸。中國自古都是大陸型國家,重農抑商,重生產而不重分配。
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都是後人創擬的名詞,用以概括歷史上廣泛的組織與運動,其本身不可能按計劃產生。封建制度的三個基本條件: 威權粉碎,公眾事務私人化,武士傳統。任何思想,只要它凝聚於一個最高的和最後的宗旨,有吸引一部分民眾的力量,這就是廣義宗教。任何宗教,對個人的經濟生活都有很一種收束緊縮的作用。
 06
許倬雲說美國
正如美國決策者總是懷疑中國是否能和平崛起,我們也需要擔心美國是否能和平衰落。新自由主義革命讓國家機構喪失扭轉資本主義下所得分配趨向兩級化的能力。新教倫理延伸而來的個人主義,是美國價值觀的主體。以資本主義為基礎而凝聚成的好利,是其價值觀的實踐。
美國的國家建立過程,有很多弱勢人群遭受不公平不義的待遇。感恩節的由來是五月花號的白人為了感謝原住民的幫助,後來原住民被排擠了。感恩節說穿了,是一個忘恩的節日。美國利用非洲黑人和拉丁語系勞工作為勞力,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剝削低價勞力的惡劣記錄。全世界的農戶都是美國這幾個農業科技巨頭的佃農。
美國的政治體制,重視的是人民自治。美式文明的重要因素: 個人為自己負責,不負擔其他人的責任。在傳統國家,重要的領導者是帝王將相。在美國則是一群大企業家主導著社會的發展。美國無法禁槍,是因為第二修正案,因為這一條法案代表的意義是,人民有權和有能力推翻政府。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 “造反有理” 法律化了。
 07
周 期
週期第一規律: 任何事情的發展都不會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起伏的曲線。週期第二規律: 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歷史會相似押韻。週期第三規律: 市場很少走中間,只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是投資世界最確定的特徵。週期要麼上行走過頭,要麼下行走過頭,這都是投資人心理和情緒鐘擺擺動過度所造成的結果。第一類週期,基本面週期: 經濟週期,政府調節逆週期,企業盈利週期。第二類週期,心理週期: 心理鐘擺,風險態度週期。第三類週期,證券市場週期。股市週期集合了所有其他的週期,再加上隨機性,形成了股市的波動。
判斷某資產未來能夠產生多少業績回報,通常是用每股收益或每股現金流來衡量,然後基於這些未來業績來估算這項資產現在的價值。股票預期收益率的計算變數: 每股收益,收益增長率,股息支付比例。只有這樣計算出來的預期收益率高於指數的歷史平均收益,才值得去投資。中央銀行的職責主要有兩個: 控制通貨膨脹,支援就業。這是兩個互相對抗的目標,這使得中央銀行需要保持政策的微妙平衡。財政部管理週期的工具主要是稅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這裡最為敏感的就是財政赤字,即國家借債行為。企業運用了兩種槓桿,經營槓桿和財務槓桿,使得放大了盈利變化對銷售變化的反應程度。
 08
投資最重要的事
所有投資者都能戰勝市場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市場。非凡的表現僅僅來自正確的,非共識性的預測。在投資領域,正確並不等於正確性能夠被立即證實。過於超前與犯錯是很難區分的。估價正確卻不堅定地持有,用處不大。估價錯誤卻堅定地持有,後果更糟。在泡沫期要拒絕跟風,在暴跌中要避免賣出。投資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它的矛盾性: 最顯而易見,人人贊同的事,最終往往被證明是錯誤的。
最安全,獲利潛力最大的投資,是在沒人喜歡的時候買進。保證自己能夠在最艱難的時期堅持住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買進是成功賣出的一半。一般來說,越不受歡迎或不被看好的交易,往往都是更好的交易。在投資中,利潤豐厚和令人感覺安穩通常是矛盾的。試圖簡化投資的人帶給受眾的是極大的損害。在你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時,你得到的是經驗。最有價值的經驗是在困難時期學到的。預見未來比看清現在更加困難。
投資是一場人氣競爭,在人氣最旺的時候買進是最危險的,因為一切利好因素都已經被記入價格之中。某種東西價格上漲時,人們的喜愛程度本應該下降,但在投資中,他們的喜愛程度往往會加深。無論多好的資產,如果買進價格過高,那麼都會變成失敗的投資。最大的風險並不是來自低質量或高波動性,而是來自買價過高。
  09
美國與中國
自古以來,中國人生活的根本問題是,太多的人過分密集在太少的土地上,從而使人們為了維持生命,耗竭了土地資源和人的智慧和耐力。人口的密集樹立起來的經濟秩序,使得把折腰斷背的勞動視為當然,而把節省勞力的創造發明視為異端。近代中國在科技領域的落後,更多是因為缺乏動機,而非缺乏能力。儒家思想支配下的官僚體系遏制了發明創造的熱情。
千百年來中國曆代政府由於力求在一個廣闊而多樣化的次大陸上維持一個統一的國家和文化,成了善於實行中央控制和大規模官僚統治的政府。在中國的歷史上,政府在概念上始終是同整個文化相關聯的。自古就有兩個中國,一是農業社會,另一個是城市社會。東方式社會: 農民階層,士紳階層,文士階層,官吏階層。自古以來,商人都是官員的競爭對手。資本主義之所以不能在中國興起,是因為商人從來不能擺脫官府代理人的控制而獨立自主。中國的官僚政體總是力圖避免任何獨立的軍事力量掌權。官僚政治的原則是使一個官員制約另一個官員。
孔孟之道,是所有保守主義思想體系中最為成功的一個。儒家思想中是認可造反有理的,如果統治者作惡,違背了天命,上天就會收回天命。只要繼承天命的人按儒家原則辦事,不管誰來都行。在舊中國,法律,契約的約束力,和私人的自由企業,從未成為神聖的三位一體。佛教和道教作為制度性的宗教是削弱的,但在世俗制度裡分散的宗教活動方便得到了補償。
 10
生活不是擲骰子
貝葉斯定理: 原因 i 的後驗機率 = 原因 i 的先驗機率 X 原因 i 的似然機率 / 觀測的現象發生的機率。後驗機率 = 先驗機率 X 標準化的似然機率。貝葉斯定理: 我們應該在所有可能解釋觀測的現象的原因中,選擇那個先驗機率最大的。貝葉斯定理告訴我們,要在解釋力(似然機率)和複雜性(先驗機率)之間找到一個最好的平衡。選擇哪個原因,取決於兩個因素: 第一,原因是否可以很好地解釋該現象。第二,原因本身發生的機率。
從貝葉斯估計的角度來說,外部視角看的是先驗機率,內部視角看的則是似然機率。外部視角往往更接近真實的後驗機率。當一個人對自己評估時,能夠正確估計先驗機率,他也會高估自己的與眾不同,從而導致標準化的似然機率嚴重偏離 1,從而極大改變後驗機率。心理學中的錨定效應中的錨,就是貝葉斯公式中的先驗機率。可以讓後驗機率升到 1 的觀測。在先驗機率很高的時候,可以讓後驗機率降為 0 的觀測。
線上貝葉斯估計,揭示了一個核心思想: 觀點要基於新證據不斷調整。因為大部分機率不可知,所以貝葉斯計算需要用到分組原則: 統計容易找,觀測資訊大。在能夠找到統計資料的前提下,儘量把資訊量大,具有強烈排他性的觀測放入先驗機率中。陰謀論最大的問題是,似然機率完美,但先驗機率太低,所以後驗機率其實不會太高的,也就是陰謀論一般很難成立。
下期再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