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晚一點來沒關係丨14個再遇見的故事

作家張定浩說,“所有的愛情故事,假如成其為故事,都是從第二次見面開始的。”
不久前,我們與香奈兒COCO CRUSH聯合,邀請看理想的朋友們分享自己遇見愛並確認愛的故事。我們發現,時間果然是故事最好的佐料。
比起一見鍾情,二見鍾情的滋味往往更豐厚,更綿密,也更悠長。它混雜了戰慄與恬淡,期盼與釋然,陌生與熟悉,疼痛與新生。
真正重要的遇見,慢慢來也沒關係。而時間,最終會讓我們清楚地看見愛人和自己,氤氳出關於聲音、影像、氣味、溫度、觸感的印記,滋養我們的一生。
截圖來源:香奈兒COCO CRUSH短片
/1/

遇見反差,看見愛
@夏天的蒙奇奇
初識只覺得他是個有些隆重的人,拄著手杖,穿著全套西裝,連襪子顏色都搭配成體系。我與身邊的同事吐槽:“我像不配跟他坐在一間屋子裡。”
第二次遇見是心靈上的,加了微信好友,總翻出來說話,講我不曾告人的經歷,講愛看的電影和書。我們見解一致,不用很多字就理解到位,像在人潮人海中遇見自己。
有一次我說要抱抱,他回害羞。那一刻,充分理解衣著有虛張聲勢之用。
@咔咔
正上課突然火災警報響了,根據以往經驗知道應該不會有問題,就不緊不慢地收拾東西等教室前面的人都走掉。一個平時一直坐在旁邊的同學走到門口突然停了下來,一言不發地折回來站在旁邊,等我準備走了才跟在後面走出去。
可能自己鈍感力很強吧,對方說上一個學期我們就見過了,因為是一門課的同班同學。
《傲慢與偏見》
@#
7年前在火車上他睡我的上鋪,下車前藉著放東西有了開口說話的交集,但沒有再相見。7年後,我終於不懼怕結果,聯絡了他,他從他的城市來我的城市。他變胖了,我本是一個只喜歡瘦高身材的人,可還是忍不住將眼睛看向他。
見面前所有波瀾起伏的情緒與幻想,在真的相見時反而歸於平靜。見到他的那一瞬間,就好像是無數平常的瞬間,那些綿密的情感變成自然的氣息,我和他好像已經在一起很久很久。
/2/

在時間之河,做出愛的決定
@不願透露姓名的葡萄
第二次見面,不喜歡煙味的我迷上了他身上淡淡的菸草味。第三次見面,他的菸草味更重了。無限迴圈辛曉琪的《味道》。
@飛啦
酒店的窗戶有上下兩片,只有上面的窗戶能開啟。有天中午我腳踩著窗臺,想把上面的窗戶開啟,卻發現窗外正對著她的房間。透過白色窗紗,我看見她坐在窗前看書的剪影。
我想起她說過中午的陽光正好,她喜歡回房間曬著太陽看書。我慌張地下了窗臺,把窗簾拉上。在那之後每每想到她,我便想起那天她坐在窗前的樣子。她以前說過的話,突然有了意義。
@竹間裡的太陽
第一次見面時,他請我吃了一碗石鍋拌飯,但我的轉賬因為他的微信身份認證過期遲遲無法完成。或許是彼此心裡都有些“小九九”,這成了我們一週後再次見面約飯的契機。
具體對話已記不清,他夾菜時因為緊張而手抖的樣子卻刻在了我的記憶裡。至於這頓飯的最初目的——還上次吃飯的人情,早已被我們拋諸腦後。從這頓飯起,我們心照不宣地認定了彼此。
飯後,他送我上車回家。從那一刻起,我們的聊天就沒停過,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五點。我們的故事,也在那天清晨的陽光中,悄然拉開了序幕。
第二次遇見是對初見時美好感覺的印證,我們之間的互動也更加自然,初見時的未知和拘謹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更真實的彼此。那種無需言明卻彼此心知的默契,讓兩個人更加靠近。我們的關係,從可能性變成了確定性。
《沒有過去的男人》
@競傾
再次見到你的瞬間,感覺你不像平時那麼興高采烈,看著你的背影覺得你好疲憊好瘦弱,薄得像一張紙,那一刻心裡隱隱作痛。
@Sam
愛不是某個時刻的衝動,而是時間之河的湧動。
@蛋
和男朋友還沒確立關係時,我們都對對方心動,但都覺得不可能。我們差異太大,還註定要異地。即便如此,在他離開前我們還是秉著留一段美好回憶的理念,進行了一週高強度的約會。
他離開後我們還保持線上聯絡,第一個月內我很不確定自己的心意。在某一天睡醒後,我突然變得非常清晰,決定要愛他。那是我非常明確自己愛上他的時刻,決定面對在一起可能會有的困難,不論結局如何,不逃避自己的感情。
我理解到愛不僅是感覺,也是決定。更重要的是,在這段關係裡,我覺得我的生命真的得到了拓展。
/3/

相見不恨晚,但求成長
@阿寶
與男友相識5年多,第一段戀愛持續了3年,大家都很辛苦。他委曲求全犧牲自我感受只為滿足我,我貪得無厭恃寵而驕把他的愛棄若敝履,之後因為異國我們都無法繼續下去。
回國後,他來找我複合,說要探索真正適合我們的相處模式。我在經歷了職場毒打後,經過痛苦的反思和自我的重新塑造,漸漸明白有的東西不是生來就應該屬於我,好的東西都需要爭取、經營、供養。
經歷自我發展後重新開始,我們對問題的處理方式更柔和,溝通技巧更成熟。如果有幸能第二次遇見,請珍惜機會,以洗練和鍛造過的靈魂重新相遇,開始新的故事。
《愛在日落黃昏時》
@藍藍
高中的時候,他在重點班,我在普通班,已經記不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他,但是少女的心事貫穿於我的整個高中生活。高中畢業,我鼓起勇氣表白,但是還沒來得及瞭解就奔赴不同的城市上大學,我們斷了聯絡。
十年後的我,剛剛完成博士學業,也剛剛給一段長期戀愛關係畫上句號,從痛苦中抽出枝丫,把自己還給自己。這一年裡我經歷了精神、身體和感情的全方位崩塌。
偶然的原因,我去上海拜訪親屬,在同學聚會上再次遇到他。餐後我們聊了好久,也走了好長的路。繞了這麼一圈才遇到,我們都更明白相遇的重量,不會再放掉。
/4/

沒有結果,也是永遠的印記
@clementine
後知後覺,確認愛上他時我們已經錯過。出國前以朋友的名義請他來家裡做客,一起看了我最愛的影片《曖曖內含光》。女主角Clementine最後和男主的對白讓我感動落淚,他在旁邊默默遞紙巾給我。
再一次見到他又是在朋友的聚會上,談笑間我講起最近在用假名收快遞,Clementine。他正巧在我身旁,小聲問我,是電影裡的麼?四年了,人的記憶總是這樣,有些細節太過清晰。
有些關係留在灰色地帶或許更好。
@咪
再一次和他見面,一起去上海人民廣場喂鴿子,白色翅膀扇動飛起的一瞬間確定了我愛他。
那時候我們還沒在一起,只是剛認識的好友。後面經歷了種種又分開,已經很久沒聯絡了。後來我離開了上海,一直很喜歡喂鴿子,在倫敦的廣場,西班牙的小鎮,或是歐陸的海邊。偶爾有一瞬會想起他,有時候在街上走路也會看走眼。
我想宇宙由無數個平行宇宙組成,某一箇中的我們會回到上海喂鴿子,一起消磨無數個夏天,但這個世界並不是那個。過去的都過去了,不同的夏天來了又來。
當時我16歲,真的活出了sweet sixteen的感覺,青春期裡所有的荷爾蒙和羅曼蒂克有空間施展。那天衝出來的膠捲是粉粉的,真好,永遠和我的記憶一樣,充滿輕盈模糊的粉色泡泡。
@庫洛米盒子
在異國的夜晚散步,路上經過一片水塘。高大的他很自然地將我抱起,藍色月光下我清楚地看見對方眼中的火焰。
離地的一兩秒,彷彿離開地球,現實的引力消失。爾後是長久的擁抱,彷彿將對方揉進身體裡,彷彿下一刻就要分離。
果然後來就是新冠大流行,與舊世界分離,這一幕場景卻總在大腦中重現。對方是誰已經不重要了,憑著這樣情感共鳴的輕逸瞬間,我度過了大流行獨自一人在異國的種種。
再艱難也不妥協過活,再隔絕也相信會有和人類重新連線的時刻。
《枯葉》
第二次遇見,是一場理智的冒險,與哲學家巴迪歐對愛的定義不謀而合。在巴迪歐看來,愛是人生之河中發生的斷裂性事件,開啟了一扇照見真實世界的窗戶。無論結果如何,都可以在瞬間的偶然中通向永恆。
香奈兒COCO CRUSH同樣相信,有些遇見是你永遠的印記,是你無需刻意佔有便能獲得的饋贈。
韓國歌手、BLACKPINK成員JENNIE,因為COCO CRUSH而重返了人生中數次難以忘懷的遇見。透過樹葉罅隙的光斑、千禧曼波風格的隧道、傳統與現代碰撞的街角……看似稀鬆平常的瞬間,卻錨定著意義深遠的個人故事。
JENNIE出生於韓國首爾,9歲那年和家人出遊,讓她遇見並愛上了紐西蘭。後來,她在紐西蘭度過了美好的五年,成長為獨立自信的女性,逐漸堅定了自己對音樂的熱愛,這才決定回韓國追尋夢想。
雁過留痕,JENNIE回看發現,這些過往的遇見早已化作人生的養分,讓她不斷看見更好的自己。在首爾與紐西蘭之間,在愛的遇見與遇見之間,勾連出JENNIE的成長脈絡。這也是COCO CRUSH所蘊含的法國精神和無國界激情的碰撞與交融。
遇見,其實是根植於COCO CRUSH基因中的主題。系列靈感源於1955年起便成為香奈兒標誌元素的“Matelassé”菱格紋圖案。
作為兩條線的相遇,菱格紋的方形弧邊不會過分鋒利,柔美而充滿力量。它代表了一種對待遇見的姿態,既無需迴避,又通過了時間的洗練。簡潔大方之餘,留下了恆久的餘韻,以供仔細咂摸。
向右滑動,檢視更多
系列中的戒指、耳環、項鍊與手鐲,適合疊戴搭配,也彰顯了COCO CRUSH關於遇見的宣言。嘉柏麗爾·香奈兒女士始終認為,愛不是需要掌握的詞彙,而是一種創造的語言。芸芸眾生如我們,在愛的遇見中看到了自己的獨特性,於是創造出了美麗的故事。
首次在系列中出現的紅寶石作品,更是大膽的創造。象徵著生命色彩的紅色與香奈兒的標誌性米色K金相遇,將看似兩極的剛性與圓融、力量與柔美、理智與情感融為一體,煥發出靈動與不凡的魅力。
與此同時,濃烈的紅寶石宣告著愛之永恆,創造了一場又一場與永恆的遇見。
我們承認,世界上有那麼多種遇見,每一種都關乎天意與幸運。愛有自己的執行法則,無法隨意更改。但正因如此,愛才更是一場理智的冒險。
COCO CRUSH的自由摩登精神,給予我們勇氣,向一切限制享受生活、愛和創造的事物說“不”。只有以自由的身心投入愛的遇見,才能尋獲永恆的可能。
正如詩人葉賽寧的名句,“人生是接吻並跳入漩渦。”來世上一遭,遇見愛其實很稀奇,何不縱身一躍?珠寶是愛的錨定物,香奈兒COCO CRUSH,珍惜遇見,鐫刻永恆。

編輯:布里
商務監製:蕎木
策劃:看理想新媒體部
封面圖:《愛在日落黃昏時》
商業合作[email protected]
投稿或其他事宜[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