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資產配置報告

源:格上基金研究
01 2025年3月以前市場回顧與未來展望
近期宏觀經濟資料回顧與未來展望
國內宏觀回顧
本月公佈了2025年1月的金融和通脹資料。從金融方面來看,2025年1月新增社融7.06萬億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長8.0%,新增人民幣貸款5.22萬億元。1月人民幣貸款中,企業貸款同比大幅多增,是核心拉動項,居民貸款同比少增,春節假期對居民端貸款形成較大的季節性擾動。1月政府債發行速度較快,體現了財政靠前發力的特徵。後續來看,政府債仍有較大規模供給。另外,1月M2同比增速為7.0%,較上月末下降 0.3個百分點。背後有兩個原因:一是受餘額規模較大等影響,二是去年12月同業存款新規生效,一定程度上造成1月非銀存款外流。1月M1統計口徑調整,修訂後的M1新增了個人活期存款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新口徑下,2025年1月M1同比增速0.4%,較2024年12月小幅下降0.8個百分點,整體來看統計口徑調整沒有造成M1同比增速的異常波動。通脹方面,1月CPI同比上漲0.5%,較前值上升0.4%;核心CPI同比增長0.6%,較前值上漲0.2%。1月CPI出現了邊際上行,結構上呈現出“食品、非食品、核心通脹均上升”的分化特徵,春節因素和能源價格上升共同推升了CPI數值。1月PPI同比為-2.3%,與上月持平,持續磨底。由於春節前後生產進入淡季,2025年開年生產經營活動擴張速度放緩(與1月PMI資料走勢趨同),國際油價上漲並未帶動PPI邊際回升。
國內宏觀未來展望
在春節錯位影響下,消費需求在12月提前釋放,而使得1月貸款資料透支回落,使得居民貸款階段性走弱。隨著春節錯期效應逆轉,2月居民貸款有望恢復同比多增。往後看,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內生動能逐步恢復的過程中,工業經濟仍會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石。在工業基本盤持續穩定增長的情況下,有效需求的持續恢復、新質生產力的進一步推進以及綠色工業的轉型將繼續推動工業增加值保持較高增速。2025年經濟有望延續當前的復甦趨勢。
海外宏觀回顧
美國通脹再度反彈。美國1月整體CPI同比上漲3%,核心CPI同比上漲3.3%,均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1月美國通脹超預期,既有季節性因素(年初企業往往會重新定價),也有極端天氣擾動的影響(如加州山火、颶風、寒潮等),二者加大了1月份價格波動。分項中,能源價格繼續上漲。自12月下旬至1月中上旬,國際油價持續走高,一是美國商業原油庫存降至低位;二是美國迎來寒潮天氣來襲,短暫影響石油生產並提振需求;三是美國財政部針對俄羅斯石油生產和出口實施制裁,導致石油現貨市場供應緊張。
非農資料不及預期。美國1月非農新增就業14.3萬人,不及預期的17萬人,資料不及市場預期有一定的季節性,還受到了極端天氣、自然災害及罷工等因素的影響。不過1月失業率下行,且勞動參與率改善,仍然顯示了非農新增就業的韌性。
海外宏觀未來展望
預計未來將放緩降息節奏。超預期的通脹資料公佈後,市場降息預期明顯回落,預計首次降息時點從此前的7月延後至9月,年內預計降息一次。根據 CME FedWatch,市場預計7月降息25BP的機率降至39.4%,預計9月降息25BP的機率為42.6%。同日鮑威爾也對降息持觀望態度,鮑威爾表示不急於調整政策立場,需要資料支援才會進一步降息。鮑威爾表示,當前政策立場相對降息前明顯放鬆,不急於調整貨幣政策立場;對通脹回落仍然有信心,但需要看到通脹資料取得進展,或者勞動力市場出現意外疲軟,才會考慮進一步降息。縮表方面,聯儲認為流動性仍然充裕,仍然維持此前的縮錶速度。
2月市場
權益市場回顧
2月份(截止2025年2月25日),主要指數走勢漲多跌少。具體來看,離岸市場表現相對最好,恒生科技和恒生指數領漲,本月分別上漲20.64%和13.89%;滬深300和上證50漲幅最小,本月分別上漲2.84%和2.31%。
從行業來看,表現為漲多跌少。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5個行業上漲,其中計算機,機械裝置,電子行業領漲,漲幅分別為24.09%,14.05%,13.67%。銀行,石油石化,煤炭行業領跌,跌幅分別為2.15%,2.33%,6.65%。
權益市場展望
春季躁動行情+Deepseek引發的中國資產重估。A股市場歷來有春季躁動行情的規律,從歷史來看,兩會之前市場總體表現較好,核心仍舊是政策。本輪行情以 DeepSeek 大模型為契機,形成了中國科技股價值重估的新邏輯。從短期來看,行情延續到兩會是大機率事件。另外,在大科技之外,消費板塊或有較好的機會。雖然短期消費板塊比較低迷,但消費是經濟復甦的重要抓手,啟動消費不是可選項,是必選項,消費股的崛起是必然。目前消費股位置的價效比較高(因為大部分投資者都隱含了較為悲觀的情緒在裡面),未來任何的利好都構成邊際改善,一旦一些標誌性的事件和資料出來,便會有資金打響第一槍。總體而言,當前A股市場估值處於歷史中等水平。在國內經濟處於新舊動能切換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疊加一系列政策提振下,A股市場結構性估值重塑機會較大。
債券市場回顧與展望
近期長短端利率上行。截至2月20日,10年國債收益率上行至1.68%附近,1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至1.48%附近。
10年以內國債收益率和資金利率仍然全面倒掛。2024年四季度出臺的非銀存款自律新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非銀體系的資金流出,導致銀行體系閒置資金額度偏緊,使得國債收益率和資金利率倒掛。不過2月中旬公佈的2024年四季度貨政報告延續對貨幣政策定調‘適度寬鬆’,同時提到‘綜合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可見央行寬貨幣立場仍然明確。只是當前約束層面淨息差和匯率都還有壓力,在亮眼的開門紅金融資料和風偏改善、權益回暖的情況下,當下大量投放基礎貨幣的必要性短期內有所降低。
資金面改善的根源在於央行投放流動性,短期看,稅期和政府債繳款回落後的資金需求可能回落,中期看兩會後降準落地的可能性。向後看收益率曲線可能由短向長傳導,建議以防守為主。
利率債方面,受專項債供給增加及市場風險偏好抬升影響,國內利率短期進入震盪盤整期,但中長期國內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經濟修復大機率延續波浪式前進的態勢,債券市場慢牛的根本邏輯暫未產生動搖,維持利率債謹慎樂觀觀點。2024年9月底以來中央對穩增長、穩房價、穩信心提出明確訴求,出臺了一攬子宏觀政策拖底經濟,短期內經濟下行的極端風險基本解除。展望未來,後續增量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均可期待,長端利率債供給或有所增加,利率債市場大機率延續震盪為主行情;隨著增量政策出臺告一段落,經濟資料脈衝後或有所走弱,疊加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不確定性仍存,利率債收益率或轉為下行;進入下半年,需重點跟蹤化債程序,關注內需、地產及內生經濟動能修復情況,利率走勢將更多跟隨央行指引。綜上,2025年利率債大機率延續震盪下行走勢,投資節奏上半年或優於下半年,建議繼續持有中短端利率債,關注波段操作機會,靈活調節組合久期,同時關注長端利率債因供給增加而調整帶來的增持機會。
地產市場回顧與展望
整體來看,近期銷售端、價格端先後出現企穩跡象,顯示市場信心有所回升,只是需求端傳遞到投資端還需要一些時間。
房地產“止跌回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策協同發力,持續用力,將制約房地產持續修復的堵點逐一突破。其一,穩經濟才能穩地產。2025年,我國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透過經濟增長帶動收入增長,從而實現居民預期回暖和消費能力修復。其二,去庫存政策持續用力才能加快實現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2025年,專項債對存量房收儲和對存量土地消化支援政策落地,央行保障房再貸款工具和“白名單”專案貸款使用到位,新房市場量價有望於2026年全面回到正增長軌道。
往後看,2025年央行會繼續實施有力度的降息降準,而且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也會適時下調,進而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下行。並且,不排除2025年透過較大幅度引導5年期以上LPR報價下行等方式,繼續對居民房貸實施較大力度定向降息的可能。在各項政策持續加碼的情況下,2025年有望實現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02 2025年3月以前
各類指數和策略表現分析
各指數表現及歸因分析
本月A股市場較為強勢,原因為春季躁動行情的規律,疊加DeepSeek大模型引發的中國科技股價值重估的新邏輯。歷史來看,兩會之前市場總體表現較好,核心仍舊是政策。港股則是在南向資金加速淨流入和DeepSeek於AI領域的突破下加強了本輪行情。美股方面,1月CPI資料小幅走高,預計聯儲將在3月FOMC會議暫停降息。當前估值水平偏高,盈利是後續走勢的關鍵變數。
各策略表現及歸因分析
股票策略表現及歸因分析
2月市場被春節橫空出市的Deepseek點燃,三地市場走勢分化。海外方面,DeepSeek的出現不僅僅意味著中國在AI發展上並不是簡單的跟隨者,讓投資人重新審視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所以春節後美股科技股持續跑輸中國科技資產,納斯達克指數下跌-3.33%。中國資產方面,隨著外資對中國經濟和科技資產的預期差開始修復,恒生科技延續漲勢,恒生科技指數創近三年以來新高,A股持續保持高交易熱情,成長風格顯著跑贏藍籌風格,市場繼續演繹結構化行情,滬深300上漲2.84%、中證1000上證10.08%。
行業層面,2月具備賺錢效應,市場漲多跌少。主線仍圍繞人工智慧、機器人、智慧汽車等泛AI領域展開,傳統領域以及偏防禦類的低估值高股息風格的公司繼續承壓。計算機以24%的漲幅領漲市場,電子、汽車、機械裝置、通訊以及傳媒也有超過10%的漲幅,而高股息方向如銀行、石油石化、煤炭表現疲弱。
程式化期貨策略表現及歸因分析
2月商品市場呈現顯著的“能源弱、貴金屬強,農產品內部分化”格局。地緣政治緩和預期、美國關稅政策調整及國內需求季節性回升構成核心驅動因素。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資料,本月約40%商品上漲(如貴金屬、部分農產品)、50%下跌(能源、黑色系為主),10%持平,波動率較上月擴大。
阿爾法策略表現及歸因分析
2月,A股成交額均在萬億以上,流動性充足,有利於策略的發揮。當月日成交額高於過去一年平均成交額,從分位數來看,接近3/4分位點水平。當月日成振幅低於過去一年平均振幅,從分位數來看,接近2/4分位點水平。行業振幅方面,當月有6個交易日振幅過低個交易日振幅偏低。小盤風格快速切換,並保持持續上漲的趨勢,中證1000表現強勢。
後市策略觀點
主觀多頭策略
目前 A 股估值處於較低水平,“兩會” 政策落地前的過渡期,市場對政策細則有所預期,短期活躍,中期維度上證指數3100點具備強支撐。人工智慧產業是今年 A 股核心投資主線,且產業趨勢仍舊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蘊含豐富的投資機會。Deepseek持續發酵推動全球資本對中國科技和資產重新估值,利於 A 股和港股上漲。美國方面,特朗普上任後政策態度緩和,美聯儲 2025 年降息程序預期放緩,美股高位震盪。短期美股科技因 DeepSeek 利空下跌,但中長期看,人工智慧浪潮持續,側重點轉向推理應用,格局也將變為一超多強,仍有發展空間。
量化多頭策略
股票量化類策略長期滿倉,均衡配置各行業和風格,適合作為底倉配置,未來市場活躍度預期提升,對於量化管理人獲取超教形成利好。
CTA策略
海外方面,美國大選落地,特朗普上臺,特朗普對中國、墨西哥、加拿大增加關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球貿易關係。關稅在增加了進口商品成本的同時,對相關大宗商品的價格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大宗商品的波動可能會加大。另外,地緣政治的影響仍舊存在。國內方面,當前商品市場等待經濟基本面復甦,企業需求回暖,隨著後續對商品需求加強,商品價格有望在中長期復甦。當前商品價格整體處於低位,隨著商品價格步入通脹,商品價格預計將呈現震盪後上行的走勢。
市場中性策略
中性產品一方面從市場交易活躍度來看,在經濟復甦的程序中,交投活躍,利好alpha收益的獲取;另一方面,由於對沖了beta的部分,波動方面一般中性產品比量化多頭產品會更小一些。
債券策略
2025年債券市場並不悲觀,具體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其一,美國大選中特朗普勝選,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潛在的加徵關稅、科技行業出口限制及外需承壓等增加國內宏觀不確定性的因素;其二,中長期國內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經濟修復更可能延續波浪式前進的態勢,債券市場慢牛的根本邏輯還沒有被動搖;其三,本輪政策組合拳中,貨幣政策拿出了十足的誠意,積極維持寬鬆環境為債券投資保駕護航。但鑑於2024年底債券利率快速下行,部分透支了2025年的貨幣政策空間,疊加利率已然處於低位,2025年債券市場的波動或大於過往。2025年債券配置邏輯不改,建議投資者降低收益預期,適度提高波動預算換取一定收益彈性,也可以適度參與妥益於風險好提升的轉債資產。
掌握更多配置觀點及產品資訊,請詳詢客戶經理。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