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雲墨
來源:云云雲的書房(ID:Yun_Study_Room)
2024年的年報馬上要披露了,很多朋友想知道如何讀年報,這裡假設我們完全不瞭解一個公司,分享一下個人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截止2月12日A股披露了2024年年報的,只有聚燦光電和指南針兩家公司,我們就以指南針為例(明確表示,不在持倉中,也沒有計劃持有,僅用作案例)。
首先,得找到一個可以檢視股票所有公告的地方,可以去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輸入公司名字就可以找到所有公告。
有些想看美股又沒有報告平臺的,可以在Google中輸入“公司名IR”也可以搜到。
先建立初步印象
當我們開啟年報後,對於沒有了解的公司,並不需要急於去讀細節,相反,需要建立一個初步的印象,這個印象一般包含兩部分資訊:
-
公司是做什麼的?
-
公司在市場中大概的地位是什麼?
如何瞭解公司是做什麼的?兩個途徑,公司官網和年報:
a)公司官網:很多人買了公司股票甚至持有很多年,都沒有開啟過公司的官網,浪費了一個資訊源。正常現在的上市公司都有官網,萬一沒有的話,是不是需要了解一下為什麼?沒記錯的話,退市的左江科技就沒有官網。而且很多官網上有著豐富的資訊,網址一般在年報的公司資訊裡就有:

有些公司甚至在官網上甚至列出了產品和價格,A股裡面很多人喜歡打聽小道訊息,卻不願意看一眼公司官網上的介紹。
b)年報中有一節“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下面有“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可以快速過一下,形成初步印象。
如何瞭解公司在市場裡的地位?是頭部、腰部還是比較小的玩家?公司收入大概規模多大、公司員工數量多少?
前者需要在報告外去查詢,不過現在有AI了,獲取起來非常簡單。至於公司規模,直接看年報裡收入,有個大概印象即可,是幾個億、幾十億還是幾百億的公司,公司人員數量也可以在年報中“公司員工情況”這一欄清晰地看到。你知道自己最大持倉的公司,大概有多少人嗎?
一般來說,瞭解了公司做什麼、公司大概的競爭地位、公司規模,即便第一次看這個公司,我們也可以憑藉上面的這些資訊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這個時候可以正式讀一份年報了。
通讀年報
在年報最開始的部分,博主一般會留意一下公司總部在哪裡,有句話叫投資不過山海關,雖然我們不能在地域上一刀切,但是如果留意是一個非常偏遠的公司,就可以留個心。
年報裡面第一個有財務數字的表就是“主要會計資料和財務指標”,主要看一下收入、利潤和現金流同比上一年和前年的變動情況。
一般來說,看到異常值,就會去查詢一下這個數字異常變化的原因,比如下面這個表中,資產總額直接翻倍了,但是正常情況下,資產不會劇烈波動的:

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挖掘一下指南針資產總額翻倍的原因,如果有恰巧研究過這個公司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討論一下。
緊接著是季度資料,博主一般會關注四個季度之間的收入呈現一個什麼特徵,還會去思考為什麼呈現這樣一個比例特徵:

再接下來是“管理層討論與分析”,裡面包括公司業務、行業情況、公司競爭力,有些公司會把這個部分寫得非常詳細,比如說海康威視2023年年報裡,描述公司業務的有70多頁(頁碼12-86),把這個都讀完,基本知道這個公司甚至行業裡的產品有哪些,有什麼樣的應用場景等。
作為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的一部分,公司還會拆解公司的收入和成本結構,從投資角度,這部分資料非常重要,原因如下:
-
清晰地拆分了不同業務的收入佔比,有些公司我們是按照業務線進行估值的,那這個表就是估值的基礎;
-
有些公司有海外業務,公司會披露國內和國外的收入佔比,可以透過海外收入變化速度看出公司國際化的速度;
-
根據不同板塊的增速,推測接下來各個板塊的增速,從而推算接下來年份整個公司的增長率;
-
公司會列出來各個板塊的毛利率,我們可以直接拿各個子板塊的毛利率和競爭對手做比較,可以看出來公司在不同領域裡面的競爭力;
-
還可以透過觀察各個子板塊的毛利率變化趨勢,判斷這個生意越來越難做還是越來越好做。
這裡是指南針的兩個表:


接下來重點看公司前五名客戶的佔比,可以透過這個表瞭解公司是否過於依賴單一大客戶:

過於依賴單一大客戶的公司,其實風險比較高,當然好處就是彈性也比較大。
緊接著是四項費用和研發投入,特別是研發人員情況,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一般來說研發費用高的公司,長期的潛力也比較大一些,不過這個就屬於定性判斷了。至於研發費用中,是否有過高的資本化,可以看出來一個公司財務報表的質量,這在上一篇文章中有分析。

當然,也不是說有資本化的就一定不好,只是這個比重太高的話,或多或少有做高當期利潤的嫌疑,同時意味著未來的包袱比較重。先苦後甜才是符合大眾審美的,真正的好公司怎麼會把包袱都留在未來、先甜後苦呢?
有些公司會在接下來寫具體的經營計劃,甚至會給出非常量化的指標,也就是預期收入達到多少。不過給這類數字的公司太少了,相反在美股,很多公司在業績會上會給下個季度和年度的預期,這也是A股和美股透明度上的差別,也是管理精細度上的差距。
緊接著會關注的是公司管理層的人員資訊,一般需要重點關注董事長和總裁資訊,包括年齡、履歷等,比如年齡特別大的,可能需要留意一下。
還會關注一下會計師事務所是否有更換,一般來說,換新的會計師事務所,需要重新熟悉業務和流程,是一個雙方都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那為什麼換呢?如果其他方面有比較明顯的可疑點,那麼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可能就變成一個很重要的訊號。
再接下來便是財務上有三張表,分別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要讀懂這三張表的確需要一些財務上的基本功,因為裡面有比較多的勾稽關係。博主看三張表主要是從四個維度:
-
絕對的量是多少,比如說收入多少、利潤多少、資產多少、負債多少,主要是看幾個大的核心資料,形成整體印象;
-
同上一年比較,有比較大的變動的專案是哪些,找出來為什麼?
-
長期的趨勢變化,這類資料一般需要基於一些炒股軟體來看,因為需要看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趨勢;
-
異常值以及重點科目需要檢視財務附註,比如說應收賬款、存貨、商譽、固定資產、合同負債等。
一般來說,如果我們不打算深度研究這個公司,看這麼多基本就算可以了;如果感覺這個公司值得研究,那就進入開始深度閱讀了,未來有機會再做介紹。
讀年後需要問自己的問題
當然,即便是這樣初級的研究,博主讀過年報之後還會去想這兩個問題:
-
這個公司業務的本質是什麼(公司業務受哪些因素影響大)?
-
這個公司股價的波動主要是受什麼影響?
一般來說,每次看完一個公司之後都去思考兩個問題的話,會對我們投資有很大的幫助,第一個問題培養我們看穿公司業務的能力,第二個問題培養我們對股價判斷的能力。
如果未來再有機會碰到該公司,也可以看看自己對這兩方面的判斷是否正確,久而久之,會形成透視企業的能力。
到此為止,基本把定性和定量的部分都做了一個瞭解,算是初步完整地閱讀好了一份年報。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