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接上文:決定明朝命運的關鍵一戰
文 / 子玉
自從司馬睿在江東建立東晉王朝之後,歷史上就有了一套定都北方的王朝在面對嚴重內憂或者外患不能在北方立足時渡江在江南建立政權的標準模板,歷史上隋煬帝楊廣複製過這套模板,宋高宗趙構也複製過這套模板,但明朝在南京有一套完整的政治班底的情況下崇禎卻沒有選擇渡江,而是上演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悲情劇目。
其實崇禎不是不想南遷,而是內部矛盾的作用導致他錯過了渡江的最佳時間點。
首先,崇禎是有前往南京的意願的,也早就在討論南遷的可行性。崇禎十七年(1644),大明朝是同時面對關外的清軍和內部的義軍的內憂外患,且李自成的大順軍已經開始了東征,目標直指京師。
這個時候,崇禎就主動和主張“南遷圖存”的大臣左中允李明睿商量南遷的事:“朕有此志久矣,無人贊襄,故遲至今。汝意與朕合。朕志決矣。諸臣不從,奈何?爾且密之。”
一句“朕有此志久矣”就可見,南遷一事,崇禎早就有此想法,只是朝廷內部統一不了意見,這件事才拖了下來。當時,崇禎已經和李明睿敲定了關於南遷的路線、護衛和餉銀等有關細節,並安排了留後事宜。
但崇禎君臣就南遷一事在博弈的時候,李自成的義軍卻是一路高歌猛進,崇禎十六年(1643)十二月,在基本結束了西北的戰事之後李自成就派李友和白鳩鶴等人率軍於十八日渡過黃河佔領了山西的榮河等縣,為義軍東征開路。
次年(1644)正月初八,李自成率領大軍正式從西安出發,二十三日到達平陽,明知府張璘然投降,二月初八,大順軍佔領太原,二十二日攻克寧武,三月初一,到達大同,明大同總兵姜瓖開門投降,六日,又接著克宣化。
在這種情況下,大順軍兵臨京師城下就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形勢倒逼著崇禎君臣必須就南遷一事作出決策。
但是,南遷一事畢竟難以啟齒,所以崇禎就想大臣們能主動提出來然後自己再勉為其難,從之。不過呢,這只是崇禎的一廂情願,公開討論時,大家根本就不配合他,一個個都玩起了沉默。
大臣們之所以不配合崇禎,一是怕把自己留下直面義軍,更怕承擔京師失守的責任,所以就主打一個沉默。
為了將崇禎留下,左都御史李邦華竟然對崇禎講“皇上自然守社稷”的道理,建議讓太子去南京監國。
面對大臣們的沉默和反對,崇禎怒了,表示自己即位十幾年都沒把大明朝搞好,太子一個孩子怎麼可能撐起社稷的擔子,何況現在又是面對強敵的危局。
這個時候,給事中光時亨又站了出來攻擊主張南遷的李明睿,朝廷內部因為南遷一事又陷入內耗中,而義軍此時依然在攻城奪地,向京師挺近。
這個時候,崇禎即使想走也走不了了。因為,李自成在做東征的決策時是考慮了截斷崇禎南遷的通道一事的。
對於東征的戰略,大順軍是兵分兩路:一路由李自成、劉宗敏統率,在佔領平陽後依次攻取太原、寧武、大同、陽和、宣化、居庸關等地,然後直指京師;
另一路由大將劉芳亮統率左營,在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后沿黃河北岸進軍,先佔領河南懷慶府(今泌陽),次佔領山西潞安府(今長治),然後東下攻取河南衛輝、彰德二府(今汲縣、安陽)、北直大名府,最後經邯鄲、邢臺、河間攻取保定,會師京師。
劉芳亮這一路就是為了截斷崇禎君臣南渡的通道,同時防止山東和南直隸的明軍北上救援京師,保證李自成所率主力的順利行軍。
另外,義軍在攻克太原之後,還分出一支軍隊由大將任繼榮、馬重禧等人率領東出固關,攻取真定(今正定),然後經保定會師京師。
由此可見,對於這次東征,李自成是做了周密的計劃的。

李自成制定了詳細的東征計劃
圖源/劇照
劉芳亮這一路在二月下旬先是攻取了懷慶府,接著又兵不血刃佔領了潞安府,東下彰德府,在三月初十的時候又接著進入廣平府。隨後,劉芳亮又按照既定計劃收取邢臺、河間等地,在三月二十四日的時候又拿下了保定。此時,崇禎已經在煤山上自殺。
可見,劉芳亮這支大順軍在將黃河北部大部分郡縣納入了大順朝的版圖之外,不僅截斷了崇禎南渡的通道,阻擋了山東、南直隸明軍援救京師的可能,更是有力配合李自成和劉宗敏所部順利地攻取了京師。
同時,東出固關的一路也於三月初七進入了真定。
只能說,在崇禎君臣討論南遷一事時,南遷的最佳時機已經被他們錯過。
這裡還必須強調一點,大順軍之所以進軍順利,除了義軍作戰勇猛、李自成規劃的戰略得當之外,明朝各地文武官員的主動投降也是主要原因。此次東征,大順軍在渡河之後、攻打京師之前只在寧武經歷了一場像樣的戰役。
除了南遷一事崇禎君臣陷入內耗之外,就是調關外的關寧鐵騎入衛一事也沒有在短時間內統一意見。
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十九日,崇禎在召對大臣時就提出了調吳三桂部入關的想法。對於這個決策,大家都明白,調關寧鐵騎入關就等於將寧遠拱手讓給清軍,所以,大家都有意迴避不想承擔這個歷史責任,尤其是崇禎,他希望大臣們能主動替自己分擔責任,表示:“此等重大軍機應行與否,原應先生們主持分擔,未可推諉延緩誤事。”
但大臣們根本就不配合崇禎,首輔陳演就首先站出來反對,完了還聯合大臣們集體勸崇禎。
就這樣,直到二月底,關於是否調吳三桂入衛一事大明朝內部還是沒能形成決議。直到三月初,義軍已經逼近京師的情況下,崇禎才下詔封吳三桂為平西伯、薊鎮總兵唐通為定西伯、左良玉為寧南伯,令吳三桂和唐通率兵入衛京師。
由於決策時間實在太長,吳三桂直到三月十三日才進關。
當然,結果大家都知道,關寧鐵騎出於各方面的原因根本就沒救成崇禎。不過,就算吳三桂提前進入京師,以他那點兵力根本就不是李自成的對手,後來的山海關大戰就能證明,吳三桂必須尋求援助才能抗住李自成的軍事壓力。再說,大順軍當時可是兵分三路包抄京師的態勢。
所以,人們還是高估了關寧鐵騎的作用了。
除了在南遷、調吳三桂入衛這兩件事上崇禎將其性格短板是完全暴露,就是在義軍到達城下的關鍵時刻,崇禎依然是亂出牌的節奏,在唐通率領所部八千人入衛屯於齊化門的情況下,崇禎竟然派太監杜之秩充任監軍,這個做法直接就激怒了唐通,他將崇禎賜給他的東西摔在地上憤怒地說:“我還不如一個太監。”
直接拉著隊伍就撤了。
不過呢,唐通好歹還來了,山東總兵劉澤清直接以受傷為由拒絕了崇禎要求其入衛的命令。崇禎呢,也只能賜給對方銀兩表示慰問。劉澤清呢,不僅不感激,還帶著軍隊直接南撤。
由此就可見,明朝失去對武將的控制的問題在這一刻被迅速放大。既然唐通和劉澤清的態度是如此,我們實在不敢保證吳三桂即使提前趕到京師他的態度到底會如何。

不能高估吳三桂
圖源/劇照
當時為了籌餉,崇禎也是隻要求大臣們出血而不肯拿出內帑的儲銀,導致大家根本就不配合他,最後只籌到了二十萬兩銀而已。尤其是崇禎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他不僅不出血還將女兒周皇后暗中給他送來要求他捐納給朝廷的五千銀兩扣了二千兩。
只能說,明朝末年崇禎君臣已經徹底離心。
三月十五日,大順軍進抵居庸關,唐通直接投降,十六日,克昌平,十七日,進抵京師城下,正式開始攻城。當時,駐紮在城外統率京兵三大營的襄城伯李國禎也直接投降了大順軍。
崇禎呢,只能絕望地嘆息:“內外諸臣誤我,誤我!”
在嘗試突圍失敗之後,崇禎只能前往煤山,最終以君王死社稷的劇本給大明朝畫上了句號。
只能說,崇禎本可以複製晉元帝和宋高宗的劇本,但卻由於決策效率太慢、成本太高最終錯過了最佳時機。
不過話又說回來,崇禎即使去了南京情況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只會將京師的模式複製到南京,還是會被內部矛盾和外部的軍事壓力所折磨,還不如選擇“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劇本。
後來,南明朝廷的烏煙瘴氣也驗證了這個推斷。你想,崇禎在京師的時候都控制不了局勢,去了南京威望下降的情況下就更不好控制全域性。
不管煤山自殺的劇本是崇禎主動還是被動選擇,於他在史書中的定位而言,都是最好的。
就像當年的項羽一樣,烏江畔就是他最好的歸宿。

理想島VIP全球TOP50名校相親群
僅需319元
2025年3月底,理想島VIP成立了全球TOP50名校交友群,包括上海、北京、廣深港等三個專群。
而且,付費進群之後,將贈送你一個月的小程式理想島VIP會員!因此,也可以理解成,購買一個月會員,免費贈送全球TOP50名校交友群。
除了海外名校,理想島VIP全球TOP50名校還包括八所中國大陸院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上述105所高校在讀和畢業生,均可申請進群。進群方式,請點選連結:重磅!理想島VIP成立全球TOP50名校相親群



理想島VIP使用者脫單故事
最新合集(2023年11月~2024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