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白領:是在長安當牛馬,還是去嶺南當個人?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的這句詩,以前讀起來,是一份皇帝傾舉國之力博愛人楊貴妃一笑的浪漫。詩句帶給人的畫面感,除了華清池畔的貴婦輕啟朱唇的瞬間,便是運送荔枝的使者騎馬疾馳,速度之快,讓人只能看到滾滾煙塵。
要不是馬伯庸基於該詩句寫了部《長安的荔枝》,於華夏千年歷史的縫隙裡賦予了馬背上的使者一副當代靈魂,李善德這個九品小吏荔枝使所代表的那些千里奔襲的無名執行者們,恐怕還只是積壓在歷史檔案庫房裡被塵封著的名字。
在原著小說面前,導演大鵬舉起了一面哈哈鏡,將當代人的職場困境、中年危機照進了原著構建的恢弘大唐的陰影之中——電影《長安的荔枝》成了貫通古今的影像時空隧道,將“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千古詩句,發散成了小吏李善德(大鵬 飾)以血肉之軀奔波於長安與嶺南間的嬉笑怒罵式人生百態:
唐天寶年間,楊貴妃誕辰前,唐玄宗李隆基為博妃子一笑,令上林署在指定時間內將新鮮荔枝從嶺南運至長安。可荔枝4天即變色變味,嶺南至長安卻有足足5000裡,需8日疾馳。運送荔枝這件不可能完成的差事,落在了上林署監事李善德身上。
唐代牛馬奇蹟背後的智慧
歷史的千年流轉,令荔枝早已不再是什麼遙不可及之物——無人機分揀、冷鏈物流,電影裡招人稀罕的荔枝,如今是每個國民日常生活觸手可及的吃食。可古代的帝皇吃的可不單是一顆荔枝,而是權力的滋味,他當然知道嶺南的新鮮荔枝運至長安是不可能的。他也知道只要自己想要,底層人不得不放手一搏。
畢竟,那些古往今來為人所熟知的宏大敘事的甘甜,都是由無名者的鮮血來保鮮的。
皇帝要試試手下人服不服管,於是體系裡,便上演了一場“表演性執行”,上林署的官員們為了保命或邀功,便找來了李善德這位替罪羊——事情成了,功勞不是你的,事情不成,鍋肯定是你的。天子號令下,“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李善德為我們生動詮釋了什麼是唐代天選打工人。
大鵬在影片伊始,將李善德塑造為了“唐代北漂”,除了用古建沙盤戲仿當代售樓處細節,還設定了早高峰人潮、上班打卡畫像、領導畫餅等現代職場梗,將當代打工人的集體情緒投影進了天寶年間的職場。讓人感嘆——唐朝的房價也不便宜,唐朝的白領也都愛搶功推責,唐朝的上司一句閒話,小吏也得996。
剛背上房貸的李善德為了還貸,也為了妻女的安危,在上司的連哄帶騙下,頂著荔枝使的虛職實責,隻身一人前往嶺南。
李善德在長安買房
在這之後,我們將在影片裡看到一位處處靠著智慧逆襲的李善德——
動身前,李善德在上林署屋頂持續抑鬱,好友杜少陵(張若昀 飾)趕來,送上一句詰問,“既是身臨絕境,退無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
上司甩鍋、同僚構陷、妻女命運懸於一線,李善德成了一位職場受害者。而杜少陵的話,卻讓他下定決心,在絕境內走出一條無路之路,這是與內心恐懼博弈之智慧。畢竟我們的社會是個複雜系統,不合理是常態,而受害者心態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列出一大堆理由來證明此路不通。李善德無法改變聖人的意志與上司的行為,但他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態度和應對方式。他並沒有像一個典型的受害者那樣,將所有的決定權與改變權都交給別人。
李善德與好友杜少陵
接下來,面對“一日色變,三日味變”的鮮荔枝與五千裡山河的阻隔,明算科出身的李善德明白,荔枝不會因任何原因而晚腐爛半刻——它只遵從自然法則。他用那個時代的“演算法”劈開時空天塹,將5000裡驛路切割為15個換乘節點,計算馬匹輪換頻率與冰鑑消耗量,構建了一套“唐朝冷鏈動態模型圖”——這是與自然規律博弈之智慧。
他因此研製出了“草根黑科技”,從擅種荔枝的峒女園主阿僮(莊達菲 飾)那取經,開發出了分枝植甕法、鹽洗隔水法,在唐朝便造出一款簡易冰箱,並用四色筆視覺化標註起荔枝的腐敗程序,建造了一套紙間的物流即時追蹤系統。
李善德拆解問題、資料論證、研發解法,用產品經理的思維詮釋了什麼是冷鏈的鼻祖;李善德推演、實踐、覆盤、糾錯,用笨功夫,詮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捲入暗黑荔枝經濟學
李善德的被異化與被同化
我們在一顆小小的荔枝上,看到了李善德的智慧,可即便他把轉運之法算得頭頭是道,卻沒有算出人心的叵測。
擱在當代,他就是那種總被老闆一拍腦門塞進個緊急專案的最慘技術骨幹,白天被甲方催,深夜和資料磕,方案總能改到十幾版,拿命來扛KPI。
李善德在片中強調各部門需將自己的任務拼接在一塊,便能完全明白整個任務的運轉模式——大鵬可能是華語影壇第一位讓工部、戶部、禮部等唐代政府機關對齊顆粒度的導演。可這一次,對齊了顆粒度又怎樣,一句話不妥動了大官的利益,損了天子的臉面,那就不是年會辦不辦得成的問題了。
荔枝都知道用帶刺的外殼護著自己甘甜透亮的芯,可李善德直到這時,還是不知道刺甲護澄心。也難怪他時值中年還是九品小吏,而被上司忽悠當上荔枝使這個倒黴差事,也正是因為他那份常年都做不來假賬的軸——
當他拿著歷盡千辛萬苦研製出的荔枝運轉之法,躲過地頭蛇的追殺回到長安時,卻發現朝廷裡的各部門相互推諉、敷衍搪塞。大鵬在李善德輾轉於朝廷各部的路上,加入了一場原著裡沒有的馬球(唐代足球)表演戲碼,調劑了此處沮喪的影片調性,也讓人意識到中國最好的足球運動員其實都在職場上。
至此,影片迎來轉折,《長安的荔枝》這部借耿直天真的算學小吏剖開官場百態的電影,祭出了它的厚黑學經典語錄——正當李善德報國無門時,又是好友杜少陵的幾句話打開了局面:
“你做成了這事,在聖人眼裡,就是他們辦事不力。你那轉運法是打他們的臉,人家又怎麼會配合你呢?”
“做官之道,就三句話:和光同塵,雨露均霑,花花轎子眾人抬。”
杜少陵(杜甫)畢竟是個唐代詩人,他的話音韻優美、意蘊非凡,翻譯進當下的語境裡,從商業層面上來看,就是說,你已經釀出酒了,但別直接去找客戶賣掉,要找到能幫你把貨鋪開的經銷商。
從政治層面上解讀,就是說,別太鋒芒,要懂得把功勞給上級,抬舉別人,找到同伴,利益均沾。
的確,在大廠裡幹過的恐怕都知道,專案完結的時候寫郵件,你也得向各領導和各部門擬上感謝語,要不然,你拿命換的KPI,可能變成領導的墊腳石;你苦心研發的黑科技,終究是同事的眼中釘。
李善德悟了:“那我現在抬還來得及嗎?”
觀眾們也悟了:“在盛唐的嶺南搞冷鏈幾個月都不如在長安搞幾天人脈,要懂演算法,也要做社交家啊。”
右相楊國忠
不久後,他的專案便得到了右相楊國忠(劉德華 飾)的加持。只是李善德這時還不知道,楊國忠早晚要搶他的功,且他承諾的朝廷承擔的荔枝轉運費,實則是向轉運沿途百姓徵收荔枝稅而得來。
被流放至嶺南
李善德從牛馬又變回了人
荔枝太甜,可這甜裡有多少百姓的苦?
當影片行至高潮,李善德腰懸右相金牌,此時,荔枝已能在政府運力的加持下順利運至長安,但銀幕裡的那一顆顆紅潤新鮮的荔枝裡,早已被注射進了權力的酸腐。在權力漩渦裡沉浮,李善德終於能對得起荔枝使的稱號,卻無法對得起那些所有信任過、幫助過他的人。
胡商蘇諒(白客 飾)砸錢投資李善德轉運荔枝,只因李善德承諾幫他拿“五符通牒”。可李善德連方案主導權都丟了,蘇諒血本無歸,被官府抄船抄家;峒女阿僮獻出祖傳荔枝園和保鮮秘方,把李善德當族人喝同心酒。可大唐的軍隊為搶鮮枝帶兵砍光果園時,李善德連片葉子都護不住;林邑奴(劉俊謙 飾)這個被當牲口的奴隸,因李善德給他一碗酒,叫了聲“朋友”,冒死報信救他一命,自己卻被一劍穿心。
李善德與蘇諒
李善德在友人們面前舉起了善良,可它還沒來得及變為遮風避雨的傘,卻引來了朝廷裡的雷;他遞給每個人的希望火種,最終卻都燒穿了他們的屋簷。
“一騎紅塵妃子笑”,再回想起這句詩,那個想象中颯爽英姿,紅幡飄揚的騎手,此刻卻有點像是個權力縫隙裡爬出的倀鬼,身後拖著無名小卒們的枯骨。
可李善德最初想要的,只不過是和妻兒在自己的院內賞桂的平淡日子。
片尾,李善德歷盡艱險將唯一的一甕荔枝單騎運回長安。等候在城門內的妻子鄭玉婷(楊冪 飾)與好友杜少陵看見,李善德答應從嶺南帶給妻子的紅色木棉花瓣飄灑在空中。這場戲是大鵬對經典詩句“一騎紅塵”的復刻,“紅塵”終於被具象化了,它不再象徵著帝皇為博妃子一笑的浪漫,而成為小人物李善德與妻子樸素的凡俗浪漫的寫照——此刻,華清池畔貴妃的霓裳褪去了色彩,小人物在絕境中捧出的熱氣騰騰的真心,才是那個盛世最動人的光。
李善德在地圖上用木棉花標記終點
算學出身的李善德再一次面對右相楊國忠時,一語道破了轉運費用中的貓膩,他悟了,自己“種的果子”被楊國忠動動手腕便摘下,後者用剝削百姓的方式討了皇帝歡心。李善德言辭犀利,揭開了楊國忠的遮羞布,被流放至嶺南。
這場戲中,大鵬讓攝影機升至大殿金身佛像的眼窩處,由外向裡拍出了正對峙的二人——佛眼本應悲憫視眾生,卻成為監控螻蟻的“天眼”。大鵬用這一鏡,諷刺了唐末盛世的權力幻象。李善德手中的四色算筆,此時在觀眾心裡標記下了權力之惡與民生之痛。
回看大鵬的影路,逆襲感十足。拍草根網劇《屌絲男士》入行,三年後,《煎餅俠》便豪取11億票房躋身“十億俱樂部”。而近年來的《保你平安》《熱烈》與《長安的荔枝》則宣告著大鵬的商業型別片製作大規模升級。他從十餘年前的網路弄潮兒,蛻變為了型別片匠人。
銀幕外的大鵬,新聞極少,他不聲不響,不亂接綜藝,不瞎當評委,在本行內一步一腳印,以肉眼可見的速率穩定進步。這似乎總與他設計的或鍾愛的銀幕角色有著一種映象般的生命互文——他們以蔫巴為護甲,以較真為刃,在複雜的系統之內,澆灌一朵永不妥協的花朵。
所以我們可以在《縫紉機樂隊》裡聽到始終佝僂著背脊的主人公在片尾唱響那首《不再猶豫》;我們也更能明白他為什麼會選擇飾演李善德這個說出了“就算失敗,也要知道倒在離終點多遠的地方”的愛較真的蔫人。
在這個盛行“綜藝鍍金”“熱搜驅動”的中國娛樂圈內,大鵬堅持用作品砌臺階,這與李善德用肉身丈量嶺南與長安的距離如出一轍。在這個流量如鮮荔枝般易腐、易朽的時代,這樣的一點點笨功夫,才能帶來一些超越時間限制的尊嚴。
策劃丨三聯.CREATIVE
監製丨沈藝超
編輯&排版丨孫宏
作者丨哈尼
圖片來源丨《長安的荔枝》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絡後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