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截圖
最近佛山的基孔肯雅熱有點“出圈”,倒不是因為病毒多厲害,而是那組“蚊帳隔離”的照片,再加上“7000 多張隔離床位”的訊息,不少人開始嘀咕:這病到底啥來頭?隔離會輪到自己頭上嗎?
別慌,今天咱就用嘮嗑的方式,把這事說清楚。
“牽機熱”其實不是一個新事物,之前在非洲、東南亞都已經多次發生過疫情。如今疫情在中國出現,又有“隔離”一說,不能不讓大家聞到那熟悉的味道。
但先給大家吃顆定心丸:基孔肯雅熱患者的隔離,並不是 “一刀切”。
按照最新發布的《基孔肯雅熱防控技術指南(2025年版)》,病毒血症期(發病 7 天內)患者原則上要住院防蚊隔離。

與該指南相呼應,廣東省佛山市召開新聞釋出會稱,“為應對基孔肯雅熱疫情形勢發展,佛山已指定53家二級及以上醫院作為定點收治醫院,同時將防蚊隔離床位從3696張擴容至7220張,為確診病例提供診療和住院治療服務。”
但是指南里也明確表明,“若病例不住院,醫療機構應告知其防蚊隔離要求,自行做好居家健康監測管理,轄區疾控機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提供指導。”
所以,“牽機熱”的隔離其實還有得選,並非強制性隔離。
只要有得選,這事情就是合理的。畢竟有人在感染之後症狀比較嚴重,需要醫院治療。但對於醫院來說,就得按指南辦事,不能隨隨便便把患者往病房裡一收就了事,至少要提供蚊帳進行物理隔離。否則進來一個蚊子,咬了感染患者,再去叮咬他人(包括醫護人員),疫情就有擴散之虞。
有網友吐槽:“醫院裡還需要蚊帳?難道不滅蚊,會讓蚊子亂飛嗎?” 醫院當然有衛生標準,非常時期更有嚴格滅蚊措施。但要想達到“絕對無蚊的醫院”標準,成本會非常高。相比之下,給病床配蚊帳,算得上是成本低、效率高的務實之選。
據廣東省佛山市各區最新通報,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個區已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超4000例,其中順德區報告3627例,均為輕症。
基孔肯雅熱本身不可怕,就怕蚊子當“快遞員”! 這不是“人傳人”的疾病,只要掐斷蚊蟲這條“運輸線”,病毒就斷了腿!

說到滅蚊,就不得不說佛山採取的措施。除了常規的化學消殺(俗稱“毒氣”),比較有意思的是生物防治—— “水裡放魚,天上放蚊”的硬核操作。
新聞裡說,僅7月23日至24日,佛山禪城區園林部門在亞洲藝術公園和中山公園分兩批投放了5200尾食蚊魚。食蚊魚原產於北美,食性廣,尤其嗜食蚊子幼蟲孑孓。一尾成魚每天可消滅成百上千只孑孓。投放食蚊魚,相當於給水體加裝了“生物保安”,能有效減少蚊蟲孳生。

如果說食蚊魚是抗蚊的“水軍”,那麼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的雄蚊就是“空軍”了。禪城區祖廟街道試點“以蚊治蚊”的“生物防治法”。
傳播基孔肯雅熱的是白紋伊蚊(花斑蚊),它也是登革熱、寨卡病毒的元兇。用來“以蚊治蚊”的,是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雄性白紋伊蚊(雄蚊不吸血,不傳播病毒)。它們與野生雌蚊交配後,會讓雌蚊的卵無法孵化,實現“斷子絕孫”。
與食蚊魚不同,沃爾巴克氏體雄蚊是較新的防治方法,效果堪稱“空前”——目標就是讓花蚊子“絕後”!
實際效果如何?看看巴西尼泰羅伊市的成功案例:
-
尼泰羅伊(人口約50萬)自2015年起採用沃爾巴克氏體雄蚊抗擊登革熱。
-
2017年全面推廣前十年,該市報告超46000例登革熱(2013年超12000例)。
-
2020-2023年,病例總數僅326例,為20多年來最低。
-
2024年病例雖有上升至1754例,但仍比採用該方法前狂降90%,遠低於全國及州水平。
-
長期監測顯示,釋放結束八年後,至少97%的埃及伊蚊攜帶沃爾巴克氏體,且過去四年未暴發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疫情。
為了防治蚊子傳播的疾病,廣州之前其實已經釋放過沃爾巴克氏體雄蚊。廣州離佛山很近,但目前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基孔肯雅熱,是否也有抗蚊空軍的功勞呢?
“以蚊制蚊”能否在佛山也展現出“空前絕後”的效果?我們拭目以待!
從來沒有一個夏天,讓我如此期盼高溫! 因為高溫也能“熱死”蚊子!
我們怕中暑,但蚊子比我們更怕高溫。蚊子最活躍的溫度在25°C~32°C之間。高於此範圍,其活躍性大減,“快遞”病毒的能力驟降。
當氣溫持續數小時超過40℃,蚊子會脫水死亡(河南就有網友曬出蚊子被熱死的照片)。當氣溫達到35℃以上,蚊卵和幼蟲也會大量死亡——埃及伊蚊幼蟲在38℃水中死亡率超90%!
所以,三伏天的滾滾熱浪,或許正是蚊子的“催命符”,也能給基孔熱疫情“潑盆冷水”。
當然,只要蚊子沒被清零,天氣轉涼後它們還會捲土重來。正如我們無法將病毒清零,也無法將蚊子徹底滅絕。人類與病毒的鬥爭貫穿進化史,“戰勝”從不意味著“清零”。
人類與蚊子的戰爭,註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記住這“三不”,為自己和家人築起防線:
-
不恐慌: 基孔熱多數輕症,發燒關節痛數日可愈。它不人傳人,更不會重演“大封城”的劇本。 科學認知是破除謠言的基石!
-
不給蚊子留活路:清積水(端掉“蚊子產房”),裝紗窗紗門(建起“物理屏障”),噴驅蚊液(隨身攜帶“隱形護盾”)。讓蚊子無處孳生、無縫可鑽!
-
不招蚊子: 蚊子循二氧化碳而來。出汗多、代謝旺時更易“中招”。及時清潔、保持涼爽(開空調降溫),減少你成為“目標”的吸引力!
掌握知識,積極防護,這場“人蚊大戰”,我們定能贏得主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