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葉青
7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就蚊媒傳播疾病基孔肯雅熱發出警報,提醒各國做好應對準備,避免疫情大規模暴發。世衛組織蟲媒病毒小組負責人迪亞娜·阿爾瓦雷斯說,目前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發現基孔肯雅病毒傳播情況,約550萬人面臨這種蚊媒病毒的風險,而且可能出現大範圍疫情,這給衛生系統帶來了壓力。
在廣東省佛山市,從7月8日監測發現首例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病例以來,截至7月22日,該市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超3000例。7月2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目前,北京市偶有境外輸入病例,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病例輸入的風險持續存在。
基孔肯雅熱是否會人傳人?症狀有多重?可以預防嗎?對於這些社會關注焦點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一問:病毒會人傳人嗎?
7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新聞釋出會。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段蕾蕾表示,近期,中國南方個別城市發生基孔肯雅熱輸入疫情並引發本地傳播。基孔肯雅熱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透過伊蚊叮咬傳播,沒有人傳人跡象。

圖片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
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領域首席科學家、副主任何劍峰介紹,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在廣東,主要傳播媒介是白紋伊蚊。
2010年廣東首次報告了基孔肯雅熱由輸入性病例引發的本地蚊媒傳播病例。此後,在部分地區也曾經有類似事件發生,但傳播規模都較小,未發生過大規模的本地傳播。
基孔肯雅熱在全球範圍內均有出現。今年以來,法屬留尼汪島估計有大約三分之一人口感染病毒;在印度以及孟加拉國等東南亞國家也出現病毒傳播。此外,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近日報告了輸入性病例,並發現本土傳播病例。
二問:症狀有多重?
關節疼痛、發熱……這些症狀讓許多患者感到不安。那麼,基孔肯雅熱的臨床症狀到底有多嚴重呢?
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醫院,是佛山定點收治機構裡病人最多的一家醫院,有400多名基孔肯雅熱的患者在院治療。樂從醫院院長陳錦泳介紹,經過醫院這段時間在臨床的觀察和總結,病例具有以下特點:
發熱,體溫一般以中低熱為主,少部分有高熱,通常在2天到3天內退燒。
皮疹,一般起病第1天到3天出現,主要分佈在軀幹、四肢、面部、手掌等地方,多為斑丘疹,病情好轉會逐漸消退。
關節疼痛,多數發生在手指、手腕、腳踝關節,疼痛以腫痛為主,相對比較劇烈,但緩解速度也比較快。
部分患者有頭痛、乏力的現象,極少數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情況。
“臨床主要以退熱、止痛、止癢等對症處理為主。”陳錦泳表示:“透過對目前出院病例的臨床觀察,通常5天到7天可以痊癒,均為輕症病例。”
何劍峰提醒,新生兒、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的患者感染後風險更高,可能會出現嚴重併發症,需要特別關注。
三問:該怎樣預防?
何劍峰說,基孔肯雅熱主要透過伊蚊傳播,而伊蚊的繁殖離不開積水。因此,預防基孔肯雅熱的關鍵在於滅成蚊、清積水和防叮咬。
滅成蚊。在家可使用各類家用滅蚊藥物,例如電蚊香、滅蚊片或滅蚊噴霧罐等滅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清積水。伊蚊通常在各類小型積水容器中產卵繁殖幼蟲。在家庭環境中,常見的伊蚊孳生地包括水生植物(如萬年青、富貴竹、綠蘿等)的栽培容器、花盆底部的托盤以及屋頂積水的容器等;在戶外,則主要是各類有積水的容器。透過翻盆倒罐,清除各類積水,就能有效消除蚊蟲的孳生環境,從而減少蚊蟲的滋生。
防叮咬。家庭住宅可安裝紗門、紗窗,睡眠時使用蚊帳;在戶外活動時,建議穿淺色長袖衣褲,塗抹驅蚊劑。
“個人如果出現高熱、關節劇痛、皮疹的情況,尤其是有蚊蟲叮咬史或者疫區旅居史者,要立即就醫治療。”段蕾蕾說。
編輯:王璠
稽核:朱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