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時間以來,一種主要依靠蚊子傳播的疾病——基孔肯雅熱——在全球範圍內的多個地區傳播,對公共衛生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最容易透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進行傳播。

7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通報表示,
目前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發現基孔肯雅病毒傳播情況,
約550萬人面臨這種蚊媒病毒的風險。
基孔肯雅熱在東南亞、美洲以及非洲地區已經流行多年。
由於氣候潮溼的原因,近幾年來,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均爆發過大規模基孔肯雅熱疫情。
今年7月,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報告了超過3000個確診病例,廣東省已經開始呼籲全民滅蚊了。
棘手的是,該病毒目前並沒有針對性特效藥,也沒有被廣泛應用的疫苗,避免蚊蟲叮咬是預防CHIKV感染的最佳方法。
多地爆發基孔肯雅熱
世衛組織發出警告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7月22日就蚊媒傳播疾病基孔肯雅熱發出警報,
提醒各國做好應對準備,
避免疫情大規模暴發。
當天在日內瓦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世衛組織蟲媒病毒小組負責人迪亞娜·阿爾瓦雷斯表示:
目前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發現基孔肯雅病毒傳播情況,約550萬人面臨這種蚊媒病毒的風險,而且可能出現大範圍疫情,給衛生系統帶來壓力。

據介紹,大約20年前,基孔肯雅熱疫情曾在印度洋區域大規模暴發,影響約50萬人。
感染者大多出現高燒、關節疼痛、疲勞等急性症狀,極少情況下可能死亡。
近年來,該病毒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日益加深。
印尼2021-2023每年疑似病例超11.5萬,2024年疑似病例近20萬;
泰國2018-2020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疫情,確診病例超2.7萬,涉及全國60個身份;
2020-2024年間,柬埔寨、菲律賓、馬來西亞均爆發了基孔肯雅熱疫情。

今年以來,法國在印度洋的屬地留尼汪島估計有大約三分之一人口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
在印度以及孟加拉國等東南亞國家也出現基孔肯雅病毒傳播。
此外,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近日報告輸入性病例,並發現本土傳播病例。
7月24日,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衛生健康局通報,
截至2025年7月23日,該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3317例。

據患者描述:
感染後他出現了關節疼痛、發燒及身體皮疹等症狀。
發燒期間全身起了大片紅色皮疹,非常癢。
阿爾瓦雷斯補充道,攜帶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在大多數熱帶國家存在。
世衛組織目前正支援成員國研發實驗室診斷方法、培訓人員、加強醫療保健系統,並擴大監測範圍以追蹤和控制基孔肯雅熱疫情。
什麼是基孔肯雅熱?
該如何預防這種疾病?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蚊媒病毒性疾病。
“基孔肯雅”一詞源於坦尚尼亞南部基馬孔德語,意為“彎曲之物”,用來描述感染者因劇烈關節疼痛而扭曲的姿勢。
該病毒於1952年在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首次發現,隨後在非洲和亞洲的其他國家發現 。
自2004年以來,CHIKV疫情變得更加頻繁和廣泛,部分原因是病毒發生了變異。
目前,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的110多個國家/地區都發現了CHIKV。
傳播機制
基孔肯雅病毒由受感染的雌性蚊子傳播,最常見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它們也能傳播登革熱和寨卡病毒。

當未感染的蚊子叮咬血液中存在CHIKV病毒的人時,蚊子會吸入病毒。
病毒會在蚊子體內複製數天,進入其唾液腺,並在蚊子叮咬新的人類宿主時傳播給他們。
病毒會再次在新感染者體內複製,並在其血液中達到高濃度,此時病毒會進一步感染其他蚊子,從而延續傳播週期。
發病症狀
發病通常在被感染蚊子叮咬後4-8天開始。其特徵是突然發熱,並常伴有劇烈的關節痛。
關節痛通常令人虛弱無力,通常持續數天,但也可能持續數週、數月甚至數年。
其他常見體徵和症狀包括關節腫脹、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勞和皮疹。
大多數患者感染後可完全康復;然而,偶爾也有感染後會出現眼部、心臟和神經系統併發症。
年齡跨度較大的患者患重症的風險更高,包括感染母親分娩過程中感染的新生兒、出生後數週內被感染蚊子叮咬的新生兒、以及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
重症患者需要住院治療,因為存在器官損害和死亡的風險。
治療與防控
遺憾的是,目前尚無針對CHIKV感染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治療。
臨床治療包括使用退燒藥和止痛藥緩解發燒和關節疼痛,建議多喝水並注意休息。
目前有兩種基孔肯雅熱疫苗已獲得監管部門批准或被推薦用於多個國家的高危人群,但這些疫苗尚未廣泛普及。
世衛組織和外部專家顧問正在審查疫苗試驗和上市後資料,以提供可能的使用建議。
避免蚊蟲叮咬是預防感染的最佳方法。
外出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如果有裸露皮膚,要塗抹含避蚊胺和避蚊酯的驅蚊產品;避免在樹蔭和草叢等蚊蟲密集的地方長時間停留。
家中要安裝紗門和紗窗,晚上睡覺時要使用蚊帳,必要時要配合電蚊拍、蚊香液等滅蚊。
同時,需要社群居民共同努力,減少蚊子滋生地,例如每週清空和清潔盛水容器、處理廢棄物等。
綜合來源:WHO、新華社等
以上為正文內容
↓關注悉尼見聞,看見不一樣的澳洲↓






↑ 滑 動 查 看 更 多圖 片,掃碼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