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發生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疫情,國家疾控局近日派出工作組赴佛山現場指導,國家疾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省基孔肯雅熱疫情仍處在高位平臺期,疫情形勢還相當嚴峻。
據廣東省佛山市各區最新的通報,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個區已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超過4000例,其中順德區報告確診病例3627例,均為輕症病例。
據澎湃新聞,目前,廣州、陽江、湛江等地均出現了基孔肯雅熱病例。世界衛生組織25日警告,基孔肯雅熱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擴散,已有119個國家報告病例,約550萬人面臨感染風險。


張文宏解釋為何此次基孔肯雅熱病毒
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傳播較快
針對我國近期南方部分地區突然增多並出現外溢的基孔肯雅熱病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首次發聲。據第一財經7月26日報道,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了為何此次病毒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傳播較快。
“中國既往沒有過輸入性基孔肯雅熱引發大流行的案例,對該病的基礎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傳播會快於其他流行區域。”張文宏向記者解釋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過即便如此,他認為,如果及時採取有效迅速的措施,目前南方部分地區應該仍處於控制疫情的有效視窗期,仍能阻止感染風暴的進一步形成並阻止病毒向周邊區域擴張。
根據廣東省佛山市各區最新的通報,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個區已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超過4000例。目前,佛山當地已經對感染患者採取了防蚊隔離措施。
對此,張文宏表示,人也是該病毒的傳染源,會幫助病毒的傳播,從人到蚊,再傳播給人,而現代交通的便捷性可以讓疾病出現跳躍性的傳播——該病毒可以透過人員來往,將病毒帶到新的蚊媒生活區域,進而拓展基孔肯雅熱的流行區域。
“後續的重點還是要不遺餘力地撲滅蚊子孳生地;同時周邊地區必須對疑似病人進行密切監測。”張文宏表示,“此外,在疫情過後必須立即展開當地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從而明確此次感染覆蓋的人群有多大,下次再出現新傳染風暴的風險有多大。”
他還表示,目前來看,基孔肯雅熱病毒感染主要是輕症,對症治療即可。


什麼是基孔肯雅熱?
北京疾控發文釋疑
7月26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釋出提醒,解答關於基孔肯雅熱防控的疑問:
-
什麼是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熱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1952年,該病首次在非洲東南部被發現,後播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目前主要流行於東南亞、南亞和非洲地區。2008年,我國首次發現輸入病例,隨後幾年陸續有輸入病例報告,部分輸入病例在南方省份引起本地傳播。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透過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叮咬傳播,咳嗽、打噴嚏、聊天及其他日常接觸不會引起感染。基孔肯雅熱感染者多為輕症,症狀以突然發熱和關節疼痛為主。

另據央視新聞報道,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一般為1至12天,多為3至7天。患者會突然出現發熱、皮疹和關節疼痛。發熱會持續1至7天,伴有寒戰、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噁心、嘔吐等。皮疹多出現在發病後第2至5天,半數以上病例在軀幹、四肢伸展側、手掌和足底出現紅色斑丘疹或紫癜,數天後消退,可伴脫屑。
關節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關節,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關節,腕關節受壓引起劇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徵,通常1至3周緩解,部分病例關節疼痛可持續數月。
新生兒、65歲以上的老年人,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是基孔肯雅熱重症發生的高風險人群,一旦感染後容易出現併發症,需要及時就醫。

-
北京居民本地感染風險極低
基孔肯雅熱主要透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叮咬傳播,人與人之間不傳染。在我國,由輸入病例引起的本地傳播主要出現在南方部分省份。

北京沒有埃及伊蚊,主要的蚊種是淡色庫蚊,白紋伊蚊比例較低,歷年也未在本市蚊蟲中檢測到基孔肯雅熱病毒。
因此,本市居民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熱的風險極低,即使有病例輸入本市,只要做好防蚊滅蚊和個人防護,就可以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熱傳播。
北京疾控提醒市民朋友不要恐慌,這種疾病完全可防可控。
-
“花蚊子”就是白紋伊蚊,喜歡白天活動
和別的蚊子比,白紋伊蚊長得有特點,一身黑色,腿上和身上都有明顯的白色斑紋,尤其是一條清晰的白線從頭頂一直延伸到背上,不像淡色庫蚊一身土灰色的那麼低調,非常好認。
我們日常看到的“花蚊子”是白紋伊蚊的成蟲,它喜歡白天活動,且多在戶外,在北京叮人的高峰期主要是在早晨的6時至8時和傍晚的17時至19時。
白紋伊蚊屬於容器型媒介蚊種,主要孳生在各類盆、罐、瓶、缸、桶、廢舊輪胎、泡沫箱等小型積水中,且活動範圍躲在孳生地周邊100-200米內。很多時候,我們是“自己養蚊子咬自己”。因此,及時瞭解蚊蟲活動規律做好防護,有效清理孳生地,可以從源頭有效防控蚊媒傳染病。
-
建議穿淺色長袖長褲,使用有效驅蚊液
外出去野外遊玩或去往蚊蟲密度較高場所時建議穿淺色長袖長褲,減少皮膚裸露。
在蚊蟲叮咬高峰期,皮膚暴露部位可以使用含避蚊胺、驅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驅蚊液,使用時按照產品說明書使用劑量、頻次塗抹於皮膚外露部位,出汗稀釋後或上衛生間洗手後可補充塗抹,確保發揮作用。普通花露水具有止癢效果但沒有驅蚊效果。蚊蟲密度較高時,儘量避免在樹蔭、草叢、水邊長時間逗留。
外出旅行出行前提前查詢目的地蚊媒疾病發病情況,要準備適當的淺色長袖衣褲防蚊衣物和驅蚊劑,也可使用蚊帳、蚊香等防蚊用品,儘可能選擇配備紗窗紗門的住宿場所。若不慎被蚊蟲叮咬,要避免過分抓撓而發生感染。
外出歸來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若出現發熱、寒戰、關節痛或肌肉痛、皮疹等症狀,及時就醫並主動說明旅行時間和地點,以儘快得到診治。

世衛組織警示基孔肯雅熱疫情風險
防控蚊蟲滋生是關鍵
世界衛生組織25日警告,基孔肯雅熱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擴散,已有119個國家報告病例,約550萬人面臨感染風險。該病毒由蚊蟲傳播,症狀包括高熱、劇烈關節疼痛和長期疲乏,約40%的患者可能出現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殘疾,極少數情況下可致命。
世衛組織蟲媒病毒專案負責人羅哈斯·阿爾瓦雷斯博士指出,目前法國海外省拉里尤尼翁島約三分之一人口感染,疫情態勢類似20年前印度洋地區的大規模暴發。亞洲、歐洲多地已報告病例,包括法國和義大利北部。
目前全球已有兩種疫苗面世,但主要用於旅行者。世衛正在協助各國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醫護培訓及疫情監測,並計劃成立戰略顧問組制定防控建議。專家提醒,防控關鍵在於控制蚊蟲滋生地,尤其是在熱帶國家和溫帶高風險地區。
編輯|程鵬 蓋源源 杜波
校對|金冥羽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第一財經、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日報、中國新聞網等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