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有個文章到處刷,就是說鋼琴市場崩掉的那個。
很正常,這個市場早就該崩了……現在崩,只能說太多人,後知後覺。
說2023年的確是鋼琴行業的嚴冬,從4月開始銷量斷崖式下跌,很多琴行都已倒閉。珠江鋼琴去年8月釋出的半年度報告顯示,去年上半年營收6.35億元,同比減少25.19%,淨利潤2527萬元,同期相比減少60.62%。
早該如此啊,鋼琴這個東西是好東西啊。但要求一是有錢,二是有閒….當然天賦是必須的,沒天賦折騰啥。
如果把鋼琴當雞娃工具,效率也太低了點。考個10級又如何?而且現在聽說也不加分了,不加分,還玩啥。
更重要的,是沒錢了。
不僅是鋼琴,還有跟中產生活相關的很多東西:收藏、摩托、學區房、手錶,輕奢….
一位朋友說這種消費,叫花邊消費….
不必須,甚至不像旅遊真能帶來快樂,這些消費更多是一種身份標籤,一種為未來的預期。
她說,搞不好連服裝市場都會完,因為衣服也是一兩年穿不壞的,很多人家其實三四年不買衣服,也沒啥大問題….
花邊消費在消失的時候,花酒消費,倒起來了。
最近各地文旅局都在玩命拉客,雖然這事不是他們的本業,不過閒著也是閒著,幹就幹吧。最誇張是這個:
這是什麼消費?這是花酒類消費。
花樣美男,大雪天裡,給女遊客們擺各種造型,賞玩。
這其實跟男人跑到商k去喝花酒,區別也不大。
我說這些搞文旅的地方,如果敢性別換一換。上面兩個衣不遮體的美女,然後讓猥瑣油膩大叔上去,摸一摸啥的,我才真叫一個服啊!
看來,對男色消費的,還上不了女拳主義者的頭啊。
關於花酒消費那天還聽了個新的模式,說現在的花酒商k,都拆零賣了。
我問什麼叫拆零。說以前就是點一個陪喝陪唱,一次陪到底。現在是按小時,每小時可以更換……
從總價來說未必高,但單價低了,陪喝陪唱的效率也高了。
那麼這算消費升級還是降級呢?我認為實際上是降級。因為在總價未變的情況下提升了陪喝的質量和數量….
這相當於啥呢,相當於香菸拆零:

但在花邊消費和花酒消費裡,發現沒?
人類的基本需求還是那些。花邊,是喝飽喝足後的精神需求,而花酒,則是等同於吃飽喝足的需求。
1920年1月17日凌晨0時,美國憲法第18號修正案,禁酒法案正式生效。根據這項法律規定,凡是製造、售賣乃至於運輸酒精含量超過0.5%以上的飲料皆屬違法。自己在家裡喝酒不算犯法,但與朋友共飲或舉行酒宴則屬違法,最高可被罰款1000美元及監禁半年。21歲以上的人才能買到酒,並需要出示年齡證明,而且只能到限定的地方購買。
可是禁酒令根本無法消除人們喝酒的慾望和需求,在正規市場被禁的同時,地下黑市卻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非法制造和買賣酒類製品帶來的暴利深度挖掘了酒販子潛力:有人把福特汽車的中間掏空,有人用嬰兒車來偷運葡萄酒和白蘭地,有人在家裡藏酒的地方安裝假門。
禁酒令實施之前,因為沒有財務來源,美國的黑社會波瀾不興,而在實施禁酒令之後,依靠私酒貿易帶來的暴利,美國的黑社會開始發展壯大。與此同時,警察也日益腐敗,犯罪率不斷上升。電影裡的紐約五大家族,傳奇的芝加哥著名黑幫阿爾卡彭,都是這個時代,靠販酒發達的。

後來,禁酒令在羅斯福手裡結束了,美國黑幫的好日子也隨之結束。
這說的啥意思呢?說的就是哪怕經濟再難,花酒消費也會存在,且會翻出花樣,否則那些地方的文旅,也不會出美男計。
食色,性也。
(完)

(免責宣告:本文為經濟學教授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或者購買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或者購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