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混跡指南——別去永遠在招人的團隊 2025-04-23 03:34 網際網路er的早讀課 我上一篇文章給大家做了一下心理按摩,聊了一下當前大廠裡的那些坑。勸大家不要把大廠的機會看得那麼重,沒有好的機會不要強求。 之所以分享這些,除了給大家提供資訊之外,也是因為現在招聘市場當中的坑太多了。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心態,稍有不慎,就會落入獵頭或者HR花言巧語編織的“陷阱”,等發現是坑的時候往往已經追悔莫及了。 我自己就吃過虧,所以希望幫助大家敲響警鐘,不要重蹈覆轍。 01 跳槽的代價 相比於我們父母的時代,當今社會對於跳槽已經非常包容了。 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經歷了快速發展,導致對人才的缺口很大。在招聘的壓力下,導致各大公司都會開出高薪進行招聘。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跳槽漲30%的常規操作,兩三次跳槽就能讓薪水翻倍。 也正因此,大家對於跳槽也都是比較感興趣的。畢竟誰能拒絕漲薪呢? 但跳槽也意味著當前工作的積累全部推倒重來,是有許多潛在成本的。這些成本因為是潛在的,不那麼明顯,短時間內也無法量化,所以經常導致被忽略。往往要許多年後回想起來才發現自己錯過了什麼。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潛在的晉升機會。 無法晉升是很多人離職的原因,比如待了幾年周圍的同事都升了,自己還在原地踏步。或者是自己已經是團隊裡職級比較高的了,上面的位置都有人了。 這些不利因素是很容易捕捉的,我們天生都是趨利避害的高手,恨不得每天上班的時候都會想起來一遍。 但我們反過來想想,是不是也有很多有利因素被忽略了呢? 如果已經幾年沒有晉升了,客觀上來說之後獲得晉升的機率其實會稍大一些。其他表現更優秀或者更適合晉升的同事都升完了,想要輪一個晉升並沒有那麼難。 如果是上面的位置都有人了,就更不用擔心了。這種看法有一個隱含的前提就是上面的老闆們都不會挪窩,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高層的領導也是人,既然是人也會趨利避害考慮更好的機會。你會因為晉升不了想走,他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果上面老闆走了你是最優替補,那你又何必著急呢?大家一起耗著唄,現在走了還不一定能得到最佳替補的機會。 也有不少人是因為公司走下坡路所以想跳船,尤其是人心惶惶的時候,大批大批的人離職。 但其實,這固然是危機,也同樣是機會。走的人多了,團隊骨幹以及核心專案都空出來了,是一個難得的大展身手的機會。 尤其是現在還年輕的朋友們,遇到這樣的情況千萬不要著急走。 你就想你又沒有房貸車貸,公司黃了也不會露宿街頭,怕什麼?要怕也是那些揹負著大幾百萬房貸車貸的中高層怕。說不定幾個一直頂在頭上的走了還能趁機接管團隊走上管理崗位。 我就看到過好幾個替補成功的機會,尤其是在正常情況下想要晉升尤其是走上管理崗位太難了。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用忠誠換取機會,其實還是很值得嘗試的。 退一萬步講,哪怕最後公司還是沒挺過去還是黃了,那時候再找下家也並不遲。說不定還能給同事、上司留一個為人靠譜的好印象,以後還能發揮用場。 另外,必須要提醒的是:跳槽的所謂30%的漲薪也不是穩穩當當的,尤其是現在大環境不好,很多公司都抬高了試用期的要求,動不動就是卡試用期不給轉正…… 你想的是跳槽能多賺點錢,公司想的是趕緊壓榨完你剩餘價值……如果真的不幸遇到,豈不是血虧? 02 薛定諤的獵頭 你以為的獵頭:慧眼識珠的網際網路星探,專門替各個公司發掘人才。 實際的獵頭:人口販子,把你賣了他賺介紹費。 他們的套路和說辭也是多到飛起: 年初就問是不是拿了年終獎了,有沒有心思動一動。 三四月份就是最近招聘旺季,機會比較多。 夏秋兩個季節一般是說hc盤點完了或者是部門調整,有了新的不錯的崗位放出,詢問意象。 10月之後就是年底淡季了,有一些急招崗位適合撿漏…… 只要你接電話的時候少一點鬆懈,真的很容易相信對面電話裡的說辭,相信了這是一個進入大廠的好機會,而投遞簡歷,開始對下一份工作的憧憬。 沒有人比獵頭更希望你看機會想跳槽的了……所以別光聽獵頭說什麼,有時候深入稍微思考一下,會發現一些問題…… 有一段時間不知道哪個無良獵頭把我的多年之前的簡歷洩露出去了,導致我頻繁接到獵頭的電話,關心我要不要換工作。 然後我就發現,80%的獵頭推薦的都是相同的幾家公司:某夕夕、某跳動、某紅書和某物。 一開始我還會禮貌性地聽一下招聘的團隊和工作內容。後來多了以後就煩了,聽到這幾個名字就掛電話。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感覺有些不對勁了。 很明顯,這些電話接通了之後就講繞口令的獵頭都是不太稱職的。他們好像沒有客戶的概念,從來不想客戶們需要什麼,只是機械地讀稿,有些像是電話推銷員。 但讓我奇怪的地方也是這裡,大家都知道現在市場環境很糟糕。大部分公司都縮減或者停止了招聘計劃和預算,按理說獵頭這個行業首當其衝,應該受到的衝擊更大才對。怎麼這些水平差勁的獵頭還大量存在,沒有被淘汰掉呢? 我之前一直覺得是因為獵頭的門檻太低了,直到最近,我想到了新的可能。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些看起來水平很差的獵頭才是淘汰賽的獲勝者? 正是因為大環境不好,公司們的招聘預算縮減。才使得招聘市場從之前的百花齊放變成了現在的碩果僅存。獵頭們別無選擇,不是他們只會說車軲轆話,而是現在給得起介紹費的公司就只有這麼幾家。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很容易發現一個更令人謹慎的問題: 為什麼現在大環境不好,這些公司還在持續招聘? 03 大廠的招聘邏輯 根據我曾經在阿里待過的經驗,大部分組在招人的時候是沒那麼激進的。 通常情況下的內部正常的人員補充透過內部的渠道就足夠了,比如內推、校招還有內部的轉崗活水。 對於一個10人左右的小組來說,通常情況下每年人員流動和團隊擴張帶來的缺口大概也就兩三個人,順利的話一輪內推基本上就解決了。即便內推沒成功,還有每年的校招。 實在是缺人的話,還能去人才庫找找備選。當初我就是因為投過簡歷在人才庫被缺人的組發掘出來的…… 那什麼情況下招聘量很大呢? 最常見的就是新部門新業務的開設,一般越大的組織架構調整伴隨的人才缺口也越大。 比如部門獨立,團隊新建等,通常都伴隨著大量的人員變動,意味著因為種種原因離開的人會很多。人能走,但是業務還在的話,必然要補充。短時間內大量招聘光靠內部渠道往往就不夠了,就需要和外部的獵頭合作。 要知道組織架構常規性調整是大公司的標配,這也是為什麼大公司不缺簡歷卻經常和獵頭合作的原因。 但顯然,這樣建立的團隊往往也是不那麼穩定的,那麼對應的就是以後再次調整和變動的可能性也同樣很大。 如果組織架構沒調整還有大量缺口呢? emmmm,我不說,留給大家自己想。 04 心態為王 說了這麼多是想提醒大家,人類的理智是非常弱小的,不怎麼經得起考驗。尤其在面對恐懼和誘惑的時候,理智弱小得可憐。 所以那些詐騙分子騙人來來回回就是那麼兩招:恐嚇和誘惑。 用你渴望的東西來引誘你,用你恐懼的事情來恐嚇你 比如經典的刷單和裸聊詐騙,就是這兩者的完美結合,雖然簡單老套,但就是好用,上當的人如過江之鯽。 職業發展的道路上,步步艱難。除了需要技術才能,一個強大的心臟,穩如泰山的心態同樣重要。 來源 | Coder梁(ID:Coder_LT) 作者 | 梁唐 ; 編輯 | 荔枝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