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紐約州長島蘇福克郡狄娜·薩蘭提諾(Deanna Salentino)為修繕自住房屋向"工具時間營造"公司支付9.62萬美元,卻遭遇承包商羅伯特·寇泰西(Robert Cortese)中途停工並失聯,導致全家被迫遷入後院露營車居住。
據薩蘭提諾描述,寇泰西在拆除房屋四壁後便停止施工,既未訂購建材也未鋪設水電管線,現場僅剩裸露的壁骨與散落的電線,多扇門窗及欄杆不知所蹤。當地新聞臺News 12試圖聯絡寇泰西求證,但其僅回應“對方撒謊”後拒絕進一步置評。
蘇福克郡消費者事務部門證實,寇泰西及其公司因無照營業已被列入官方“恥辱牆”公示,記錄顯示其首次被曝光是在2023年6月,遠早於薩蘭提諾一家僱用其施工的時間。儘管該資料庫公開了涉事方姓名、地址及違規原因,但消費者保護辦公室主管韋恩·羅傑斯(Wayne Rogers)表示,現行法規僅允許對持牌承包商的劣質工程提供最高5000美元補貼,無牌施工者不在此列。
為挽回損失,薩蘭提諾一家已另聘新承包商接手爛尾工程,但清理舊工程遺留問題導致工期延誤與成本激增。目前,全家人仍棲身於露營車中,而蘇福克郡警方已介入調查。法律專家指出,此類案件中消費者往往只能透過民事訴訟追責,但高昂的訴訟費用與漫長的司法程式令多數家庭望而卻步。
紐約州建築行業協會資料顯示,近五年因無牌施工引發的糾紛增長37%,其中長島地區佔比達22%。分析認為,監管資源不足、處罰力度有限及消費者貪圖低價的心理,共同催生了這一灰色地帶。薩蘭提諾的遭遇並非孤例,但現行法律框架下,受害家庭除自擔損失外,鮮有有效救濟途徑。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