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我一個同事跟孩子去商場吃飯。屁股剛挨著座位,就聽到有人大喊了一聲:
“小朋友,別動!”
同事循聲望去,發現一個服務員快速向前衝了幾步,把一個3歲左右的孩子抱了起來。那孩子當時正站在座位上,墊著腳尖往桌子上爬。周圍大人在說話,都沒注意到孩子腳下的椅子正一點點往後挪,孩子很有可能掉下來。
幸好服務員眼疾手快,避免了一次事故。

看到全程的同事,長吁了一口氣,但看到孩子父母一臉不以為然的表情就更加憂心。帶孩子出門吃飯,家長可千萬不能大意啊!
過年期間安全最大,今天常爸就再嘮叨嘮叨,把外出就餐可能遇到的危險一一盤點下。
說起選座位,常爸就想起幾年前發生的一件讓人非常痛心的事兒。
父母帶著孩子去吃火鍋,孩子就坐在過道的位置。
服務員端著鍋底過來,沒想到腳下一滑,整盆幾乎全部撒到了孩子的臉上和身上。瞬間,白霧騰騰。

孩子媽媽出於本能,趕緊把孩子拉出座位。可此時孩子已經被燙傷了。

平日裡吃火鍋,不小心碰到了鍋沿都會被燙得齜牙咧嘴,更別說這種大面積的直接傷害了。而且物件還是一個小孩子!
再次看當時的場景,常爸還是會覺得心頭滴血。
服務員腳底打滑,倒翻一整鍋滾燙的火鍋湯,這樣的事我們真的無法預料,這個悲劇也給我們每個有孩子的家長一個重要的啟示:外出就餐,一定一定不要讓孩子的座位靠過道或上菜口。
比如去下圖中這樣的餐廳,應該儘量讓孩子坐在靠牆、靠裡的藍色圈圈裡,而不要坐在靠過道、容易與人磕碰的紅色圈圈裡。

其次,應該儘量安排孩子坐在兒童餐椅裡。兒童餐椅一般四面都有圍擋,而且穩固性更好,孩子不容易摔下來,也不會說跑就跑。
如果餐廳提供兒童餐椅,就儘量使用。沒有的話,要不坐靠牆、靠裡的位置,要不然自帶行動式的兒童餐椅。
前面說,不讓孩子坐過道,除了減少磕碰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不讓孩子亂跑。
孩子亂跑亂叫,不僅僅會打擾別人的用餐,還會對自己的安全造成威脅,只是很多家長不在意,巴不得孩子吃飽飯不要在身邊“煩”自己,可是真出了事,沒地兒吃後悔藥去。
比如下面這個事件裡,江蘇無錫的一家人帶孩子去吃烤魚。孩子獨自拿著玩具在飯店裡奔跑,在拐角處和端著烤魚鍋的服務員相撞。烤魚汁直接倒在孩子身上,當家長為孩子脫去衣服時,發現孩子稚嫩的皮膚已經被燙傷。

(家長幫孩子脫去衣服,孩子已經被燙傷)
還有一個孩子在餐廳亂跑,和一位拎著熱水壺的服務員相撞,造成孩子頭部受傷、背部被燙傷。
之前還有一個北京的7歲孩子在火鍋店奔跑時,撞上了迎面而來的服務員。火鍋湯全部澆在孩子身上,光醫療費就花了2萬多。
兩家人本來想高高興興地吃個飯,結果卻要一邊擔憂孩子傷勢,一邊跟餐廳鬧得不開交。
可是,不管賠償多少錢都無法讓時間倒流,孩子受的罪更沒法被撤回。
所以,預防依舊是第一位。外出就餐,一定要看住孩子,不要亂跑。
有人說了,可是孩子鬧啊,管不住啊?!實在不行,外出就餐還可以帶上常爸之前推薦的小玩具、摺紙、繪畫本等,讓孩子閒不下來。
說起筷子,我就想起偶然在網上看到的新聞。
1歲半女童吃飯筷子插進左眼,還順勢插入顱內,長約5釐米。六個科室的專家聯動,才讓女孩順利脫險。

在這條新聞裡,還穿插著另一個新聞。一個女子2歲時吃飯摔倒,導致筷子入肺。可期間一直沒有發現,直到21年後出現大咯血,要危及生命了,才發現。
關於筷子的傷人事件,真的太多了,而且姿勢往往出乎意料:
摔倒時含著筷子,筷子從嘴裡直插入腦的;
嫌耳朵癢,用筷子直接戳進耳朵的;
11個月的孩子,筷子直接捅進眼睛,需要開顱手術的
……
玩筷子,真的不是過家家。筷子,也從來都不是玩具。
帶孩子外出就餐,無聊時,孩子最容易拿起桌子上的筷子、勺子、盤子玩兒。這時一定要制止,把餐具推得離孩子遠點。給孩子玩具、做遊戲等轉移注意力。
除了不能玩筷子、刀叉外,還要注意讓孩子遠離熱的飯菜、熱水等。
南京的一個爸爸帶3歲孩子外出就餐時,服務員按照慣例給他們送上了開水。但當時服務員隨手就把開水放在了孩子手邊。孩子正在玩手機,一時沒注意就把杯子打翻了,一大杯開水倒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大腿和右腳踝被二度燙傷。
除了熱水,熱菜、熱湯都要儘量遠離孩子,晾涼後再給孩子吃。火鍋、燒烤更是要讓孩子儘量遠離湯鍋和烤盤,放生肉的時候也要儘量夾得低一點,免得湯汁濺起來——此時此刻越發覺得自己嘮叨,但安全就是要贏在每個細節上啊!
有一個爸爸帶著4歲的孩子和朋友聚餐。菜過三巡,孩子們都跑出去玩耍了。爸爸以為有另外兩個大孩子帶著,不會出什麼事兒。沒想到幾分鐘後,孩子哇哇大哭。爸爸衝過去,發現孩子捂著手、小臉煞白,一問才知道孩子被電著了。
萬幸的是,最終孩子沒什麼事兒。但長沙有個1歲小女孩就沒這麼幸運了。
夫妻倆帶孩子出去吃飯,倆人點餐時,就讓9歲的姐姐帶著1歲的妹妹在邊上玩兒。兩個人沿著三樓餐廳的落地窗走,可沒想到有一扇窗戶是開啟的。1歲的妹妹一時走不穩就掉了下來,高度有10米左右。

送到醫院時,醫生直接就下了病危通知書。
讓孩子跑出自己的視線,除了可能會有意外傷害外,還可能會讓壞人有機可乘。
2019年12月31日,臨沂市的李先生帶著3歲半的女兒和親朋好友一起吃跨年飯。吃飯期間,服務員一直熱情地端茶倒水。後來,孩子離開飯桌出去玩耍。服務員主動哄孩子玩,還拿出手機給孩子看。因為對服務員印象很好,李先生就沒在意。

隨後,孩子消失了幾分鐘。等李先生在隔壁房間找到女兒時,發現女兒的褲子已被脫到膝蓋間。服務員的手機裡有兩張孩子的裸照和一段影片。去醫院檢查,證實孩子的確遭到了猥褻。
還是那句話,自己的孩子自己看,尤其人多的公共場合,不要讓TA離開自己的視線,也不能圖一時輕鬆交給其他人。
出門在外,最重要的是和氣,只要不是觸及底線的事情,還是勸大家能忍則忍。
常爸之前講過一件出門就餐變成打架鬥毆的事兒。
一個爸爸和另一個年輕人在餐廳裡打得難分難捨。雙方親屬想要拉開兩個人,也無從下手。

之所以會發生這一幕,源於女兒的一句話:“叔叔阿姨在做什麼?”
原來有一對情侶坐在女兒對面。從吃飯開始,情侶倆就沒消停過,一會兒摟一會兒親,後來乾脆躺下來摸。
孩子爸爸覺得有點尷尬,就提醒了一下對方。沒想到情侶倆還懟了回來。一時氣急,爸爸就掄起了拳頭。
雖說打了一架,可情侶倆最終也沒認錯。孩子反倒全程目睹了爸爸失控、打架的過程,與好奇情侶相比,不知道哪個傷害更大。
遇到年輕好勝的小情侶,只是打一場架。可萬一真遇到“混不吝”的垃圾人,就不知道結局是什麼了。
出門在外,我們難免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各式各樣的“奇葩”行為,為一時的不忍付出代價,很可能會讓你後悔莫及。
所以我還是認為,帶娃出門,該認慫就認慫,這世上沒什麼比自己和孩子的命更重要。
其實,這類安全提示常爸之前寫過不少。之所以反覆說,就是因為看到了太多外出就餐時發生的事故,其實大部分都是可以人為避免的。家長還是多長點心吧!
如果你有什麼補充或者案例分享,歡迎在下面留言,防微杜漸,一起帶孩子過個平安快樂年!
1
END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