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今天刷了最新一期《超級問診》,主講帶狀皰疹。
疼痛,具象化了。

一種急性發作起來,刀刮、火燒、電擊一樣的痛[1]。

不僅疼痛難忍,而且持續。
北京大學第一人民醫院的皮膚科專家王愛平教授說,來看病的患者 “疼得會撞牆,有的病人說疼得都想死。”

要知道,短期的痛,是生理折磨。
綿延不絕此起彼伏掙脫不掉的疼痛,是精神折磨。
因疼痛而起,在惡化與抑鬱狀態之間搖擺,進而造成心理——生理互相損害的惡性迴圈。
疼痛一旦慢性化,會給人帶來什麼?
在王醫生的介紹裡,慢性疼痛牽動了一條多米諾骨牌。

從生理到心理,陷入一種小火慢熬的下沉迴圈,直至油盡燈枯。
講真,哥能忍10秒鐘的痛,超過1分鐘,寧願坐地飛昇。

可帶狀皰疹一旦引起後神經痛,幸運的患者可能持續幾個月[2]。
但是,有30%到50%的患者會遭受持續1年的疼痛,最長能到10年[3]。
這是哥看過這一期《超級問診》最害怕的地方。
畢竟,哥得過水痘。
水痘在初中一年級就消失了,但引起水痘的病毒還在。
它潛入脊髓後根神經或者腦神經節,潛伏了下去,以非活躍的狀態存在,抵抗力下降時會再次啟用引起帶狀皰疹。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帶來神經病理性疼痛[4]。

據統計,大約1/3的人一生中會患帶狀皰疹[5]。
至於什麼時候發作,看你的免疫力。
在50歲以後,發作風險就要陡增了,病情也更嚴重[3]。
國內的研究資料顯示,在60歲及以上的人群中,平均每年在1000個人裡會有11.69個人得帶狀皰疹[6]。
又會有多少人疼的嗷嗷叫?

一旦遭遇帶狀皰疹,如同很多其他疾病,總有人有自己習慣的辦法。
這是不是你的習慣呢?
掏出手機,在社交平臺輸入症狀描述,一個症狀能被告知七八種病,認真看完每一條回覆,雲山霧罩搞不清真實原因,這時會有偏方蹦出來,而首先刷到的內容,往往印象最深刻。

僥倖是人的天性。
僥倖也真讓人膽肥,憑藉幾條不知真假的評論,就能勇猛起來,拿著來路不明的偏方,往患者身上招呼。

哥想起一個說法,愚蠢而又勤快的人,放到哪裡都很危險。
自己生病,怕就怕某個親人突然腦瓜子蹦出奇思妙想,東撿撿西翻翻,自認尋找到靈丹妙藥,必須讓你試一試。


藥酒和紅薯葉都想不到,自己有一天竟會被認為能治帶狀皰疹。
哥也驚歎於春聯可以撕下來當膏藥治療帶狀皰疹。
更有甚者,有小行星撞擊腦回路,突發奇想堅信墨魚汁可以治這病。
哥見過了,大神掄著刀片子在患者身上揮舞,尤其在帶狀皰疹發作的地方,以為這樣就可以嚇走病毒。

各種私家典藏上古偏方,自帶莽荒時代的想象力。
我們的生物多樣性就是,無論多詭異和荒誕的事情,都有人捧場。
哥感覺可以賣他們保健品。
可面對這些詭異的偏方,你堅定拒絕,會讓治病問題變成家庭矛盾問題。
可如果你架不住親人的好意嘗試一把,只會痛到懷疑人生。

醫護人員也發現了,很多人患上皰疹疾病,首先想到的是私下解決。
因為自己不懂,更怕別人誤會。
不靠科學靠自學,於是偏方在網路各個角落裡肆無忌憚地遊蕩。

只有不斷加重的痛感讓患者意識到,自己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講真,對很多人來說,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是人生難以承受之痛。
它帶來的疼痛,首次以水痘顯現時,有的人還是孩子,你痛之前父母先痛,他們會毫不猶豫薅起你衝向醫院,縱然也諮詢過偏方,但更相信醫生。
你哭鬧,父母才不慣著你。
再次來臨時,多數人只能獨自忍受了,人生海海此去經年,縱有千般痛也沒什麼人可說。
你執拗,子女也就妥協了。
即便童年沒有得過水痘,當在老年與帶狀皰疹不期而遇,能收穫的關愛似乎也在打折。
可疼痛就在那裡,有著只屬於個人的明顯邊界,很難外溢被旁人感同身受。
說一千道一萬,疼痛來襲之時,就去找醫生。
不要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忍著。
哥的疫苗小提示
其中,疫苗的有效性可透過免疫原性和保護效力等來進行評價[7],而保護效力是評價疫苗的重要標準之一[8]。
建議大家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科學選擇接種。
本文由騰訊新聞x北京整合醫學學會提供學術稽核。
公眾如有相關醫學需求,請向醫療保健專業人士諮詢,以獲得個人醫療建議。


參考文獻:
1.Harpaz, R., et al., Prevention of herpes zoster: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MMWR Recomm Rep, 2008. 57(RR-5): p. 1-30; quiz CE2-4.
2.Tsai, T.F., et al., Herpes zoster-associated severity and duration of pa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and healthcare utilization in Taiwan: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Int J Dermatol, 2015. 54(5):p. 529-36.
3.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帶狀皰疹專家共識工作組, 帶狀皰疹中國專家共識. 中華皮膚科雜誌, 2018. 51(6): p. 403-408.
4.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帶狀皰疹專家共識工作組, 國., 中國帶狀皰疹診療專家共識(2022版). 中華皮膚科雜誌, 2022. 55(12): p. 1033-1040.
5. Hamborsky J.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 (PDF) 13. Washington D.C. Public Health Foundation. 2015: 353–374 [2017-01-26].
6. Zhang, Z., Liu, X., Suo, L., Zhao, D., Pan, J., & Lu, L. (2023). The incidence of herpes zoster in China: A meta-analysis and evidence quality assessment.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 19(2), 2228169. https://doi.org/10.1080/21645515.2023.2228169.
7.Guidelines on Clinical Evaluation of Vaccines: Regulatory Expectations. (2020,October21).WHO.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WHO-TRS-1004-web-annex-9.
8. Vaccine Efficacy, Effectiveness and Protection. (2021, july 14). WHO.https://www.who.int/news-room/feature-stories/detail/vaccine-efficacy-effectiveness-and-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