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飯時每天面對的都是
男/女朋友/老公/老婆/室友
那百年不變的臉,
即使面對一桌美味佳餚,
也總覺得缺了些什麼…
(呸,誰鼓勵你另尋新歡的

)

你缺的是下飯劇和美食綜藝啊!
國產良心有
《舌尖上的中國》和《風味人間》
還有《嚮往的生活》《野生廚房》…
但既然人在美國,
也可以用北美的美食綜藝換換口味?
從官方大製作到個人DIY的油管頻道,
今天就來推薦一批略微小眾的
製作精良的北美美食綜藝!
👇👇👇
VICELAND出品
Huang’s World
情懷度 4星半
可口指數 3星半
有趣度 5星

你可能對Eddie Huang這個名字不熟悉,但你一定看到過或者聽說過這部近十年內首次聚焦華裔移民家庭故事的美劇《Fresh off the Boat》。

沒錯,這部劇就是根據他的成長回憶錄實名改編噠~這位酷似郭德綱的哥們兒就是劇中家庭大哥哥Eddie Huang的原型。(雖然他本人站出來瘋狂diss過這部劇)

自稱人型自走大熊貓(Human Panda), 這位臺灣ABC美食家近年來可謂在娛樂界和潮流圈都名聲大噪。他在紐約東村經營的刈包小店Baohaus也成為網紅和潮流人士必打卡之處。

店裡裝修充滿著嘻哈街頭範兒,塗鴉和貼圖隨處可見。

選單也是創意滿滿,有夾紅燒肉的“Chairman Bao”,有夾蜜汁烤雞的“Birdhaus Bao”,還有洋芋炸薯條和愛玉飲品,可謂是把臺味小吃和潮流文化無縫結合了。

今天先不說他的廚藝,著重推薦一下他在獨立文化電視臺VICELAND的美食節目Huang’s world (原名fresh off the boat)。

Eddie以一個移民美食家的角度,帶大家周遊世界。

在烏蘭巴托的蒙古包裡和牧民喝最烈的酒,吃最香的肉。

在上海和留學歸來創業小哥一起做新式紅燒肉。

在邁阿密和成人片豔星一起體驗了十八禁的一天,最後在快餐店裡一起聊聊事業和感情。

多冷啊,他在成都玩泥巴。

雖然蒼蠅館子不大。

但Eddie哥在臺灣有個老家!

倫敦、迪拜,首爾、紐約、多倫多,你能想到的大城市他都去過。但他不僅僅是停留在探索當地美食文化的層面上,作為一個移民家庭出身的少數族裔,Eddie更多的是深入當地角落,和當地人交談,聚焦在移民群體的不無人知的生存故事。

比如來到阿拉伯中東群體在美最大的聚集地密歇根底特律地區的Dearborn和穆斯林小姐姐一邊逛超市一邊對話。

在墨西哥的最大的中國城吃橘子雞聊聊中國移民大戰墨西哥黑幫的生存傳奇。

在莫斯科和黑人小哥一起豪飲伏特加,再懷舊一下戰鬥民族的美式熱狗。

在三番理個髮,順便嚐嚐菲律賓菜。

回到臺灣除了要嘗小籠包,也不忘和爸爸一起祭祖。

他看似是一個混不吝的壞小子,四處遊蕩,敢想敢做。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論著他怎麼放棄了律師的工作,怎麼在nyc創業失敗,怎麼又販售大麻,甚至因為鬥毆被逮捕。

但這不正是改變了亞裔在主流媒體界軟柿子“role model minority”的偏見形象,並爭取了更多的話語權呢?衝這個也要看看他的美食秀啦,搞笑之後更是發人深思。
Matty Matheson教你做菜
情懷度 3星
可口指數 4星半
有趣度 4星
下面介紹的這位也是在VICE旗下的Munchies火起來的重度紋身愛好者,前硬核樂隊主唱,肥胖大廚Matty Matheson,被廣大網友戲稱為“馬大叔”。隨便一個how to做菜系列的影片就有幾百萬播放量。

他的美食教程風格粗暴,話癆附體,除了常年教大家烹飪熱量爆表的美式和意式的家庭和街頭食物,也經常貢獻一些金句。


他的美食教程影片觀後一般引起高度舒適!一邊扯淡胡逼逼,一邊用精湛的廚藝征服觀眾,簡直是一些做作的健康美食教程節目中的一股粗暴清流。

最著名的就是這個“妹子吃了必和你為愛鼓掌的千層麵”了吧(Matty Matheson's "Guaranteed To Get You Laid" Lasagna)

以及這個宇宙無敵大漢堡(How to Make Matty Matheson's Ultimate Burger Recipe)

不帶廚師帽,沒有精緻的場景佈置,早期很多期節目甚至都是在朋友家的狹窄廚房錄的。

馬大叔就像每個人家裡過年時那個愛逼逼愛做飯愛喝酒的口無遮攔你二舅,喝醉後在廚房胡搞一氣,揍是這麼真實👇。

BUZZFEED出品
Worth It
情懷度 3星
可口指數 4星半
有趣度 3星半
為啥同樣是壽司,有的店五刀一盒,高階日料店卻要五十刀一個?同樣是披薩,紐約路邊一刀就買上一大張,高階意式餐廳就要幾十刀一張?

作為美食小白,相信你一開始也和小編有著一樣的靈魂疑問。這不,潮流話題製造媒體buzzfeed旗下的美食探索系列《worth it》就一次給你回答個仔細。

製作團隊每期節目都會選中一種常見的食物,根據三種不同的價格層級分別去測評,並評選出哪一款是價效比最高的 “worth it”。

從漢堡到牛排,從壽司到早茶,從冰激凌到巧克力,從烤鴨到三明治,已經進行到第五季了,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大大小小食物他們都測評過了。

除了常規的試吃,他們也更側重探索店家的歷史和發展故事。

當然測評團隊塑造出的立體人設也是一大看點。呆萌的馬來西亞華人小哥Steven作為團隊靠譜亞洲胃擔當。

毒舌挑剔的Andrew和他在一起超有cp感!

沉默的技術宅攝像小哥Adam,總是在倆人吃完後才能默默地吃吃殘羹冷飯。

常理說便宜沒好貨,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很多期評選的當期最佳往往不是最貴的那一家,想知道為什麼?大家快去收看吧。
Bon Appétit出品
Bon Appétit是一本發源於芝加哥的潮流美食雜誌,亮色彩、簡約字型為主的排版方式,打破了之前以《 Food & Wine 》為首的美國傳統美食雜誌的思維。超微距的食物圖片被放大至整版作為開篇,瞬間抓住了美食愛好者的視覺,同時激發了嗅覺和味覺的相互作用。

如此出色的美食雜誌旗下的影片頻道內容水準當然不可小覷!除了常規的美食菜譜分享,他們也創新除了很多引人眼球的美食實驗子頻道。今天就來推薦兩個小編最愛看的。
Gourmet Make
情懷度 4星半
可口指數 3星半
有趣度 4星半
當你在家刷著這些美食劇,喝著肥宅快樂水,嘎嘣嘎嘣磕著奇多樂事奧利奧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流水線零食究竟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呢?我在家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做?

某一天雜誌社的高階美食主編兼甜點師Claire Saffitz就是這樣腦洞大開,宣佈要動手在test kitchen復刻零食。於是Gourmet Make 這檔節目誕生了。

除了挑戰居家必備的奇多芝士脆脆條。第一季她的試驗品還有扭一扭舔一舔的奧利奧餅乾。

酸酸甜甜的彩虹糖。

甚至還有kit-kat巧克力威化。

雖然是個專業糕點女師傅,但既沒有食品工廠裡專業裝置,僅有的配料表也沒有可以參照精確的食材配比。剛開始的Claire面臨的困難重重呀!

每一集超級倔萌的Claire都要經歷失敗配方n次➡️怒摔想放棄➡️還是做出N+1次的努力的過程。除了向我們展示了研發美食並不是個容易差事,還探索出這些零食的配料真的太不健康了!

衝她的不服輸精神這個有趣的節目也值得一刷,像在看小時候常看的科學實驗節目(比格曼的世界!),只不過原材料從各種化學藥水變成了各種美味食材,妙趣橫生呀朋友們。
It's Alive with Brad
情懷度 3星
可口指數 2星半
有趣度 4星半
由BA 食物試驗廚房經理,高大暖男Brad Leone親自上陣製作的It’s alive可以說是真正的食品科學大課堂了!

正如這一系列的名字一樣,他們每集的主題就是歡樂研發各種鮮活發酵食物!比如我們熟悉的韓國泡菜和德國酸菜。

酸酸爽爽的紅茶菌。

Miso日式大醬。

直接去啤酒廠體驗發酵啤酒。

當然了,Alive也指食材的鮮活啦。戶外男氣質濃郁的Brad也常常在阿拉斯加湖邊直接隨撈隨煮大螃蟹!

雖然又不小心把手指切了,但叢林裡鑽木取火烤大牛肋排真是香死個人。

這檔節目火爆當然也離不開他的人設,雖然身為主持+大廚,但他其實和每一位直男廚藝白痴一樣,發酵之前對食物原理都不咋懂,大部分拍攝他都是懵逼狀態,笨手笨腳摸索前行,經常犯錯。

甚至團隊乾脆直接錄製了一期,Brad makes mistakes。



除了能看到很多發酵美食的製作過程,還能學到許多食品烹飪原理和科學知識。一舉兩得何樂不為啊!

前面介紹的馬大叔也來和Brad一起歡樂做Taco喲!

Alex Eats it All
情懷度 3星半
可口指數 3星半
有趣度 3星半
BA旗下一個大胃王節目,主持人+挑戰者Alex去到各個城市吃當地特色美食。嗯。。這有啥稀奇的嘛?不過,他都是在一天之內挑戰吃遍所有當地熱門店。
12小時內吃14個芝加哥熱狗並選出第一名。

12小時內吃16個費城芝士牛排三明治。

23片紐約大披薩也是不在話下。

漢堡畢竟大了點,那就少吃點兒,9小時之內那就一個小時吃一個吧。

真的很佩服主持人的敬業精神,即便吃到最後一個,面露苦色也還是敬業點評。弱弱的問一句,探店吃撐算工傷嗎@小分隊主編。

推薦了這麼多官方的美食頻道,
最後再來一個小編個人很喜歡的
YouTube Vlogger。
Fung Bro
情懷度4星
可口指數4星半
有趣度4星

這兩位出生在西海岸的ABC兄弟倆,Andrew Fung和David Fung醉心於各個國家的美食,愛打籃球,也熱愛潮流。本來半路出家想做喜劇演員,誤打誤撞成了潮流網紅Youtuber。默契滿滿的兩兄弟的特色是剪輯精良,選題有趣,貼近生活。

小編最初瞭解他們是看他們的一系列自制喜劇《Asian Parents Do》,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簡直不要太真實好笑。

後來繼續探索他們的頻道,發現他們除了愛玩籃球說唱潮牌,也肩負著改變亞裔刻板印象,宣揚亞洲美食文化的責任,話題從移民開始,覆蓋了生活各個角落,尤其是介紹美食的FUNG BROS FOOD已經多達二百集。

翻翻他們以往的影片,除了基本款的越韓日泰亞洲菜系介紹,中餐探店菜系也細分到四川菜,到西藏菜,中東菜,雲南菜等等大大小小的美食類別。

兄弟倆還有個好基友是越南人,所以嘉賓做客來個越南菜避雷指南是肯定的!

前兩年他們也去中國玩了一圈,除了要認認真真地對比一下真正中餐vs美式中餐的區別外,當然少不了去王府井小吃街打卡遊客烤蠶蛹。

借《Crazy Rich Asians》和《矽谷》大火的華裔喜劇演員歐陽萬成(Jimmy O-Yang)也上過節目,油爆蝦,菜飯,生煎包,測評了一把加州的“正宗上海菜”。

總之,和Eddie Huang 一樣,兄弟倆從不拘泥於到自己的亞裔身份,而是更多以年輕人的視角探索創意好玩的美食和文化

在金角醬看來,
全民分享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
開始自己的網路影片頻道。
無論是尋常的路邊小店探店,
還是介紹大廚的創新菜品,
能讓任何一個美食類節目推陳出新,
不僅僅靠的是可口內容而已,
還有其中蘊含的人文情懷和文化底蘊。
大家吃飯時都最愛看什麼節目呢,
快在留言區告訴我們吧!
文字 | 快樂宅女金角醬
編輯 | 愛吃燻肉的金角醬
圖片 | 來自網路公開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