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坦白:雖然我開了這個公眾號,不定期更新一些讀書心得,貌似看過很多書的樣子,但其實我從高中到大學,再到後來上班工作,並沒有看過太多書。2022年開始認真看書,看完一些書後會有這樣的感慨:這本書,如果我上大學的時候看過,人生之路會不會有很大不同?
最近機緣巧合,參與了一個以幫助和引導在校大學生為目標的志願者計劃。和不少大學生溝通後,發現當年我在大學時遇到的各種困惑,他們一樣會遇到。
聊天過程中也聊到了最近看的書,很多大學生意識到了在目前國內相對閉塞的大學環境中,看書是價效比很高的提升自己拓展視野的方式,不過也都和我當年一樣,碰到啥就看啥,沒有特別好的書單。
所以有了寫這篇文章的想法,推薦一些我覺得在大學期間看,可能會很有幫助的書。也許這些書未必能很快改變什麼,但是沒準可以和每個大學生內在的知識體系和人生感悟有所連線,在不經意間給他們幫助和勇氣。
所有這些書不分排名先後。我覺得都是比較容易讀下去然後讀完的。
1、《源泉》

如果我只推薦一本小說給大學生,一定會是這本安·蘭德的《源泉》。
我們從小受到太多宏大敘事的教育,為了祖國為了集體為了大家的利益……這本書很直白的告訴你:人只為自己活著,不為其他任何人。
這本書並不是教你自私,而是讓你知道什麼是堅持自我、不向世俗妥協。主人公是大三被退學在社會上闖蕩的年輕建築師,對大學生也很有貼近感。作者安·蘭德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個作家,而是一個哲學家,她的“自私”哲學深深影響了包括喬布斯和埃隆馬斯克等人。
我上大學的時候看過《平凡的世界》,後來看過《活著》,都沒有《源泉》給我的震撼大。
看完意猶未盡,可以繼續看安·蘭德的《阿特拉斯聳聳肩》。
2、《動物農場》

當農場裡的動物趕走了人類成為了自己的“主人”。相比反烏托邦三部曲《我們》《美麗新世界》《1984》,我更推薦這本薄薄而且很容易讀的寓言故事。很多動物的故事都能在當今現實中找到對映。
3、《簡讀中國史》

這是一本難得的通俗易讀、縱貫古今、又橫跨中西方歷史的好書。作者張宏傑回答了很多讓人深思的歷史問題:比如為什麼中國自秦以來大部分時間都是集權統一國家,而歐洲就成為了很多小國家?為什麼中國有農民起義而歐洲沒有?為什麼只有中國有“盛世”的說法等等等等。
如果有興趣想繼續涉獵建國後到改革開放之前的歷史,《篳路維艱》是呆馬哥力薦的一本書。對認識當下的中國,非常有幫助。
4、《富爸爸,窮爸爸》(第一本就行)

我覺得中國教育最最缺乏的就是審美教育和財商教育。我快30歲才看到《富爸爸,窮爸爸》,簡直太晚了。看完之後不久我就決定要辭職創業,然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雖然這本書我已經十幾年沒再開啟過,但這本書的很多觀點至今依然清晰記得。作者將財富分成了四個象限:分別是僱員(E)、自由職業者(S)、企業主(B)和投資者(I)。你是想靠給別人打工最賺錢,還是靠給自己打工賺錢,還是想要靠系統賺錢,還是想要靠錢賺錢?
中國大學生,太太需要這樣的財商教育了!
《富爸爸》系列有很多本書,先看第一本就夠了。還有兩本更初級的財商教育入門書《小狗錢錢》1和2,也很不錯。
5、《人性的弱點》

我在大學還有畢業後初入職場的時候,經常口無遮攔到處批評別人、“提建議”,感覺自己是好心,實際得罪了很多人。和大學生朋友聊天的時候,有些人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然後和我一樣感覺得並不是自己的問題。
直到我後來從頭到尾看完了這本很多人覺得是雞湯集合的《人性的弱點》,才知道這個社會執行是有內在法則的,人和人的交往是需要很多藝術的。不是世界不理解我,而是我要去適應這個世界。
6、《影響力》

這本書可以提升個人在社會中影響力,讓初入社會的年輕人能很快在社會上站穩腳跟。相比《人性的弱點》,有更科學和系統的實驗和案例,也有很實際操作的方法。
《影響力》同樣是很有價值的營銷書籍,如果是從事銷售或者市場相關工作,看這本書也會非常有啟發。感興趣的話,可以將這本書和《定位》一起看。
7、《福格行為學模型》

書中最核心的公式是B=MAP,行為=動機x能力x提示。作者以非常包容溫柔真誠的態度,傳授了很多非常實用的改變生活中小小習慣的方法,透過這些小小改變的累積,可以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比如透過上完廁所就做一個俯臥撐這樣一個小小改變,作者現在已經可以連續做50個俯臥撐了。
這本書其實非常易讀,現在這個專業味十足的書名有點讓人望而卻步。我覺得還不如直接用英文原文翻譯過來好——《微小習慣——改變一切的小改變》
8、《開竅》

這是B站大v“所長林超”所寫,書裡深入淺出闡釋了很多常識。印象比較深的比如是做一份門檻低來錢快的工作,還是做一份可以越老越值錢的工作?我感覺如果我大學的時候看到這本書,肯定會一邊拍大腿一邊大呼精闢。
另外這本書提到了大量經典書籍,當成索引也很不錯。
9、《世界盡頭的咖啡館》

兩個小時就可以輕鬆看完的書,書中反覆提及的一個縮寫是PFE,也就是purpose for existing。人生的意義,絕不是金錢或者成功人士的生活,而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忽視這個問題。
這本書被稱為“辭職寶典”,據說很多人看完就辭職了,大學生雖然不涉及到辭職的問題,但是早看這本書,可以早點認真思考自己真正有有熱情喜歡做的事情。
10、《人生借閱室》

這是一本很溫暖的小書,裡面有五個和書有關的獨立又有潛在關聯的故事。這本書是我經常當成禮物送朋友的一本書,尤其是送給那些之前不怎麼看書的朋友哈哈。
當你沒有什麼閱讀習慣,可以先從這本很容易入手的小書開始,感受書的力量。
最後叨逼叨幾句我覺得可能會對大學生有幫助的一些讀書心得:
1、不要追求數量,而是養成習慣
很多公眾號鼓吹一年看了好幾十甚至上百本書,或者身邊同學看了某某看起來很牛逼的書,都和你自己無關。能堅持看書的習慣更加重要。看書不多,但有感悟,有收穫,足矣。
2、不要為了“有用”去讀書
看完某一本書能賺多少錢、迅速掌握什麼技能、直接交到男女朋友……這種急功近利的讀書,肯定會讓自己失望。讀書,然後和其他的書,或者和自己內在的某些東西產生聯結。
3、看不下去的書,別勉強,放下吧
不要為了追求讀完某本書而讀,包括我推薦的這些書,看不下去,就不要勉強,時機未到而已。換一本能看下去的就行。我最先開始看書,其實是讀了很多非常容易讀的小說,比如東野圭吾的《祈念守護人》,馬伯庸的《長安的荔枝》等等。
偷偷說一句,我一直覺得讀書可以“多活很多個人生”。人生苦短,能在書籍中去經歷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和不同見解的作者思維碰撞,去體會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實在是賺到了!這也是能讓我放下短影片和遊戲,拿起書的最大動力。
祝福所有大學生們,在書籍的陪伴下,擁有閃閃發光的人生。(《閃閃發光的人生》也是本不錯的書喲!

)
期待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能留言分享你覺得會對年輕人有幫助的書單。
多一個人看到,可能就會多幫到一個人。
我們邀請你加入遠見大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