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貼片含廣告
此文為【武志紅訪談的不完全精華版】,訪談中贈送的聽書新人體驗卡,領取後請登入👉武志紅心理APP解鎖體驗。
主持人:
有很多夥伴喜歡閱讀武老師的書,今天想請武老師跟大家來聊一聊您的閱讀習慣,包括您平時的閱讀體驗。
很多讀者反饋讀您的書很有療愈感,今天我們藉著這次訪談的機會,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閱讀的這個話題。

讀書讓你“被看見”
提供“被理解”的體驗
武志紅:
過去我有一本書叫《身體知道答案》,被朋友們列為我的一本特別具有療愈感的書,而現在我的新書《深度關係》,大家也常說讀這本書也感受到了療愈感。
我想大家為什麼常說讀書會被療愈,這涉及到了心理學一個基本的概念:看見即療愈。如果一本書裡只有理論或者思維的描述,我想那可能不太會有被看見的感覺,也就沒有了療愈感。
當我們從思維迴歸身體,再深入心靈時,療愈感便自然產生,這時候我們隱隱知道什麼東西是更重要的,什麼東西是根本的。
如果我們只活在自己的思維之中,也就是“小我”,或者叫“思維性的自我”,當我們腦袋裡充斥著各種觀念,這些觀念便會把自我給卡住。
當我們這些觀念能夠鬆動,當我們能夠重新關注自己的身體,能夠更深地進入到自己的心靈,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思維不是那麼地重要,甚至思維可能是一個問題,而此刻你會有一種很深的被看見的感覺,我想所謂的療愈感是這樣而來。
主持人:
所以看見即療愈,我相信大家在讀書的時候,尤其是讀武老師書籍的時候,會有一刻你覺得自己經歷過的一些事情,或是內心很模糊的一種感受,被表達出來了,所以這也是一種很深的看見啊。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感受,或者是否也渴望能有這樣的感受。
贈你療愈心理好書
免費領取「聽書新人體驗卡」
👇👇👇
(僅限非在期會員或未領取過的使用者可參加)

閱讀打破了時空的限制
可能影響你的人生選擇
主持人:
看到評論區有人說,讀書提供了人生的多種可能性,也影響人生選擇。我也想讓大家一起想想,你覺得讀書帶給你重要的一個影響,是什麼?也請武老師也給我們分享下您的看法。
武志紅:
對我來講,讀書,影響了我很多東西,在我生命中其中一個重要的時刻,回想起來那是我中考完準備報名高中志願的時刻。
那時候村裡人覺得讀書只有“考上中專”,畢業後儘快去參加工作,才是更好的一種出路。但在資源極其匱乏的時代下,當時我哥哥大我8歲,我把他那所有的教科書都翻看了一遍,也不管懂不懂,反正就都翻。我姐姐大我4歲,我也經常看她的期刊雜誌,甚至我還會去三十里外的城鎮買書看書。
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讀書讓我隱隱約約地感知到,外面有一個更大、更有意思的世界。我現在所處的世界太狹小了,也是聽到了內心的聲音,一個微弱的直覺,於是在報志願的時候填了省重點高中。
我想這個內心的聲音,就是“我大於一切”。
另外,讀書有著很棒的體驗,你能夠和各種心靈直接對話。在我高中的時候,還讀過黑格爾的書,哪怕感覺晦澀難懂,但讀到其中的幾句,能感知到,似乎有個世界,跟自己相連著。
有時候讀不懂一本書是常態,學會降低閱讀的預期,只要你能從中感受到某一段的觸動瞬間,也能感覺如獲至寶。
閱讀,與作者心靈對話
免費領取「聽書新人體驗卡」
👇👇👇
(僅限非在期會員或未領取過的使用者可參加)

迴歸好奇心閱讀
遠離焦慮的工具性閱讀
主持人:
我想到小時候讀書的時候,我不允許自己跳字,我要每一個字都讀進去,但讀著讀著我就發現我開小差了,等我意識到我已經走神的時候,就立刻再把那一章重新讀一遍,不斷迴圈這個過程。
後來想想這也是一種自我苛責的感覺。
武志紅:
天然的心態,好奇心很重要。
當你在讀小學的時候,真的就是得逐字逐句這樣去讀。考試考填空,考段落大意,當我們帶著精讀的方式去學習教科書,這也是很棒。
但假如我們讀任何書都要求這樣去讀,就很困難了。所以有時候讓孩子讀一些“沒有用”的書很重要,因為讀教科書往往是帶著一個考試目的,過去我們老講到,我們不能丟失一個天然的心態,就是好奇的心態。
我之所以做這件事,是因為我充滿好奇,我之所以好奇做這件事,是因為我喜歡。
那這個時候,孩子是抱著天然的好奇心態,這時候你沒有考試帶來焦慮和壓力,你就容易在做事的時候,你在哪個水準便去接受自己在那個水準,而當你開始逐漸進步的時候,會是一個很棒的體驗。
武志紅:
說到這裡,我想更深入地講一下。
有一個概念叫做向思維認同,就是“思維就是我,我就是思維”,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會犯的一個錯誤。所以我也特別想講,我們可以讀一些“沒有用”的書,讀一些非工具性的書籍,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從向思維認同之中解脫出來。
我想當下社會之所以這麼卷,是因為大家拼命地想在學習上捲過別人,一刻都不放鬆,整天處於緊張和學習的狀態,很多人覺得這才是答案。
但實際上這是不行的。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處在一種非常緊繃的狀態,你的創造力就無法發揮,你也會感覺到特別累,做事的收效也沒那麼大。
我想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活在思維之中,驅使我們認為一切都要跟“有用”有關,也就是工具性。
當我們能夠做一些“沒有用”的事情,去讀一些看起來“沒有用”的書,這時候你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有一種特別美妙的東西,這個世界還藏著一些特別深的答案,原來,人活著也並非一切都是為了利益,我想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部分。
閱讀,找尋自我的答案
免費領取「聽書新人體驗卡」
👇👇👇
(僅限非在期會員或未領取過的使用者可參加)
文中觀點引自嘉賓公開訪談,僅代表嘉賓個人見解,閱讀體驗因人而異。心理學內容僅供參考,不替代專業診療。本活動解釋權歸武志紅心理APP所有。
– 廣告 –

– 武志紅心理App –
我們是武志紅心理學習成長平臺,為你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包括:心理諮詢、心理課程、心理聽書、心理測評及心理科普服務等。
來下載體驗武志紅心理App,陪你成為真實的自己。
如何下載App:
前往App Store/手機應用市場,搜尋🔍武志紅心理或 武志紅講心理,認準App圖示
,即可下載體驗。

如何領8天聽書新人體驗卡:
點選文中小程式,或登入武志紅心理App,App內搜尋關鍵詞🔍聽書新人卡
,即可成功領取。
*此貼片含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