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害自己最嚴重的習慣,千萬要遠離…

點選下方👇“阿貓讀書”關注公眾號
和28萬讀者一起讀書、寫作、思考、覺醒…
讓成長不再孤獨!
前陣子和一個朋友聊到了和別人比較,導致焦慮的話題。
我覺得,一旦你在網上看到讓你焦慮的內容,短期最好的做法,就是遮蔽這些資訊。
如果刷各種小紅書知乎,發現別人做的成績特別好,讓你焦慮,那就刪掉這些APP。
如果看到朋友圈有大佬又曬各種成績,讓你焦慮,那就遮蔽對方的微信。
有一段時間我在做自媒體,就覺得別人的成績怎麼都這麼好啊,然後不斷對比,陷入啥都不想幹的階段。
後來我就學會遮蔽他們,心情舒服多了,反而能做更多的事情。
當然,遮蔽不是長期的解決辦法,因為遮蔽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也會錯過一些資訊。
我現在已經可以不遮蔽任何人和事,也可以不焦慮,因為有了下面的認知:
1/不要對比
我一直都不喜歡對比,甚至厭惡別人拿我和誰對比。
坦白地說,如果把自己的一個維度和別人的一個維度對比,是有點愚蠢的表現。
因為對比維度太單一了。
單純“錢”對比沒意思,我們看不見的角度還有太多了,幸福、健康、娛樂、意義、甚至性生活。
要麼就全方位對比,要麼就不要單一對比。
但是全方位對比,除了日常天天接觸的人才能瞭解到,實際上是無法做到全方位對比的。
因為你還要再去結合父母的背景再去考慮,甚至上上代的都會影響我們這一代的變化。
然後全方位對比也許還會發現,“這就是合理的,和我卷不卷,努不努力沒什麼關係…"
我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就足夠了。
比如媽媽說,別人家孩子成績好。但我說我天天娛樂,快樂啊,他沒有娛樂

所以我也不後悔小學中學高中,這3個階段天天玩夢幻西遊的日子,雖然成績差,但就是爽。
2/倖存者偏差效應
如果單純比誰賺的多,那有些人直接借一筆錢然後做生意,做大了就最賺錢。
但沒考慮到無數個失敗的個例,我們對比的只是一個冒著風險踩過無數屍體的個例。
所以我也不對比賺大錢的人,因為我無法考量他承受多少風險,有些人做同一件事,甚至是虧損,幾年不賺錢。
總之,很多看不見,所以就沒法比。
只能知道自己進步了就好,知道自己在突破就ok。
3/ 最後悔焦慮的一種情況
如果因為自己沒做好而焦慮,那可以,但最讓我焦慮的是,我自己沒突破,原本可以做的,但沒做
這種焦慮是可以分析改善的,但別人讓你的焦慮的潛在條件,我們看不見,分析不了。
4/如何緩解焦慮
最核心的沒辦法,就是自己一點一點學,一步一步走,別人怎麼樣,時代怎麼樣,關我屁事。
反而是關注別人,倒是容易退步,因為節奏打亂了,看見差的人懶的人,又會覺得我這麼累幹嘛,想輕鬆點。
看見牛逼的人,又覺得我要更努力,始終沒有屬於自己的節奏,沒有節奏,容易被絆倒,總體來說走的反而更慢。
自己最好的節奏就是,像是遊戲一樣,有點強度有點難度,我10級,挑戰12級,過了這關,提升了點,變成12級,再去挑戰14級。

接著再去挑戰難一點的,如果自己是10級,天天好奇別人怎麼是80級,也想做做點80級的事情和難度,那很容易10級進步不上去。

5/ 對比可以讓人變得有動力
很多時候,我們在向上對比,那肯定也就可以向下對比,多關注比自己差的人。
有很多完全沒有成績、默默無聞,你看不見這群人,所以無法對比糟糕的人,但這反而是大多數。
你看得見的,能對比的,反而是少數做得好人,少數優秀的人。
那這種對比是不公平的,你的心理會不平衡,因為誤以為優秀的人特別多,其實只是不優秀的人,你還沒看見而已。
但不要用對比去推動自己進步,而是認真思考,自己到底該做什麼,喜歡做什麼,這才有了自驅力。
才是可以進步又不焦慮的長久之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