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是集體文化標杆
也是個人專屬體驗
是全家團聚的溫馨時刻——
-
00後最愛吃,90後最會玩,80後最期待闔家團聚; -
「春運」是第一場練兵,「每逢佳節胖三斤」是全民考驗,飯桌上每個人都在上演“人生答辯”;
也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消費大狂歡——
-
“預製菜”真的成功上桌年夜飯了嗎? -
在選擇節禮時,男性和女性的偏好是否符合我們的“刻板印象”? -
小紅書、抖音、影片號、朋友圈,誰才是真正的社交種草之王?

回家過年是不變的執念
「回家過年」在海陸空各顯神通的返鄉旅途上變得具象。
異鄉
Yi Xiang
G2024次
家鄉
Jia Xiang

近一半受訪者選擇返回家鄉過年
或許不同的「家」有著不同的定義和歸屬感。
“子女”成為新中心

但無論在哪裡過年,「團聚」都是最重要的主題和永恆的浪漫。
闔家團聚依然是“最高期待”


年味變淡可能不是錯覺

從資料來看,我們抱怨“年味變淡”可能並不是一種錯覺。
走親訪友、放煙花、逛廟會等春節傳統習俗的期待值偏低。某種程度上,春節“假期”的意義開始大於其“節日”的作用。
奮鬥了一年的“打工人”需要在春節獲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休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

很多人說,感覺年味淡了是因為我們從「享受年味的人」變成了「製造年味的人」。事實上,每一代人心中的「年味」本就不同。
50後-80後都把「闔家團聚」放在了首位,天各一方的親人或許只有在春節才得以齊聚一堂;辛苦的90後最希望娛樂放鬆,清澈的00後則最期待嘴巴和胃的滿足。
70後瀟灑愛旅遊
50後最懷念那些年味傳統

在春節期間,不同代際的人們選擇的“娛樂方式”也大相徑庭。
春節怎麼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課題”

春運難、待客難、送禮難、催婚難……「害怕」過春節的人也有著十分充足的理由。
每年這個時候,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永遠都是「如何應對催婚?」「月薪3000怎麼體面回答親戚對收入的關心?」「如何向村裡人解釋我的工作是正經的?」
但人們最擔心的還是——
春節最擔心什麼?

細分資料來看,不同人生狀態的人們,也都有屬於自己的課題需要面對。
長啥別長肉,沒啥別沒錢


過年的錢,怎麼這麼不禁花

根據本次調研,大家春節消費支出大多與去年持平,近80%的受訪者春節消費在一萬元以下。其中,支出在5001-10000元之間的消費者佔比最高,為28.9%。
各項支出中,「過年送禮」「購買年貨」「餐飲娛樂」合計佔比超60%,是三個春節“吞金獸”。
送禮也收禮,讓「禮」迴圈起來

尚未大規模肩負起家庭角色的00後,成為“悅己”消費唯一的主力軍。為自己花錢和為愛的人花錢,哪一個更快樂?

但在送禮上,男女之間表現出了極大差異。男性送「情緒」,女性送「健康」。
此外,在購買國貨品牌方面,男性消費者的接受度(77.8%)要高於女性(66.3%)
男女送禮大不同


年夜飯怎麼吃

年夜飯是春節最重要的儀式感。
但「在家自己做年夜飯」不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2025年與2018年對比

在酒店的選擇上,「人均價格」這枚砝碼的重量迅速上升,由2018年考慮因素的第6位直線升至2025年的第3位。
(是為什麼懂的都懂)
價格因素上升的同時,考慮就餐環境、服務品質、飯店口碑等各類因素的消費者比例均有較大幅度提升。消費者不會因為“省錢”就降低對體驗的要求。
2018與2025對比

在“年夜飯”這一特殊場景,「預製菜」的攻略進度還不到27%。

但在新一代消費者心中的缺口已然開啟。隨著年齡的增大,預製菜的接受度逐步降低,00後對於預製菜的接受度高。
或許00後掌勺年夜飯的那天,就是預製菜真正坐上年夜飯餐桌的歷史時刻。


長輩們才是“短影片”重度依賴者

短影片成為50後、60後消費者獲取資訊的首選渠道,除此之外,50後還依賴於電視廣播等傳統渠道,而60後則更依賴於親朋好友推薦。
除50後、60後外,短影片也是00後獲取資訊的重要渠道。
除社交媒體外,80、90後偏愛點評網站,70後青睞親朋推薦。
從哪裡獲取餐飲娛樂資訊?

在分享春節假期生活的渠道選擇上,微信一騎絕塵;抖音是50後、60後最愛;小紅書則獲得90後、00後青睞。
微信抖音全民滲透
小紅書攻佔新世代

——————此處是分割線————————
NO.1 篇幅限制,本文僅展現本次春節消費調研的部分資料及結論,請在「觀潮新消費」後臺回覆「春節消費」獲取pdf版完整報告。
NO.2 感謝積極參與本次調研的所有讀者和粉絲朋友們!請後臺回覆「中獎名單」檢視自己的中獎資訊。我們也將盡快與您取得聯絡!
NO.3 感謝喜茶、雲麥科技、噸噸桶對本次調研獎品的大力支援!
2

25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