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留美10年,一個媽媽的春節日記寫下思緒萬千

From:穀雨星球
ID:guyujihua2021
文 | 辛恬
大家好,我是辛恬,一個留學生的媽媽。
每年闔家歡樂的春節,對像我一樣的留學生家長來說,總是意味著濃濃的思念和無言的惆悵。
從2015年女兒去美國讀高中,到上大學、再工作,將近10年的春節,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的次數寥寥無幾。
在又一個春節來臨之際,當我坐下來細細回憶,十年間,在震盪多變的大時代背景下,中美關係的高低起伏、突如其來的疫情,都給一個留學家庭的生活投下了歷史的身影。
幸運的是,留學的初心、在看世界中摔打與成長,及父母和孩子彼此的愛與信任,跨越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像一張無形大手一樣,護佑孩子越來越堅強地扛過風浪,在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座標。
01
·2014年 除夕·
赴美倒計時2年
我們循例在奶奶家過年。喜氣洋洋,暖意融融。年夜飯開始,電視裡放著春晚。
那年的飯桌上多了一個話題,小朋友暑假要去美國上個夏校。奶奶感嘆著:這麼小行不行啊,吃不吃得慣喲?
那個時候,我們都沒意識到,之後十年,這是少年的你在家的倒數第二個春節。
自此以後,如同萬千留學生一樣,雖還有2次極珍貴的回家過年,但家雖永遠是你的家,而你卻成了旅人
大部分夏校錄取並不難,尤其一些中學的夏校,本就是用來賺錢補貼學校經費的。
這倒並不影響我們的初衷——想實地去學習一下英語。加上對美國中學如何上課有一絲好奇,但又不想去正經上學,短期的夏校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排名第一的安多福高中夏校
不曾想,孩子夏校裡脫穎而出及由此引發的後續,卻始料不及。
夏校結束時,所有老師都給了孩子「最傑出」的評語,一位老師更在評語中直言孩子「Should apply for the Academy」(應該申請本校)。
老師的譽美之詞,學校本身良好的聲譽,讓我們的虛榮心有一絲滿足。
而夏校過好的體驗,更讓我們有一絲錯覺,「或許真的可以申一下美高?」(及至後來入學,才發現夏校和真正高中生活不可同日而語。)
暑假以後,就這樣計劃趕不上變化。接下來雙線作戰,備戰中考、申請美高,腳踩風火輪般地度過。
02
·2015年 除夕·
我是不是做了最錯的決定?
循例去奶奶家過年。
年夜飯新添的話題是:申請得怎麼樣啊?我們剛三頭六臂地忙完了美高申請,過年只想好好吃、好好歇。那時,我們仍然沒有意識到,這是孩子在家的倒數最後一個春節
在大年夜裡,孩子還是默默許了願:希望能被錄取。3.10發榜,孩子得償所願。
秋天就要遠行了。
暑假,我們帶孩子去了爸爸的老家旅行,帶她去媽媽的老家給外公外婆掃墓,也和她一起重走北京城——這座她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
我們希望她更多地瞭解這片山川土地、文化密碼,記住她的先人和故鄉
9月,我們送孩子去學校。
我清晰地記得,離校前想去再看孩子一眼,孩子那時正在上網球課,隔著球場的絲網遠遠地看著孩子打球。站久了又怕影響孩子上課,終於心一橫,轉身。
當我坐上車的那一刻淚如雨下:我是不是做了我這輩子最錯誤的一個決定?為什麼要將我唯一的孩子、在她未成年之際送到那麼遠的地方去?
隨後幾天裡,我發信給所有的好友、反覆就問一個問題:我是不是做了這輩子最錯誤的一個決定?
後來才知道誤打誤撞間,我們趕上了小留學生潮的第一次高峰。
在新千年後才逐漸開始的低齡留學,在2005年之後的10年間增長了60多倍。
僅2014年-2015年,僅在半年時間內在美就讀的外國小留學生就飆升了23.5%,這其中最大的群體是中國。進入2010年代,中國一舉超越韓國,成為在美留學生最大的生源國
從此,一個少年離開了家,只能前行。
03
·2016 除夕·
第一次孩子不在家的春節
循例去奶奶家過年。喜氣洋洋,但喜慶的中心彷彿被掏空了一個洞。
這是第一次孩子不在家的春節。
孩子在影片裡給爺爺奶奶拜年,我們給孩子發了紅包。奶奶的問題是:過年有沒有好吃的啊?
在那裡,春節只是年曆裡的一日,並沒有特別的安排。唯一的慶祝是,幾個中國孩子聚在一起看春晚回放。
通話時,我隨口說了些網上吐槽春晚的段子,孩子卻真誠地對我說:「沒有啊,我們看得好開心啊!
我的喉頭突然被什麼哽住了。從此,無論每年對春晚的吐槽如何沸沸揚揚,我都不會再調侃了。
留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是在出國以後才每年看春晚的。與其說關乎演了什麼,不如說他們在連結有關春節與家的記憶
04
·2017年 春節·
在國外的集體春節
經過一年的磨練,孩子成了學校中國學生俱樂部的聯席主席。這個春節,中國學生俱樂部組織了慶春節的活動,向學校申請了經費,購買了亞洲小食品,組織寫春聯。
孩子寫了好些春聯送給各國同學,雖非書法,但對連毛筆都好奇的老外同學而言,這點小手藝足以眾樂樂了。
決定送孩子出去讀書時,我們的一條底線是要等初中畢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考慮是:那時孩子對中文的掌握穩固了,會成為她一生受用的母語。
我們開心地看到孩子熟練地書寫著這些美麗的方塊字。
每年春節,我們還是會給孩子發一個小小的紅包,真的是小小的,但思念卻是萬萬千
05
·2018年 春節·
小留學生爆發的一年
這是美好的一個春節!孩子已在去年歲末拿到了心儀的大學早申錄取。
這個春節大陸家長與當地華人家長聯手,辦了一次盛大的春節年夜飯。許多大陸家長專程飛到小鎮,當地華人家長聯絡包下了小鎮最好的中餐館。
真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張燈結綵,佳餚抽獎。
全校華裔孩子都被邀請來了,包括混血的,乃至跟亞裔沾邊、不沾邊的都變著法來「蹭飯」。校長也被請來了,給每個孩子發了20美元的紅包(家長捐款)。
在這所200餘年歷史的寄宿學校裡,從最初的純白精英男校到多元混校,華裔學生的成份,也是從最初的港臺生到當地ABC,再到大陸生源。
印象中也是與小留潮爆發同步,華裔在學校的影響力,包括對中國節日的重視度才有了實質性的變化。
2018年時中國在美留學生持續增長
之後,春節開始成為學校每年的一個Event(活動)。
那個時候,微信建群方興未艾,微信把「失散」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聯絡起來了。大家都初見興奮,彼此感慨,總體歡樂祥和。
這年春節,我和爸爸去了臺灣,這也是幾年來我們第一次真正出遊。之前除了去看孩子,只有出差。現在孩子大學乾坤已定,終得鬆了一口氣。
生活與世界看起來都那麼充滿希望。
然而,這一年也是特拉普上臺首年,中美摩擦不斷加劇。更沒預料到,一年後赴臺個人遊暫停。
06
·2019年 春節·
習慣了分開過年
這是孩子上大學後的第一個春節。
成年後的孩子,更樂意和朋友們一起過節,我們似乎也不用再為孩子在外怎麼過節操心了。
孩子自然不會忘了影片拜年,影片的背景音裡聽得到一片年輕人的歡聲,還有春晚的回放。
少年離家的孩子,從從不會做飯,到現在也能做一桌年夜飯
07
·2020年 春節·
新冠突襲
這是個無比幸福又無比倉皇的春節!這年的寒假恰好覆蓋了春節,這是離家的孩子第一次在家過年啊!
年前,全家去了海南旅遊,一家老少高興到飛起!在海南時,賓館小哥還憧憬著即將到來的春節好生意。
但空氣中已開始透著一絲隱憂,1月20日飛回北京過年。緊接著,某地出現多少例了,某地封城了,年夜飯已提倡不聚集。
年,在短暫幸福又夾著不安中度過。留學家庭的不安中,更有每天都緊盯著的特朗普無法預測的疫情政策
2月1日清晨醒來,順手拿起手機,一條訊息映入眼簾:2月2日17點起,凡14天內到過中國的禁止入境美國!一把拍醒爸爸。
本已預感禁飛令早晚要來,已改過一次機票——已提早到2日、開學前一週就返校了,但還是沒想到如此猝不及防,而孩子機票就只差一天時間!
雖然如果按原訂2日飛,時差關係,會在當日16點前抵美,但如果飛機稍晚點、過了17點呢?入不了境、上不了學怎麼辦?
叫醒孩子,短時間內全家決定:查當日機票,還有,貴!搶!
孩子直接從床上跳起,抄上行李箱,全家倉皇奔向機場。
這個春節就這樣倉皇作別然後退掉2日機票,臨近24小時的退票,心疼退票費啊!
在禁飛令前一天逃回學校,自我隔離一週後,剛「出關」上了兩天課,當地華人家長聯合致信校長,要求對國內返校的學生再強制隔離兩週。換位思考,當地華人的擔心也可理解。
孩子又再度被隔離。
全美疫情熱力圖,疫情重災區集中南部,也是海墨學校所在地
隔離外的世界,似乎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進入了撕裂的快車道,陣營之間、精英紅脖子間,乃至海內外華人間——微信牽起的脆弱的熱絡,最終都讓位於各自的自以為是。
兩週後重回課堂,僅僅上了一週課,當地一家生物公司的國際會議引發疫情爆發,接著哈佛校長通告染疫,哈佛、MIT兩校同時宣佈閉校。
學校一週內連發三封紅色字型的郵件給家長,要求學生離校。
多家航司已斷航,再度開啟各種組合路線的搶票模式!一個同學搶到了一張從臺灣轉機的機票,卻在機場執機時被拒,此一滯留便是三年不能回家!
當時臺華航仍在售票欲賺錢(確有從別的機場走成的),而蔡當局卻不肯基於人道援手一條通道。
孩子幸運地回到北京,再度開啟隔離模式。春節後近2個月,孩子只做了一件事,跑路-隔離-再跑路-再隔離。

2020年春節後,孩子在校二度隔離,學校為了疏解隔離學生們的心理,給每個人送了一套畫畫工具,鼓勵大家塗鴉抒解,這是孩子當時畫的
08
·2021年 春節·
在家網課的半年
無比感恩又無比惶恐的春節!日夜顛倒的網課已持續了半年。
臨近春節,美國疫情此起彼伏,學校不斷評估是否要求返校,我們的心情和行程計劃也隨著評估惶惶不安。
最終學校決定採取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我們也艱難決定留在家裡再上一學期網課。
年夜飯拌著疫情下的惶恐,但因為孩子在家,仍是格外美味。
如果說我們對疫情有絲毫「感恩」的話,那就是因了這場意外,我們得以和孩子朝夕相處這麼長時間。
也許每個家庭在孩子成年之後都不會再常有了。
這年春節最讓我們開心的是,孩子過關斬將拿下了至關重要的心儀公司的暑期實習錄取。時差原因,4輪面試從子夜12點開始,直至清晨5點。
結束後,竭盡全力的孩子撲到我床上:「媽媽,我覺得成了」。
2021年8月,美國有大學恢復線下課堂,浦東機場千米送別隊伍,機票也漲到10萬+
09
·2022年 春節·
孩子工作了
美國那邊疫情仍有,但社會幾乎已復常態。秋天學校已全面恢復了線下教學。
而這邊疫情防疫似乎更嚴了。孩子只能留在學校過春節了。長大了的孩子開始擔心我們了。春節後不久,上海缺菜那段,孩子有同學還給上海的父母寫了個搶菜小程式。
這一年春節孩子最大遺憾的是,盼了許久的「家門口的冬奧會」,從小滑冰的孩子一心想回來當志願者,終不可能。
好訊息是,孩子自己獨自搞定了工作錄取。
10
·2023年 春節·
國內剛剛解封
孩子工作了。
入職的新人,年休假珍貴,國內剛解封,國際航線仍未恢復,兩國關係低谷帶來諸多不確定。
孩子在工作中的一個週末度過了春節。
如今已是2024年,春節將至。
孩子依舊會留在當地過節了,雖然我們的思念與年俱增。春節是血脈裡的,從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十年一本流水帳,十個春節裡的似水流年與人生。
-end
本文授權轉載自“穀雨星球”,邀你一起做內卷下的教育長期主義者。
★ 你距離名校還差多遠?★ 
新申請季即將開始,很多家長和學生對學校選擇/時間安排/面試準備/活動選
沒關係!我想你需要方舟留學資深美國留學顧問為你做一個免費的評估!
長按二維碼參與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