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申遺成功,全球華人歡慶!

01
春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成功
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12月4日,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專案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使得中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總計擁有44個專案,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
其中,江蘇的秦淮燈綵、桃花塢年畫和泰伯廟會等非遺專案也在列。
02
春節的文化內涵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承載著深厚的鄉土情感和人際關係。
作家馮驥才曾提到,春節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文化的體現。
春節的慶祝活動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家家戶戶忙著打掃衛生、貼春聯、準備年貨。
除夕夜,家人團聚,共同享用年夜飯,迎接新年的到來。
節日期間,人們穿上新衣,祭拜祖先,互致新年祝福,廟會、社火和燈會等活動也讓節日氣氛更加濃厚。
03
春節習俗的多樣性
此次申遺的專案涵蓋了全國各地與春節相關的豐富習俗。
春節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多種社會實踐的集合。
各地的年畫、廟會、祭祖等傳統活動都在其中。
例如,天津的楊柳青年畫、蘇州的桃花塢年畫、廣州的佛山年畫等,都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文化表現。
此外,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也參與了申報工作,提供了關於農曆的科學知識,確保春節日期的準確性。
04
對海外華人意義深遠,影響重大

春節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我們海外華人來說具有特別深遠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有助於增強文化認同與自豪感

春節的申遺成功使得全球華人感受到更強的文化認同和自豪感。春節不僅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她的文化內涵和慶祝方式被世界認可和保護,標誌著中華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的價值和影響力。

2. 文化身份的肯定與維護

在海外,尤其是在移民社會中,許多華人可能面臨著文化認同和融合的挑戰。春節作為中華文化的核心象徵之一,成為全球文化遺產後,更能幫助海外華人確認自己的文化身份,避免文化遺忘或稀釋。這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的方式來保持和傳承中華傳統,幫助我們在海外的後代更好地瞭解和接受文化根源。

3. 為我們的後代提供文化根基

對於定居海外的華人家庭,春節的申遺成功為我們的後代提供了文化傳承的基礎。在全球範圍內的春節慶祝活動為年輕一代華人提供了學習和參與傳統文化的機會。特別是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這種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對青少年的成長至關重要,幫助大家平衡本土文化與祖國文化的雙重身份。

4. 促進跨文化交流

春節的全球化地位和國際認可將為海外華人提供更多與其他族群進行文化交流的機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會通過了解春節的背景、習俗以及慶祝方式,獲得對中華文化的更多理解。這種跨文化的互動不僅有助於減少文化隔閡,也能讓海外華人在更廣泛的文化語境中感到自己的文化受到尊重和關注。

5. 影響力與文化創新

春節的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海外華人不僅能慶祝這一傳統節日,還能在其基礎上創新並融入當地社會的多元文化。例如,海外的春節慶祝活動已經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慶祝形式,華人社群在此過程中既傳承了傳統,又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元素,這樣的文化創新有助於提高春節在全球的文化適應力和持續性。
春節申遺成功是一件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影響的事件。它標誌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地位,強化了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豐富了世界文化多樣性,為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同時也對社會價值觀的塑造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我們應當以春節申遺成功為契機,更加努力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讓春節這一古老的傳統節日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