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luo

前言今天裝一臺風冷小鋼炮主機,機箱選用了分型工藝 Torrent Nano。分型工藝 Torrent Nano ITX機箱,採用開放式格柵設計,配備了1把18cm AL-18 PWM RGB風扇,能獲得峰值進氣量,機箱內部做了白化處理,板材、線材、矽膠走線孔、風扇均為白色,機箱尺寸為417mm × 222mm × 374mm,支援ITX規格主機板,CPU散熱器限高165mm,顯示卡限長335mm,電源限長200mm,機箱前部支援240/120冷排,機箱頂部帶有1個3.5寸/2.5寸硬碟安裝支架,背線側帶有2個2.5寸硬碟安裝支架。此次裝機硬體平臺為R7 9800X3D + B850 + RTX 5080,主機板搭配了華碩 ROG STRIX B850-I GAMING WIFI,功能實用,用料紮實,記憶體搭配使用了ZADAK SPARK RGB DDR5 6800 16GB × 2,顯示卡選用了影馳 GeForce RTX 5080 金屬大師 白金版 OC,顏值線上,固態硬碟使用了宇瞻 AS2280Q4X 1TB,散熱方面選擇九州風神 阿薩辛4S,電源選用華碩 ROG STRIX 雷鷹 AURA 吹雪 1000W 金牌全模組電源,ATX 3.0標準,自帶原生PCIe 5.0介面,採用高品質日系電容,支援AURA SYNC神光同步,帶有10質保。配置清單:處理器:AMD 銳龍 7 9800X3D主機板:華碩 ROG STRIX B850-I GAMING WIFI記憶體:ZADAK SPARK RGB DDR5 6800 16GB × 2顯示卡:影馳 GeForce RTX 5080 金屬大師 白金版 OC固態硬碟:宇瞻 AS2280Q4X 1TB散熱器:九州風神 阿薩辛4S 白風扇:TRYX ROTA 120 PRO 白色電源:華碩 ROG STRIX 雷鷹 AURA 吹雪 1000W 金牌全模組機箱:分型工藝 Torrent Nano Clear TG 極光白 RGB整機展示整機為白色,燈光顏色統一冰藍色,以下為主機多角度展示。機箱正面,帶有一把180mm風扇,配合前面板的格柵設計,顏值拉滿。

機箱尾部一覽,電源上置設計,機箱後部開有大面積的散熱網孔,保證氣流透過性。

側面視角。



主機板側多角度展示。


主機板側一覽,雖然Torrent Nano在ITX機箱中算大的,但實際安裝完後機箱內部並不會顯得太空,反而有一種塞滿的感覺。


側後方視角。

前置介面及按鈕,從左至右依次是音訊介面、USB 3.2 Gen1 Type-A、電源按鈕、USB 3.2 Gen1 Type-A、USB 3.2 Gen2 Type-C、重啟按鈕。

前面板採用格柵設計,增加設計感的同時保證了空氣透過性。

前置風扇燈效可以很好的展示。

分型工藝的logo。

機箱尾部細節,上方為電源位、主機板I/O區域和後置14cm風扇。

下方為顯示卡介面。

主要部件展示。



頂部電源位的燈帶,增加設計感。

九州風神 阿薩辛4S 風冷散熱器。



記憶體部分燈效,顏色統一成冰藍色。


主機板24Pin供電線及前置介面跳線。

前置風扇燈效。


機箱尾部安裝了一把12cm排風風扇。

顯示卡部分。


顯示卡背板部分,前部有貫穿開孔設計,增強散熱效能。


顯示卡供電線走線。

未通電時主機板側一覽。


背線側採用了鋼板材質的側板。

移除右側板後,背線側一覽。

機箱側面展示。


機箱頂部的電源倉。

背線一覽,經過梳理效果相當不錯,很整潔。


配件展示AMD 銳龍 7 9800X3D,採用TSMC 4nm FinFET工藝,ZEN 5 架構,8核16執行緒,基礎時鐘頻率4.7GHz,至高加速時鐘頻率5.2GHz,104MB遊戲快取記憶體(L2+L3),120W TDP,有2個顯示卡核心,顯示卡頻率為2200MHz。

內容物一覽,包括社群廣告頁、經典透明塑膠托盤收納的CPU和貼紙、安裝與保修指南。

CPU本體。

華碩 ROG STRIX B850-I GAMING WIFI,主機板正面,採用ROG斜向拼接設計風格。

主機板背面。

供電及散熱模組,表面有ROG敗家之眼裝飾元素,右側有內建VRM散熱風扇的散熱開孔,能快速帶走熱量。


帶有ROG logo貼紙的插槽保護罩,信仰滿滿。

AMD AM5 LGA1718插座。

M.2儲存模組以及晶片組散熱模組部分。

10+2+1供電模組。

8pin CPU供電介面。

兩條DDR5記憶體插槽,標稱支援最大96GB (2x48GB) 的DDR5記憶體,超頻支援度最大為8400MHz+,支援EXPO,以及華碩AEMP II技術。

前置USB及SATA介面。

帶有金屬包邊的顯示卡插槽。

主機板正面的M.2插槽。

CPU插槽背板。

主機板背面有不少元器件。

主機板背面的M.2插槽。


主機板I/O介面,包括1個Clear CMOS按鈕、2個USB 2.0介面、1個HDMI介面、5個USB 10Gbps介面(4個Type-A + 1個USB Type-C with DP Alt mode)、1個USB 20Gbps介面、1個2.5Gbps有線LAN、網線網絡卡天線接線端、1個BIOS FlashBack按鈕、1個FlexKey按鈕、1個S/PDIF光纖輸出介面、3個3.5mm的音訊組合介面。

ZADAK SPARK RGB DDR5 6800 16GB × 2,記憶體本體,採用銀白色設計,上方採用了鋁合金罩包裹,下方為白色散熱裝甲。

白色散熱裝甲部分有凹凸的科技圖案設計。


記憶體背面貼有銘牌貼紙。

記憶體頂部的導光帶。

宇瞻 AS2280Q4X 1TB。

安裝CPU。

安裝記憶體。



安裝SSD。

影馳 GeForce RTX 5080 金屬大師 白金版 OC,顯示卡正面,3風扇設計,採用鋁合金銀河裝甲,搭配寒光星β散熱器。

顯示卡背面,採用金屬材質背板,輔助散熱,背板上印有金屬大師系列名稱,中間有GEFORCE RTX字樣,右側是貫穿開孔設計,提升散熱效能。


顯示卡頂部一覽,開有散熱開孔,可以看到內部的散熱鰭片。

顯示卡立起來的效果。

顯示卡頂部左側下方印有GEFORCE RTX字樣,右側下方印有影馳logo。


顯示卡採用12V-2×6供電介面。

顯示卡背部細節。


寒光星β散熱器,採用霜環風扇,鋁合金上蓋。

風扇中間有金屬大師系列logo。

銀河裝甲裝飾元素。


顯示卡帶有均熱板。

金手指帶有保護套。

顯示卡側面一覽。

介面部分,包含3個DP 2.1b和1個HDMI 2.1b。

顯示卡前部。

華碩 ROG STRIX 雷鷹 AURA 吹雪 1000W 金牌全模組電源,電源的銘牌貼紙,資訊非常詳細。



風扇側,採用雙滾珠軸承風扇,風扇葉片採用軸流設計,風扇尺寸為135mm,電源負載低於 60% 時,會自動停止運轉。

電源本體,外殼採用兩段式設計,風扇側為網板,較為有設計感。


電源輸入介面側,開有大面積的散熱網孔,中間有0 dB Fan模式切換按鈕,右側為電源開關和電源輸入介面,下方有ROG logo和英文全稱字樣。

全模組電源介面,此款電源具備ATX 3.0相容性,PCIe Gen 5.0供電介面最高能提供600W電力,右下角還有Addressable Aura RGB介面。

九州風神 阿薩辛4S 白色,雙塔單風扇結構,包含7根6mm熱管,底座採用微凸設計,外觀簡約,顏值線上。

散熱器頂部一覽,整體性較強,中間帶有一塊磁吸網罩蓋板,可以方便拆卸前部風扇。


散熱器底部一覽。

安裝CPU散熱器。


對高馬甲記憶體相容性不錯。

分型工藝 Torrent Nano 機箱,白色玻璃RGB版。

機箱正面,標誌性的進氣格柵,採用1個前置180mm RGB風扇設計。

機箱背面,電源上置設計。

機箱45°視角,左側採用了淺色鋼化玻璃。

右側為鋼板材質的側板。


主機板側一覽,可以看到鋼化玻璃非常通透。

背線側採用了鋼板材質的側板。

機箱頂蓋,採用了一塊可拆卸的頂蓋。

前置介面及按鈕,從左至右依次是音訊介面、USB 3.2 Gen1 Type-A、電源按鈕、USB 3.2 Gen1 Type-A、USB 3.2 Gen2 Type-C、重啟按鈕。

機箱前面板,格柵式設計。

下方左下角有銘牌。

機箱後部,上置的電源位。主機板介面區域和後置12cm風扇位,沒有標配後置風扇,不過前置180mm風扇的氣流已經非常強勁。

底部為3個PCIe插槽。

移除側板後的效果。

背線區域一覽。

側面視角。


前面板同樣採用碰珠設計,能方便拆下來,露出前置風扇,非常巨大。

主機板安裝區域,支援ITX主機板。

頂部的電源倉,側變有一條RGB燈帶。

主機板安裝位。

前置的180mm × 38mm ARGB 風扇。

後置12cm風扇位,可以看到大面積的散熱開孔。

底部的PCIe插槽。

機箱底部。

機箱背線側,主機板背部的開孔,位置很正,拆裝散熱器很方便。


背線區域,比較簡單,保留走線槽和魔術理線束帶。

下方的走線空間及背部的2個2.5寸硬碟安裝支架。

拆除頂蓋後的電源位。

機箱頂部一覽。

頂部的一個3.5寸/2.5寸硬碟安裝支架。

電源倉,支援長度200mm的電源。

效能測試CPU-Z截圖。

主機板資訊。

記憶體資訊。

可以看到使用的是海力士的記憶體顆粒。


顯示卡資訊。


CPU-Z跑分測試。

GPU-Z截圖。


Cinebench R23 測試結果,CPU多核為23932 pts。

Cinebench R23 測試結果,CPU單核為2113 pts。

AIDA64 記憶體效能測試。

SSD效能測試。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得分21567,顯示卡得分21549。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得分14006,顯示卡得分16397。

3DMark Port Royal 得分為22485。

3DMark CPU Profile 得分。

魯大師配置資訊。

魯大師娛樂跑分2835842分。

AIDA64 FPU 拷機測試,R7 9800X3D 4.65GHz,測試10分鐘,CPU核心平均溫度:68.3℃ 73.8℃ 79.4℃ 79.8℃ 80.9℃ 80.5℃ 78.3℃ 77.6℃。

使用Furmark顯示卡進行測試,滿載下測試10分鐘,溫度最高為68℃。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