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ASUSROGMaximusZ890Extreme評測

序言
在ASUS ROG家族中最最強大的主機板型號, Maximus Extreme系列作為其彰顯實力的旗艦級產品,在本身用料,擴充套件,以及配件的豐富程度上都無疑是到達了頂峰.本次來到的自然是為了新一代Z890晶片組打造的ASUS ROG Maximus Z890 Extreme,讓我們一起來鑑賞一下這款全新旗艦.
產品規格
該款ASUS ROG Maximus Z890 Extreme採用了寬大的E-ATX版型,配有四根DDR5記憶體插槽,最大支援OC至9200Mhz+.在擴充套件性上,配備兩根PCIe 5.0插槽,支援x16或x8/x8或x8/x4/x4分配,晶片組則再提供一根PCIe 4.0 x4插槽.高速儲存方面板載四條M.2插槽,其中三條支援PCIe 5.0,還另外設有兩根獨家ROG Q-DIMM.2插槽,可再擴充套件2條PCIe 4.0 M.2 SSD.其他外圍裝置方面,提供了有線10Gbps和2.5Gbps雙網絡卡,和支援WiFi7 + BT5.4的無線網絡卡,以及帶DAC的音訊解決方案,還有雷電5介面等,都是屬於如今最頂級的配置.
產品解析
外包裝仍舊是ROG一貫的紅黑拼色風格,表面設有ROG文字底花裝飾,配以產品型號.
附件包括,ROG貼紙一張,說明書一本.
ROG金屬開瓶器一個.
驅動隨身碟,VIP卡,以及螺絲刀.
立式WiFi天線.
4根SATA編制線.
3條各式ARGB連線/轉接線.
2條風扇介面擴充套件線,以及3根測溫探頭.
記憶體散熱風扇安裝支架,外包裝表面印有安裝說明.
支架支援安裝40/0/60mm風扇.
安裝示例.(附件中不包含風扇)
支架透過機箱螺絲孔位固定在主機板右上角.
ROG Q-DIMM.2擴充套件卡,兩側都覆蓋了大面積散熱片.採用了定製介面與主機板連線,不與其他PCIe插槽共享頻寬.
正面散熱片配有ROG之眼以及ROG座標的暗色裝飾.
並在左上角採用帶斜切風格的金屬拉絲表面點綴.
背側散熱片則是採用橫向金屬拉絲條作為點綴,並在右側配以暗色ROG文字.
擴充套件卡側面,卡銷固定,按箭頭方向抬起即可解鎖.
解鎖後背面散熱片可以翻起,即可取出PCB板.
散熱片兩面都設有散熱墊.
PCB正反面各設有一個M.2 SSD插槽,均由晶片組提供PCIe 4.0 x4通道,尺寸上相容2230/2242/2260/2280/22110五種.
在PCB正面右上角還設有兩個測溫探頭插口.
安裝在主機板上的效果.
主機板背面配備全覆蓋背板.
背板上印有大號的暗色ROG裝飾以及Extreme標識.
後方I/O介面,設有Clear CMOS和BIOS Flashback按鈕,HDMI 2.1集顯介面, 2個雷電5介面(支援DP 1.4a集顯輸出), 1個USB 20Gbps Type-C, 7個USB 10Gbps(5個Type-A+2個Type-C), 1個10Gbps有線網口, 1個2.5Gbps網口, 無線網絡卡雙天線接線端, 以及一組2個3.5mm+1個S/PDIF光纖的音訊輸出組合.
主機板正面,採用黑色主色,配以一些銀色LOGO以及文字點綴.
作為Extreme的一貫傳統,在主機板右側接線處安裝有金屬裝飾上蓋,側面介面基本均為側置擺放,以照顧外觀上的美觀以及一致性.
上蓋表面印有對應介面的標註文字以方便使用者接線.
上蓋的最頂部設有Debug燈的觀察開窗以及Start和Flexkey快捷按鍵.
作為一直以來的旗艦級主機板,本代Extreme依舊採用龐大的U型三段式供電和散熱模組.
三段的側面均設有橫向散熱開槽以及斜切設計,並在外觀上採取斜面層疊設計,增強散熱面積的同時也使外觀上更加美觀.
頂段散熱模組背面設有額外散熱延伸,其餘部分則是封閉式外層.
頂段散熱模組表面沒有裝飾圖案.
後段散熱模組表面(I/O上蓋)則是配備了一塊全綵5英寸 LCD 顯示屏,可透過Armoury Crate軟體調節,來顯示ROG動畫,系統資訊,以及其他個性化服務.
在出廠時表面貼有保護膜,並印有該螢幕可移動的提示,以避開機箱後部風扇對於螢幕的遮擋.
預設位置.
向右滑動位置.
在螢幕底部印有亮色的Maximus標識.
預設的動畫效果.
近距離細節,看得出整體的清晰度還是相當高的.
供電散熱模組.
三段散熱模組均透過導熱墊接觸MOSFET和電感,接觸面壓力良好.
I/O上蓋位置為顯示屏的背面,散熱模組本身並沒有延伸到此處.
但在模組內側還是留有一小段延伸段和開槽,用以提升散熱面積.
螢幕的控制板.
兩側的滑動機構,用於實現螢幕的滑移.
散熱模組配以兩根熱管,用於更好的均衡發熱.
上側的熱管連線頂段以及後段;下側的熱管則是三段整體全連.
去除主供電散熱模組後,還可以看到在I/O段內側還隱藏著一塊小散熱模組.
模組的表面兩側設有多道散熱開槽.
底部設有散熱墊,用於萬兆網絡卡主控的散熱.
主機板中下部的擴充套件區以及晶片組位置.
主機板中部,即CPU插座下方的M.2 SSD插槽配備了大尺寸的獨立式散熱片.
左側設有ROG的暗色裝飾字.
尾部的推杆式卡扣.
推下後即可解鎖,從尾部拿起散熱片.
散熱片本體,看得出為了應對PCIe 5.0 M.2 SSD高發熱,整體厚度十分厚實,在側面下端也設有斜向貫通開槽以獲得一些通風效果.
同時還內嵌熱管以進一步加強散熱.
散熱片內側設有散熱墊,並且可以看到其底下的接觸面甚至用上了均熱板..
用於前部固定的插銷.
尾部的推杆式鎖釦.
下部的整片式M.2 SSD散熱片.
在偏右位置設有超大的金屬立體質感的ROG之眼裝飾.
近距離細節,透過不同的雕痕來實現不同的反光效果,工藝上相當精緻.
中間一道銀色斜切線,以分割兩側的材質,左側為磨砂底,右側則是採用光滑設計.
最左側位置還設有金屬質感的點陣標以及ROG LOGO裝飾.
周圍外圈設有斜面凹槽,以提升整體立體觀感.
右上角設有銀色亮面的Extreme標.
左上角則是為兩根PCIe插槽留有開口.
整片式M.2 SSD散熱片.
內側鋪有散熱墊,以應對3條M.2 SSD的發熱.
總計4條板載M.2 SSD插槽,均設有SSD散熱背板.
最上和右下的兩條支援22110長度的M.2 SSD插槽,配備滑塊配件,裝在散熱背板上以固定短於該長度的SSD.
最左側還配有音訊區域裝甲,表面印有SupremeFX暗色字樣.
設有兩個螺絲孔位,起到固定整片式M.2 SSD散熱片作用.
隱藏在M.2 SSD散熱片下方的晶片組散熱模組.表面印有暗色的ROG裝飾LOGO和花紋.
晶片組散熱模組.
內側設有散熱墊接觸晶片組.
主機板背板內側,在供電/萬兆網絡卡/晶片組的對應位置貼有散熱墊以輔助散熱.
主機板背面無遮蓋全貌.
主機板正面無遮擋全貌.
Intel LGA1851插座,目前支援Intel Ultra 200系列處理器.
雙8pin強化CPU供電輸入介面.
供電規模為24+1+2+2相設計.
CPU核心每相搭配一顆英飛凌PMC41430 (110A).
2相VCCSA和1相GT核顯,搭配PMC41420 (90A).
2相VNNAON供電,搭配MP87681 (80A).
四條雙通道DDR5記憶體插槽,標稱支援最大256GB(4*64GB)的原生DDR5-6400記憶體,支援XMP 3.0 超頻檔以及華碩AEMP III技術,最大可OC至9200Mhz+.插槽使用了華碩NitroPath DRAM技術,透過改進的插槽佈線來最佳化記憶體訊號,並提升了插槽的牢固程度. 
在記憶體插槽旁邊的則是獨家的ROG Q-DIMM.2擴充套件卡插槽,可額外擴充套件兩組PCIe 4.0 x4 M.2 SSD..
PCIe擴充套件方面,提供兩條PCIe 5.0加固型全長插槽,支援x16或x8/x8或x8/x4/x4模式分配,並與M.2_3和M.2_4共享頻寬.當M.2_3啟用時,會降速至x8/x4模式,當M.2_3和M.2_4同時啟用,會變成x8/停用模式.此外還提供一條由晶片組提供的PCIe 4.0 x4插槽.
PCIe 5.0插槽配備全新Q-Release Silm技術,拆除顯示卡只需要從前部先將顯示卡拎起,尾部即自動解鎖.
共板載4條M.2 SSD插槽,均為CPU提供通道.
靠近CPU插座的兩條插槽,上方的為M.2_1,最大支援PCIe 5.0 x4速率,尺寸上支援2242/2260/2280/22110四種.斜下方的為M.2_2,最大支援PCIe 4.0 x4速率,尺寸上支援2242/2260/2280三種.
下方左側的為M.2_4,最大支援PCIe 5.0 x4速率,尺寸上支援2242/2260/2280三種.
下方右側的為M.2_3,最大支援PCIe 5.0 x4速率,尺寸上支援2242/2260/2280/22110四種.
主機板側面設有4個SATA3介面,均為晶片組原生.在左右兩側還有兩組USB 5Gbps前置介面.
USB 5Gbps前置介面由ASM1074晶片HUB擴充套件而來.
1個USB 20Gbps Type-C前置介面(左側),插入旁邊的8pin可支援60W的PD/QC4+充電.以及1個USB 10Gbps Type-C前置介面(右側).
ITE IT8856FN晶片,負責前置USB 20Gbps Type-C介面的PD充電控制功能.
ASM1543晶片,提供Type-C介面的正反盲插功能.
在主機板下部還設有2組前置USB 2.0介面.
前置USB 2.0由AU6260晶片擴充套件而來.
兩枚板載快捷按鈕位於主機板右上角,為開機鍵和FlexKey按鍵.數顯Debug燈和四枚自檢燈也放置在此區域.
該區域還提供了豐富的電壓測量點可供高階玩家使用.
共8個風扇介面,以及4組ARGB介面.
CPU風扇/CPU附加風扇/機箱風扇1介面,位於主機板頂部.
機箱風扇2/水泵1介面,位於主機板24pin上方;同時專用介面的ARBG_1/2介面也位於此處,透過附件中的轉換線可擴展出兩組ARGB介面.
冷排風扇1/2介面,位於主機板右下角.
水泵2介面位於主機板右下角.
ARGB_3/4介面,位於主機板下部.
一些其他的開關和介面,頂部設有一個專為DIY水冷打造的WB_SENSOR檢測介面.
主機板底部靠右位置還設有眾多的超頻調節開關,包括LN2模式跳線,RSVD_1開關.RSVD_2開關.慢速模式開關,暫停模式開關,重試按鈕和安全啟動按鈕.在該位置還設有BIOS切換開關,以及PCIe Gen模式三段式切換開關.
主機板底部靠左位置則設有BCLK和SOC的即時加減按鈕
板載音訊區,基於Realtek ALC4082 Codec以及ESS ES9219 QUAD DAC的組合解決方案.
Intel Z890晶片組.
雙BIOS ROM設計.
用於提供BIOS Flashback刷寫功能的專用晶片.
用於負責燈光控制的AURA晶片
可實現CPU獨立外頻調節的G5時鐘發生器.
用於拓展監控和自動超頻控制等功能的ENE KB1728QA晶片.
提供執行狀態監控等功能的Nuvoton NCT6701D晶片.
ASM2074晶片,提供後置USB 10Gbps介面的HUB擴充套件.
Intel I226-V 2.5Gbps LAN有線網絡卡晶片.
Marvell AQC113-B1-C 10Gbps LAN有線網絡卡主控.
3枚ASM1543晶片,提供後置Type-C介面的正反盲插.
IT66319FN重定時晶片,用於增強HDMI訊號輸出.
眾多的GL993x晶片,提供PCIe訊號中繼功能.
數顆P13EQX10晶片,為USB介面提供訊號中繼功能.
主機板背面,華碩定製的ASP2412核心供電主控.
主機板背面8顆JYS13008MF01晶片用於PCIe 5.0訊號拆分.
一脈傳承的WiFi獨立子卡設計,型號為Intel BE200NGW,支援WiFi 7和藍牙5.4標準協議.
雷電5模組也為單獨的子卡設計.
拆下模組,可以看到表面覆蓋有非常厚實的散熱片.
雙層PCB設計,在中間也夾了散熱塊.
子卡正面.
分離後可以看到兩塊PCB分別為主控晶片以及PD控制晶片.
上層PCB的JHL9580主控晶片,提供兩個雷電5介面.
下層的Realtek RTS5439晶片,用於提供雷電5介面PD充電等功能.
子卡背面.
兩塊PCB背面都沒有相關控制晶片.
頂部與夾層的散熱模組.兩塊散熱模組分別設在雷電5主控晶片的正反面.
BIOS選項簡介
作為2024年起換代的新品,BIOS介面升級為高畫質化版本並升級了一些通用小工具.
簡易模式主介面與新增的圖形化介面配置與使用狀態顯示面板.
作為正統ROG高階系列預設仍然進入超頻頁面.主要的模式,頻率和電壓設定選項在首頁即有提供.
BCLK外頻支援分CPU,SoC和PCIe非同步設定.
AVX相關的開關與對應的限制設定置於單獨的子頁面.
單獨指定核心的頻率和電壓設定模式也按P核與E核提供對應的子頁面.支援三種電壓模式設定.
供電主控相關的設定集中置於Digi+ VRM子頁面.
CPU本身的功耗管理特性和機制等相關選項則分類於另一組子頁面下.
CPU各模組的電壓也可單獨設定電壓上限.統一集中在電壓上限限制子頁面內.
TVB睿頻機制的設定和V/F Point Offset設定擁有單獨的設定頁面
V/F Point Offset可以按全核或分核心進行設定.
其他一些不便歸類或不常用的引數,機制和電壓調節則統一歸到Tweakers Paradise子頁面下.
招牌的AI超頻和體質分功能歸類在AI Features頁面下.
記憶體時序相關設定.
除了完整機制的時序設定支援之外.還提供了一些一鍵設定的預設組合,以及全新的名為DIMM Fit自動摸體質超頻功能.
可調電壓專案與範圍參考(LN2跳線啟用):
CPU,晶片組和主機板本身功能特性設定位於Advanced欄目下.
主PCIe的單槽內拆分模式可在Onboard Device子頁面下找到.
板載的ALT_PCIE_MODE切換開關也可更改為切換風扇轉速模式用開關.
溫度和風扇轉速以及其他系統電壓可在Monitor欄目下檢視.
作為2024年起的高階新品,每組風扇開始支援多達8個溫度轉速參考點設定.雖然也提供了傳統的選項式設定介面,但實際使用時顯然還是同樣大幅最佳化改進後的圖形化設定介面更好用.
主機板的一些特色軟體功能位於Tools欄目下.
新增了開機Logo時F3和F4按鍵對應的功能自定義的選項.
以及全新的DriverHub驅動安裝軟體的自動安裝功能開關.
總結
憑藉Intel平臺一貫的號召力,Z890晶片組仍舊能夠在平臺釋出的第一時間就被推出對應的ROG Maximus Extreme型號主機板. Maximus Z890 Extreme的整體設計方向依舊選擇了以EATX板型最大化桌面平臺上高速介面擴充套件能力的前提下,提供最完整且硬核的超頻功能支援.還同時擁有華麗的外觀設計.它同時擁有類似ProArt Creator的Thunderbolt 5和10GbE LAN網路,類似ROG Maximus Apex豪華的供電堆料,各種硬核超頻開關,配套的BIOS可調性以及特色的DIMM.2形態M.2硬碟安裝設計,還有與ROG Maximus Hero相似的6個高速M.2硬碟介面數量分配,更為吸睛的大屏彩顯燈效以及更為美觀的側向介面設計.也即是ASUS自家其他高階Z890差異化功能賣點都儘可能被同時搭載在了ROG Maximus Z890 Extreme上了.而這也是近些年ROG Maximus Extreme這一系列款式在產品力本身層面上一貫的特徵.
ASUS ROG Maximus Z890 Extreme 官網連結:https://rog.asus.com.cn/motherboards/rog-maximus/rog-maximus-z890-extrem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