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訪華,領袖在中南海瀛臺同其舉行小範圍會晤。孟夏時節的中南海,清風徐徐,水光瀲灩。兩國元首邊走邊談,看亭臺樓榭,賞萬物並秀。
央視的報道中,罕見揭露了海里的夏日風景。從建國之初到現在,中南海一直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所在地,

中南海是中國現存較完整的皇家宮苑之一,總佔地面積約100萬平方米,中海、南海的水域面積就佔去了整個面積的將近一半,中南海主要由紫光閣、勤政殿、儀鸞殿、蕉園、水雲榭、瀛臺、豐澤園、靜谷等建築及園林組成,既有莊嚴肅穆的宮殿式建築,又有靈活多變的園林式建築。

領袖這次會客的瀛臺,明朝的時候稱“南臺”,清朝順治康熙年間在島上修築大量殿宇並改為現名。
明初,開挖南海之時,堆築了一座四周環水的島嶼——瀛臺,從而形成了今日太液池的規模。太液池上的金鰲玉蝀橋、蜈蚣橋將太液池分為北海、中海和南海。

兩橋隔一海,沿用至今。
瀛臺島北有石橋與岸上相連,橋南為仁曜門,門南為翔鸞閣,正殿七間,左右延樓19間。再南為涵元門,內為瀛臺主體建築涵元殿。由於島上存在坡度,該殿北立面為單層建築,南面則為兩層樓閣,稱“蓬萊閣”。
涵元殿北有配殿兩座,東為慶雲殿,西為景星殿;殿南兩側建築,東為藻韻樓,西為綺思樓。藻韻樓之東有補桐書屋和隨安室,乾隆時為書房,東北為待月軒和鏡光亭。綺思樓向西為長春書屋和漱芳潤,周圍有長廊,名為“八音克諧”,及“懷抱爽”亭。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曾被囚禁於瀛臺。袁世凱稱帝后亦曾將副總統黎元洪軟禁於此。瀛臺現為舉辦宴會及招待活動的場所。

翔鸞閣位於瀛臺的北部,建於清代康熙年間,是瀛臺的正門。翔鸞閣坐南朝北,高兩層,左右共有房十四間,左右延樓共有房三十八間。
涵元殿位於翔鸞閣之後,為瀛臺的正殿。此處是清皇室在瀛臺遊玩和擺宴的主要活動場所;康熙和乾隆時,這裡又是皇帝宴請王公宗室和大臣權貴之處。

來到瀛臺,走過漢白玉拱橋,蹬上 40 級臺階,迎面是翔鸞閣。這是瀛臺的正門。翔鸞閣背南面北,高兩層,有 7 間之寬,左右兩邊展延出雙層回抱樓,各有 19 間。拾級而上,可登高眺遠,盡收一片美景。閣後西樓名瑞曜、東樓名祥輝。
翔鸞閣後面是涵元門。門內東向是慶雲殿,西向的是景星殿,這兩個不大的宮殿,是配殿。

穿過涵元門,正中是涵元殿。殿坐北面南,是瀛臺的正殿。殿原名為香扆殿,乾隆六年改題殿名,殿中懸的匾額上書“天心月脅”四個大字。東室額為“含經味道”,西室聯曰:“於此間得少佳趣,亦足以暢敘幽情”,這些均為乾隆親筆御書。涵元殿是清皇室在瀛臺遊覽、休息和筵宴的主要場所。

在涵元殿的東側有一樓,為藻韻樓,西側一樓,為綺思樓,兩樓均為兩層六間。涵元殿正南相對的是香扆殿。香扆殿原名蓬萊閣,因瀛臺正殿改了名,就把香扆殿的殿匾懸在相對的24蓬萊閣北門上方,但閣南依舊懸掛著蓬萊閣的匾額,所以這棟房子亦殿亦閣。

香扆殿東側有一宮室北向,額曰“溪光樹色”,再北接西向房子,名為“虛舟”。香扆殿西側也有一宮室北向,額曰“水一方”,再北接東向的房子,名為“蘭室”,室名題得都很典雅,以景詠之,耐人尋味。在清朝,香扆殿也曾是瀛臺筵宴的場所之一。

從翔鸞閣到香扆殿,形成為一個平坦完整、參差錯落、環拱有序的大院落。從香扆殿兩側緣梯而降,方識香扆殿為上下兩層的真面目,東西奇石古木,幽徑深洞,太湖山石壘就奇峰峭壁,在玲瓏剔透、雍容華貴的殿閣之外,又加上了天然山林的景緻。

在瀛臺最南端是迎燻享,此亭面水背山,隔海與新華門相對。亭於水中,有橋與瀛臺相連,亭中聯上寫有: “相於明月清風際,只在高山流水間”。站在亭前展目四望,波光映目,水色山光,瀛臺島上的殿堂樓閣,凌簷翹頂,覆以黃、綠、藍多色琉璃瓦,掩映在碧樹濃蔭之中,令人真有置身於蓬萊仙境中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