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印度資本市場突遭“史詩級拋棄”,單週外資撤離規模高達45億美元,累計撤資更突破16萬億盧比(約合2000億美元),創下20年新高。蘋果、特斯拉等跨國企業集體“掉頭”,將生產線從印度遷回中國。莫迪政府力推的“印度製造”戰略,一夜之間淪為國際資本的笑柄。
當“MIGA”遇上“MAGA”,當初的美好許諾全成了泡沫

在相互恭維的同時,莫迪還借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這句口號進行了印度式的詮釋,表達了對印度發展的願景是“讓印度再次偉大”,即MIGA。其還發帖宣稱當MAGA加上MIGA時,這就變成了“MEGA”——一個實現繁榮的超級夥伴關係。
然而,“商人重利”的特朗普轉身就譴責印度汽車進口徵收高達110%的稅,是“關稅大王”,希望印度根據兩國之間擬議的貿易協議取消汽車進口關稅,將汽車進口關稅立即降至零。
感受到美國壓力的莫迪政府也採取了幾項措施來緩解與特朗普政府的貿易緊張關係,同意大幅降低多種產品的關稅,包括豪華摩托車和威士忌,並承諾增加從美國購買能源和武器。
據彭博社上個月的報道,印度官員還討論了降低一系列產品關稅的可能性,包括汽車、部分農產品、化學品、基本藥物、部分醫療裝置和電子產品。

儘管莫迪在努力為其誠意付賬,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仍然對印度經濟釜底抽薪。
除了外資撤離,近期印度股市還遭遇了一場歷史性的拋售,印度基準指數一度連續10天下跌,創下30年來最長的連續下跌紀錄。和去年9月時相比,印度股市從峰值下跌了大約15%,投資者近85萬億盧比(近1萬億美元)的財富蒸發。
內外壓力的同時作用使印度經濟不容樂觀。
而印度自己的美債黑洞也難逃經濟死局。IMF資料顯示,印度政府外儲僅剩5676億美元,卻揹負高達GDP七成的外部美元債務。華爾街只需輕推利率槓桿,印度便會陷入“加息則債務崩盤,降息則通脹失控”的窮途末路。
特朗普用關稅恫嚇金磚國家,印度尋求與中國加深合作
不但是美印兩國飄忽不定的關係讓莫迪頭大,特朗普上任後還在社交平臺寫道:“金磚四國試圖擺脫美元,而我們卻袖手旁觀。這種念頭已經翻篇了。”為此,其放言將祭出100%至150%的關稅應對金磚國家“去美元化”程序。

針對特朗普的這場關稅恫嚇,雖然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分析指出,若真實施150%關稅,首當其衝的是美國跨國企業的海外生產基地,但也將引發全球供應鏈48小時內重組。這不但讓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美國的盟友感到緊張,更讓印度毫無安全感,轉而向中方示好。
在特朗普丟擲"金磚國家已瓦解"的狂妄論斷時,遠在南非的中印外長,正在就深化金磚合作展開實質性對話。
事實上,金磚國家去年峰會確實討論過建立新型支付系統,而非特朗普所言“放棄”。俄羅斯央行資料顯示,2023年,金磚國家本幣結算比例已達35%,較三年前翻番。
中國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突破52萬億元,印度儲備銀行也與18國簽訂本幣互換協議。這些資料揭示的現實是,美元霸權正遭遇結構性挑戰,而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更像是對既定趨勢的應激反應。
儘管我國和印度存在邊境摩擦,但兩國在金磚框架下的合作密度持續增強。2023年,中印雙邊貿易額突破1360億美元,印度對華藥品出口增長62%,中國對印新能源投資增長34%。
目前,印度是我國排名第11位的貿易伙伴國。在2023-2024財年,我國超過美國,成為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

今年3月5日,印度外長蘇傑生喊話中國,雖然強調兩國關係面臨的真正挑戰是“崛起的同時保持平衡”,但希望和中方討論如何讓兩國關係走上更可預測、更積極的軌道,印度希望和中國保持穩定關係。
對於印度的訴求,3月7日,中國給出了明確回應。當天,王毅外長用了4個字概括中印之間的關係,即“龍象共舞”。

這4個字的意思是,只要印度政府願意與中國誠心實意地開展合作,中國不會拒絕與印度攜手共進。
王毅外長強調,中印互為最大鄰國,中方始終認為,做相互成就的夥伴、實現“龍象共舞”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同時,作為全球南方重要成員,中印兩國還有責任帶頭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對於印度的示好,我們當然更要觀其行。
而且,印度對金磚組織積極性不高、“半推半就”的態度背後,想必還在想著美國目前依然對自己有利。但印度需要明白,美國為了自己,從來不把盟友的利益放在眼裡,自己想落個什麼結局,還是好好掂量掂量吧。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