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金融時報》發文披露:特朗普加徵對華關稅後,美國港口和空執行業受到嚴重衝擊,中美貿易量大幅下降。企業因關稅不確定性推遲發貨,供應鏈轉向東南亞等地。同時,消費者信心下降,零售與物流行業也開始感受到進口萎縮帶來的壓力,經濟影響正在逐步擴大。下面是文章正文,發上來僅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
特朗普關稅導致需求暴跌,美國港口與空運業遭受衝擊
隨著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大幅加徵關稅,美國經濟正開始感受到連鎖反應。美國各大港口和航空貨運公司報告稱,從中國運來的貨物量大幅下降。
物流公司表示,自從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45%關稅以來,發往美國的集裝箱預訂量明顯減少。作為中國貨物主要進口港的洛杉磯港預計,5月4日當週的到港量將比去年同期減少約三分之一。空運預訂也出現類似下滑。
根據集裝箱追蹤公司Vizion的資料,截至4月中旬,從中國發往美國的標準集裝箱(20英尺)預訂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5%。
國際商會秘書長約翰·丹頓表示,由於對未來關稅政策不確定,貿易商們選擇觀望,推遲了發貨和採購計劃。他還指出,即使中美未來達成協議,全球貿易格局也已經被永久改變。

丹頓補充道,進入美國市場的整體成本將創下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他預計,無論未來局勢如何變化,進入美國市場至少要承擔10%的基礎關稅。
在中美雙方都開始感受到壓力之際,本週兩國分別宣佈對部分重要商品實施關稅豁免。特朗普也公開表示,145%的關稅“可能會大幅下調”。不過,中國政府強調,目前並未與美國展開新的談判。
隨著首批受新關稅影響的中國集裝箱即將抵達美國,物流業界也開始調整供應鏈。Flexport美國海運總監納森·斯特朗表示,許多企業推遲發貨,希望等待中美達成減稅協議。他還指出,如果關稅最終下調,運費價格可能會迅速上漲。
物流公司高管表示,部分美國進口商正在消耗現有庫存,延遲新的中國訂單,有些還將貨物暫存於免稅的保稅倉庫,或直接轉運到加拿大等鄰國。
航運巨頭赫伯羅特(Hapag-Lloyd)透露,約30%的中國出口訂單被取消。臺灣TS Lines公司則暫停了部分亞洲至美國西海岸的航線,原因是“需求不足”。

航運資料機構Sea-Intelligence統計顯示,從5月5日開始的四周內,亞洲至北美航線的集裝箱運輸量比原定計劃減少了25%。洛杉磯港預計5月將有20次空白航次,涉及超過25萬個集裝箱,遠超4月的6次。
不過,本週洛杉磯港的到港量同比仍增長了56%,這表明許多進口商在關稅暫停期內大量提前從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發貨,以避開中國高額關稅。
Freightos物流資料顯示,從越南運往美國的集裝箱價格上漲了15%,而從中國運往美國的價格則下降了27%。

Freightos研究主管尤達·萊文預計,隨著7月關稅生效最後期限臨近,其他亞洲國家到美國的運費還將持續上漲。
美國空執行業同樣受到重創。美國空運代理人協會稱,其成員公司來自中國的空運訂單下降了約30%。執行董事布蘭登·弗裡德表示,很多企業已經暫停從中國接單,每次白宮釋出新關稅訊息,都會導致運價大幅波動。
此外,美國還決定取消“低值免稅政策”(de minimis rule),該政策此前允許價值800美元以下的商品免稅進口。這對Shein、Temu等跨境電商來說是重大打擊,新規將從5月2日起生效。
香港國泰航空的首席商務官劉慧蘭表示,由於關稅上調和低值免稅政策的變化,中美之間的空運需求將“明顯走弱”。
香港貨運代理公司Easyway Air Freight也表示,自關稅上調以來,從中國發往美國的空運業務量下降了約50%。
深圳跨境電商協會會長王鑫指出,目前有關中美空運報價的諮詢需求明顯減少。
雖然大量提前備貨和供應鏈調整在短期內緩解了對消費者的直接衝擊,但運輸公司和零售業已經開始感受到進口下滑的壓力。
美國大型卡車運輸公司Knight-Swift警告稱,由於關稅威脅造成的不確定性,預計5月份貨運量將下降。公司執行長亞當·米勒透露,一些大型客戶已經取消或暫停了從中國的訂單,他們正在尋找方法調整供應鏈以避開關稅。
零售行業顧問表示,消費者購買模式已經出現變化,反映出連續三個月消費者信心下降的趨勢。Momentum Commerce執行長約翰·謝伊警告,美國可能面臨“價格上漲與消費疲軟並存”的局面。他說:“我們已經看到消費者開始傾向於購買更便宜的商品,但與此同時,商品價格卻在慢慢上漲。”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